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14日訊(記者胡俊)在中國版圖上,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份,人口和GDP均佔全國約40%,地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關長江經濟帶的議案提案再次被代表委員帶上“兩會”。這是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以來的第三個年頭,在中國高品質發展進程中,長江經濟帶的聲潮從未退場……
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示意圖。(來源中國政府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和2018年兩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造高品質發展經濟帶。
一邊是保護,一邊是發展,3年間,長江經濟帶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一段高品質發展之路。目前來看,長江經濟帶保護和發展的怎麼樣?還面臨哪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鄭軍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坦言:“調研發現,現有財政在支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方面,其擁有的資源配置、通過轉移支付與稅收等實現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穩定和發展等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鄭軍。
鄭軍在《關於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的提案》中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離不開財政的支援。鄭軍認為,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財政已成為推進事關國家發展全局重大戰略實施的有效工具。具體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等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援。
“從長江經濟帶實際情況看,存在嚴重的上中下游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鄭軍指出,目前來看,長江經濟帶沿線積累了大量的傳統落後産能、轉型動能疲軟,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破壞性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傳統落後産能集聚等問題阻礙了長江經濟帶的進一步發展,而財政在促進長江經濟帶區域平衡發展、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等方面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為此,鄭軍委員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開展財政支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現狀調研
建議由國家財政部牽頭,綜合國家水利部、交通部、生態環境部、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稅務總局、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沿江11省市政府等各部門、各地方的力量,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問題開展實地調研,了解各地區財政支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
二、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領域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議根據國家戰略,由中央統籌,對支出項目做出規劃。強化中長期預算管理,全面實施財政支援長江經濟帶發展績效管理,優化長江經濟帶財政資源配置。加強財政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建立健全財政績效問責機制。紮實推進預算公開,解決長江經濟帶各地區、各部門預算公開口徑不統一、內容不一致等問題。
三、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匹配製度
建議進一步推進長江經濟帶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清單制劃分。改革完善中央政府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長江經濟帶專項轉移支付的評估、清理和退出機制。改革長江經濟帶專項轉移支付管理模式,在保障資金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歸併整合部門轉移支付項目,引入整塊撥款管理模式。對轉移支付進行全過程監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