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進門有電視看  出門有廣播聽

發佈時間: 2019-03-28 16:06:4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周勇 程中蘭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重慶大足區政協專題協商農村廣電網路發展小記

中國網北京3月28日訊,“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群眾未脫貧,由於生産與市場需求資訊不對稱,容易造成産銷和市場脫節,建議廣電公司創新服務模式,利用廣電網路連接千家萬戶的優勢,推行‘廣電+對農服務’‘廣電+鄉村旅遊’‘廣電+精準扶貧’等新模式,將線上廣電節目與線下對農服務相結合,讓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脫貧增收。” 3月27日,在重慶市大足區政協召開的二屆十八次常委會上,李榮燕委員的建議,與會人員報以熱烈的掌聲給予肯定。廣電網路是黨和政府輿論宣傳的主流陣地,黨中央、國務院把它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網。對此,大足區政協年初就成立了調研組,由副主席李志牽頭,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和部分政協委員為成員,在今年二、三月份分別深入到鄉鎮、村社和農民家中開展專題調研,到兄弟區縣學習先進經驗,並作為今年一季度政協常委會專題協商內容,力求破解廣大農村鄉親們看電視難、聽廣播難。

調研組了解到,具有超過100萬人口的大足區,開通農村有線高清數字電視及寬頻光纖用戶才10000余戶,造成農村廣播電視發展緩慢的原因:一是之前本身發展較好的大足有線電視在2003年被市廣電集團上收後,由於點多面廣,管理未跟上,加上設備設施年久老化,導致不能夠正常收看,被大量用戶拋棄;二是農村地區由於地理條件限制,架設電桿線路難度大,導致入戶成本非常高。三是各種大小衛星“鍋蓋”由於花錢少,且不每年收取收視費,吸引了部分農戶“跳槽”。四是農村消費水準偏低,導致運營企業短期內難以收回投資。五是在建設過程中,部分農民認為電桿立在自家的田土上,進行阻攔或要求賠償,導致建設難度增大,有的被放緩或停止。為此,調研組建議:一是區委區政府借鑒其他區縣做法,出臺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實施意見;二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全面實現文化惠民,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三是統籌規劃、統一協調。將農村有線電視用戶發展和網路覆蓋率工作,納入民生重點實施責任項目,由區委宣傳部統籌規劃、統一協調,納入專項工程進行考核。四是健全機構,強化保障,成立領導小組,做到層層有人抓,有人管,遇到問題有人協調解決。

隨後,常委們積極建言獻策,“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開展本地民情風俗展播,既實現了區域人文環境的宣傳,又讓群眾記住鄉愁,愛我家鄉。” 曹國輝委員還建議“把遙控板升級為聲音控制,想看什麼節目,對著遙控板直接説就行了,現在農村用戶大多是老人婦女兒童,太複雜不利於操作。同時,增加自選電影數量、提高影視‘大片’播放時效、提高網速,確保年輕人對新媒體的需求。”

楊敏、陳世廣委員則聯名呼籲:“強化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衛星地面接收”。建議宣傳、文化執法、公安、工商等部門加強組織、密切配合,強化農村地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嚴厲打擊生産、銷售、安裝、使用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行為,依法有效控制和監管,防範非法廣播電視信號的傳播,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他們還建議相關部門停止免費發放衛星電視鍋蓋,整合項目資金,用於對建卡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購置電視或者補貼收視費等。 劉坤文等委員建議,“加大對加卡貧困戶、低保戶電視收視費的減免力度,實現文化扶貧。”“廣播除了播新”聞,應該增加歌曲、川劇、相聲小品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針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應邀出席常委會的大足區副區長錢虎分別進行了回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心,以智慧家庭為核心,提供更好服務,讓更多人重回客廳(看電視);同時,補齊農村發展滯後短板,讓農民進門也有電視看,出門有廣播聽,及時了解黨和政府的聲音。”區政協主席陳廷劍道出了對大足廣電網路公司進行專題協商的目的。

 

相關閱讀:

 提案選編 | 馮丹藜:將“護眼米字操”納入全民健身體系

全國工商聯組織年輕民營企業家赴井岡山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