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選編 |致公黨中央:分段構築溢洪堤化解抗洪壓力 加強防汛自動監測建設

發佈時間: 2019-06-03 09:1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和海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編者按】在防汛工作中,聽到最多的是“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構築溢洪堤(或泄洪道)是主動溢(泄)洪,主動溢洪與被動潰堤有天壤之別,大江大河汛期全線抗洪的危害嚴重且影響深遠,全線抗洪這種思維定勢亟需扭轉,分段溢洪才是防汛的大舉措。

對此致公黨中央提出在大江大河上分段構築溢洪堤化解全線抗洪壓力的相關提案,建議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的要求,配合大江大河溢洪堤建設,合理規劃和建設滯洪區。

【問題】近年來,大江大河汛期全線抗洪已成為我國汛期防洪的常態,但大江大河全線抗洪的模式實不可取,問題主要為以下三點。

一是全線抗洪的過程在實質上是將不同河段的抗洪壓力相互推移,造成沿江地區地方政府人財物的極大浪費。

二是會造成河堤和河床系統性抬升,使地上河變得越來越高,其最終結果是製造更大的潛在的不可控風險。

三是全線抗洪的策略,會誘發沿江群眾抗洪的惰性,認為政府能夠確保大家永遠是安全的。

【建議】採用大江大河分段溢洪思路,提前謀劃與佈局,分段構築溢洪堤,實現分段泄洪,化大災為小害,化害為利,對破解全線抗洪的窘境與壓力意義重大,為此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議。

第一,要深刻反思和扭轉抗洪就要“死保”的思維定式。要認識到主動溢洪與被動決堤情形完全不同,被動決堤時泥沙聚下,良田變黃沙,是生態災難;主動溢洪時,緩慢溢出的渾濁的上層江水經靜水沉積帶來肥沃土壤,是化害為利。

第二,分段構築溢洪堤是確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的一種戰略性舉措。修築溢洪堤(或泄洪道),當江河水位達到特定水位時可以自動泄洪,確保江堤主體的絕對安全,同時可以增強泄洪的剛性,避免人為決策的干擾,減少各級政府決策泄洪的壓力。

大江大河的主要支流也均應設置溢洪堤(或泄洪道),減少大河大江汛期行洪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沿江缺水區域,溢洪堤高程可以偏低一些,以達到化害為利、補充區域地下水的目標。

第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的要求,配合大江大河溢洪堤建設,合理規劃和建設滯洪區。科學計算和設定滯洪區的大小,確保溢洪區分佈合理,經濟可行。

第四,加強大江大河的日常疏浚工作,確保江河的行洪能力處在一個合理水準上。研發內陸江河專用的疏浚設備,加強河道清淤等工作,將疏浚的沙石同滯洪區建設相結合,減少滯洪區建設和維護成本。

第五,加強大江大河防汛的自動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設。在大江大河防洪上,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地方承擔有限目標的防洪任務。國家與地方協同開展氣候變化和降雨的監測能力和預警體系建設。 


推薦閱讀:

  提案選編 | 讓村寶寶也能享受“城會玩”的待遇?看看致公黨中央這提案
  提案選編 |民進中央:優化補貼政策 推動通用航空業發展
  深圳文博會架起“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橋梁  斯達高向世界展示中國陶藝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