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選編 | 民進中央:打贏珠三角藍天保衛戰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空港建設

發佈時間: 2019-06-05 17: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民進中央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編者按】

近年來珠三角區域空氣品質改善工作出現了新變化、新問題和新挑戰。國內外經驗顯示,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對區域空氣品質具有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大灣區綠色空港建設,對於支撐珠三角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區域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迫切性。

對此,民進中央提出關於打贏珠三角藍天保衛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空港建設的相關提案,建議粵港澳三方共同出資開展相關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和監管指引,制定空港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和管控措施,統一規劃和建設空氣品質監測站點。

【現狀】

一是PM2.5污染改善近年遭遇天花板效應。

2013-2016年,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但2017年又略有攀升,2018年與2017年持平。這説明珠三角大氣PM2.5污染改善已進入瓶頸期,遭遇“天花板”效應。

二是臭氧污染多年來未進入下降通道。

2013-2018年,珠三角臭氧濃度持續上升,未能如其他大氣污染物一樣進入下降通道。

三是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難以提升。

2013-2017年,珠三角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介於76.4%~89.5%之間,未能突破90%的瓶頸值。截至2018年11月底,優良天數比例為84.4%,較2017年同期又下降了0.8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還會進一步降低。未來幾年要突破90%十分困難。

【問題】

一、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密集且負荷大,大氣污染物排放及影響不容忽視

珠三角陸地面積僅4.22萬平方公里,但集中了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五大國際機場,2017年航班起降分別達到46.5、34.0、7.5、42.1和5.8萬架次,空港航班排放了較多的大氣污染物,還存在地面保障車輛、作業機械、油庫、接送旅客車輛等多種大氣污染物排放源。由於我國相關研究和監管工作很少,關鍵排放數據十分缺乏。

二、粵港澳大灣區空港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排放對PM2.5和臭氧污染生成具有重要影響

空港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這些大氣污染物不但在排放總量和持續性上不容忽視,也是形成大氣PM2.5和臭氧(O3)污染的關鍵前體物。

三、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對空氣品質改善具有區域性影響

飛機在滑行等待階段和機場內保障車輛運作過程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機場和周邊地區空氣品質具有直接影響;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也會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由於其排放高度較高,會造成較大尺度的區域性影響。

四、在空港大氣污染排放對空氣品質影響方面研究不足、重視不夠,相關管控政策和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國對電廠、一般工業源和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建立了嚴格的排放標準,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但對空港航空器、地面保障車輛、作業機械、油庫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研究和監管工作相對滯後和缺失。

【建議】

一、組織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與空氣品質改善的關聯研究

在粵港澳現行合作框架機制下,由三方共同出資,組織開展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與區域空氣品質改善的關聯研究,為三地政府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援。

二、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粵港澳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和監管指引

委託專業機構研究編制大灣區綠色空港發展規劃,提出珠三角空港大氣污染物排放指南(或地方標準),研究相關立法工作。

三、組織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空港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和管控措施

將粵港政府珠三角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制定空港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和管控措施,並進行跟蹤評估。

四、統一規劃和建設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對大灣區空港環境空氣品質進行實時監測和動態評估

建議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統一規劃和技術標準,提出構建大灣區(粵方)空港大氣環境立體監測網建設方案,由各空港單位負責出資建設和運維,建成後納入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向社會公眾發佈空港及周邊地區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對大灣區空港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進行跟蹤評估。

(轉載請註明: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

注意啦:中國網政協頻道現徵集2019年全國政協大會立案提案,可通過下載《議庫》APP或發送郵件到 lujj@china.org.cn 投稿,期待您的參與!

推薦閱讀:

  提案選編 | 讓村寶寶也能享受“城會玩”的待遇?看看致公黨中央這提案
  提案選編 |民進中央:優化補貼政策 推動通用航空業發展
  深圳文博會架起“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橋梁  斯達高向世界展示中國陶藝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