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⑧】《鄧小平》塑像作者滕文金:雕塑家最重要的是靠作品説話

發佈時間: 2018-10-26 10:0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雖然“大鵬”雕塑沒能立起來,但我的另兩座雕塑作品《撫愛》與《大象家族》卻出現在深圳。

滕文金在製作深圳第一座城市雕塑——《撫愛》

當時,黃施民在香港的美術雜誌上看到我的作品,問我:“《撫愛》是什麼意思?”《撫愛》刻畫的是一隻大長頸鹿照顧小長頸鹿的場景,我説:“這是關愛第二代的意思。”他立刻想到:“我們搞經濟特區不就是為了第二代麼?”又問:“《大象家族》什麼意思呢?”我説:“是秩序,大像是最有組織性、最有秩序性的,壯的帶隊,老弱在中間,隊形不能變,秩序很重要。”他又説,搞經濟特區就是要有秩序。

他挑了這兩幅作品作為城市的雕塑,我重新構圖塑造它們。《撫愛》成為深圳第一座城市雕塑,1980年被擺放在文化宮內,現在放在寶安公園裏。這是深圳當時唯一一座雕塑,每天都有人來與它合影。那些年,城市文化尚未建立,人們不一定理解它的內涵,但起碼他們覺得它很美。多年後,一位從武漢調來深圳工作的朋友認識我後很驚喜:“原來這個雕塑是你做的啊。你知道我為什麼來深圳嗎?就是因為我看到了這座雕塑,覺得深圳太美了。”

1990年代,寶安公園內,一名工人正在擦拭雕塑《撫愛》

但那時我還在廣州工作,這兩尊雕塑也都是在廣州完成的。

1983年2月,市政府在銀湖要建一個高級賓館,需要一些藝術品,市裏又一次把我從廣州請來構思。我就與我的夫人、同為雕塑家的喬紅一起在廣州深圳兩頭跑,製作雕塑《迎賓圖》。

那是一項大工程。市領導常來視察,次次見我坐在跳板上叮叮噹當地敲打,親自處理迎賓圖中每一個人物的嘴角與眼角,就説要把我正式調來深圳。

1984年11月15日,我正式轉來深圳。先成立了深圳市建藝公司,運營3年完成1件作品——深圳圖書館前的《上下五千年》木雕。

我是全國第一個做出《上下五千年》雕塑的,後來有很多人模倣。上世紀60年代在美院上學時,我從美學家宗白華的一篇文章中了解到,外國美術史以建築為重,中國美術史應該用書法來體現。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製作圖書館前的雕塑時,我便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字演化來表達。

做任何一個工程都有很多故事在裏面。當時,為了獲得合適的材料,我親自到廣州珠江木材廠的水庫去,挑選儲藏在水裏的木頭。9米多長的木頭,每一根我都從頭敲到尾,轉著敲、翻來覆去地敲:有蟲眼的木頭,聲音像鼓,是空的;沒有蟲眼的木頭,聲音很實。木材廠的工人覺得夠嗆:“幹你這工作比我們還累。”就這樣,我花了一週時間挑選了9根木頭,完成這個作品。作品完成後,許多城市的圖書館都想要,我拒絕了,這是深圳的。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