“集美區作為與島內對接的‘橋頭堡’,可以説是‘一半城市一半村’。如何發揮好土地收儲的作用,統合規劃城鄉發展,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6月27日,廈門市集美區政協開展“集美區土地收儲管理”專項民主監督。會上,集美區政協副主席陳小強的一席話,道出了集美區土地收儲的“痛點”。
“我區範圍內有些企業的土地收儲機制比較僵化,受土地規劃用途及收儲價格的影響很大,收儲進度緩慢,往往出現‘高價收低價用’的現象,收上來的土地空置率也很高。”吳青委員指出,應開拓企業的收儲思路,總結出適應集美區情的土地收儲方式,與市場結合進行資産招租。同時,加強收儲土地的地塊管理,結合社區臨時設施的配套建設進行合理利用,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高價收低價用’現象,我認為是在收儲土地的過程中沒有做好成本統計。”李開圳委員建議,各鎮街應與區國投公司進行協調對接,對土地收儲宗數、面積、收儲文件依據等進行梳理,實行動態管理,並加強對收儲地塊的移交及後續監管。
林惠紅委員認為,隨著廈門市招商步伐的加快,交地緩慢的問題日益凸顯。“一些已收儲的地塊由於徵拆未完成,無法交地,導致一些新增地塊無法辦理農轉用土地報批手續,全區交地率僅為21%左右。”林惠紅委員建議,加大徵拆力度,解決農民佔地耕作等徵拆難題,推進項目儘快落地。同時成立專項工作組,對預收儲土地進行清理,摸清底數,納入土地儲備臺賬。
“廈門地狹人稠,集美區經過這幾年迅速發展,存在著很多的用地遺留問題。對剩餘的收儲地進行合理規劃,才能保證集美區的可持續發展,也能突破招商引資的一大瓶頸。”陳小強建議,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土地收儲管理方式,走向科學管理,精細化利用。同時針對集美區城鄉並存的區情,利用好“邊角餘地”,做好老城和新城的連接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