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護:這場會議把“城”和“人”的問題説透了

發佈時間: 2018-05-29 13:4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保護,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此次會議圍繞“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資政建言。

據住建部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國務院已公佈13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已分6批公佈了25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即將公佈第7批約6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有24個省(區、市)公佈了176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69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各地還探索將各種文化遺産類型納入保護體系。

為了這次的雙週會,全國政協做足了準備。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30多個調研點帶來的啟示

在此次雙週會之前,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進行了專題調研。

今年4月11日至4月20日,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題調研組赴甘肅、江蘇兩省30多個調研點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保護和利用進行調研,旨在為全國政協即將舉辦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雙週協商座談會重點議題做準備工作。

我國自1982年建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制度以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我國已擁有133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5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和27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加上各省市區確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全國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得到保護。

但是在保護與利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古城重建、拆真建假、拆舊建新,以及過度進行商業開發、對歷史文化名城造成嚴重破壞等。

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十分複雜,在這次政協雙週會上,委員們各抒己見,總體認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工作頭緒繁多,核心問題就是兩個:保護和利用。

全國政協雙週會上的資政建言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強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是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的重要物質基礎。雙週協商座談會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為議題,發揮政協委員的智力優勢,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資政建言,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強化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理念,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總結與會委員的建議,他們是這樣説的: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考核和問責力度。要理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相關力量和資源,統籌協調保護工作。要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幹到底。要堅持分類指導,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歷史遺存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徑。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等方面支援力度,提高政策精準性、有效性。要健全名城名鎮保護和修復的標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做好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保護傳承。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關注重視文化發展、保護歷史文化遺産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

“城”的問題也是“人”的問題

事實上,“城”的問題與“人”的問題密不可分。

梳理與會者的觀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有四個“人”需特別關注。

首先是名城名鎮中的居民。正如馮驥才所説,遺産是針對一個靜態的個體,名城名鎮更是生産生活的聚居地。古人們在這些名城留下了可貴的人文記憶,但這種記憶不可能是靜止的、停滯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對於尚未喪失功能的古跡,它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當我們承擔起名城保護的使命時,同樣需要“以人為本”,把名城名鎮交還給原居民,讓原住民有權利、有條件享受現代生活,及時分享發展紅利,實現原居民與城鎮的融合共生。協調好城中居民生活,調動其保護意識,使其成為景觀中動態活力的一部分,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應有之義。

第二個“人”,是城市的決策者。多位委員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很大程度上,城市規劃建設決策者的態度、意識、審美,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風貌的決定性因素。如何讓決策者樹立保護意識,真正理解為什麼保護非常重要。避免刻意追求“政績完美”,建立健全保護機制,確保“一張保護藍圖繪到底”,充分發揮決策者的積極作用,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存續、保護、利用意義重大。

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相關各學科專家、專業修繕工匠。會上,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宋紀蓉委員、來自北京畫院的吳洪亮委員也都表達了業內人士的心聲。保護和利用,需要調查、研究,也需要不同學科的綜合判斷與協調。在具體修繕維護上,更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發揮傳統建築工匠、掌握現代科技的專業人才的作用,為名城名鎮保護提供全方面支援。

最後一個“人”,關聯的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的初衷———讓被中華文明滋養的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建立起古與今、人與國家、人與人緊密的文化聯繫,擁有深厚歷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氣。“讓我們的人民熱愛自己的文化。”馮驥才説的,既是因也是果。因為熱愛,所以保護;因為保護,而更加熱愛。當我們的人民都擁有了對於中華文化的準確認知和信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保護也就有了更廣泛的自覺;當名城名鎮獲得了更有效、更科學、更有遠見的保護,我們對於歷史文化的認知,也就多了一個活力十足的載體。

參加這次政協雙週會的很多委員,多年來都在持續關注這個方面的問題。為了滿足更多委員希望參會的需求,會議在主會場附近另設了分會場,邀請11位對此關注的委員通過視頻直播參與了“旁聽”。

此次雙週座談會還採取了一種新形式——“網路議政”,以廣泛吸納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委員可將建議發送至指定郵箱來共同參政議政。

如果你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有任何意見建議,歡迎留言,與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互動。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政協報等


推薦閱讀:

30萬人搶天津落戶 天津被擔憂成人才“備胎”?

給幹部撐腰,這份《意見》讓改革者不“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