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化形勢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上海機遇”

發佈時間:2018-03-30 來源:投資促進雜誌 作者:吳方偉 陳駿馬 責任編輯:周健

上海要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外界對此充滿了期待。作為一個擁有最新消費理念和消費市場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已成為科技型創業者的天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呈爆髮式增長態勢。日前,上海市科創中心主任朱正紅介紹,“技術創新、硬技術、黑科技創新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在未來具有巨大機會。”

據今年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有500多家眾創空間及孵化機構,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2萬家。隨著新一輪改革的深入以及一系列政策出臺,國內的“雙創”氛圍持續如火如荼,已經形成了創業孵化服務新産業,對於國內初創企業“走出去”以及外資初創企業“走進來”均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潛力和機遇。

國際化營商環境鼓勵外資中小企業“走進來”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當下,已經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這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朱正紅説。

一直以來、上海都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形象,以開放的態度,不斷通過政策紅利來釋放“優惠”,鼓勵和吸引外資企業“走進來”尋找投資商機。

中小型科創企業同樣受到歡迎。近年來,上海在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相繼發佈了“科創22條”、“科創‘十三五規劃’”、“人才30條”等政策,都對海外企業、海外資本以及海外人才進入上海提出了相應的優惠措施。

今年以來,國家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外資的政策支援力度,先後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多份重要文件,不斷釋放制度和政策紅利。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依舊走在實施探索的前列。

今年4月27日,上海市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共提出了33條意見,分為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三大部分,以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10月17日,上海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支援外資研發中心參與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將發揮外資在科創建設中的更大作用,從投資貿易環境提升、智慧財産權保護、人才政策便利化等方面,支援高能級研發中心在滬發展。

良好的政策優勢,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從上海打開了進入中國的大門。據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9月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分別達到4119.47億美元和2188.11億美元,累計利用外資項目已經超過9萬個。4萬家在滬外資企業,貢獻了上海GDP增加值的27%、稅收總額的34%、進出口總額的66%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53%。特別是落戶上海的400多家外資研發中心,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擁有獨特優勢,具有重要地位。

為外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築巢”

在靈活的市場機制與政府優惠政策的雙重推動下,不少外資中小型企業也開始積極搶灘中國市場,不少海外人士也來到上海進行創業。

不可避免的是,因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會産生諸多障礙和困難,將直接影響這些外資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扶持。

很早之前,上海市科創中心不僅直接投資建設了“楊浦”、“慧谷”、“科匯”、“積體電路設計”等10多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孵化服務體系,推動上海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逐步向專業化、規範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針對海外創新創業項目,上海也有對應措施。朱正紅介紹,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聚集了楊浦科技創業中心、XNode、23Seed等18家眾創空間以及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浦東國際人才城等5家機構,啟動了“創業首站”,通過業務合作,協同提供跨國合作及落地孵化全要素配置服務。

“我們就是試圖打造一個‘功能表式’平臺,能為海外創業資源導入進行合作對方的匹配和協調。”朱正紅的介紹,有很多的已孵化成功的典型案例,“創業首站的成員單位此前已孵化一家技術型中小企業,該項目源於德國,主打核磁共振技術檢測,這一塊比較冷門,技術也比較新。專業孵化器能幫它聯繫臨床資源、醫療資源,建立商業聯繫等等。”

據今年6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已有500多家眾創空間及孵化機構,入駐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2萬家,每年扶持1萬人創業。

鼓勵整個産業一起“走出去”

既有引進來,也有走出去。在眾多政策的支援下,上海中小企業“走出去”迎來了重大機遇期。“之前,我們已經與法國、英國建立了合作關係,推動了孵化企業‘軟著陸計劃’,通過國內外孵化器的‘互通’,推動國內孵化企業‘走出去’。”朱正紅説,他們還推動孵化器行業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到海外創業發展提供市場需求調研、協辦開業手續、商業夥伴拓展等系列孵化服務。

對於技術創新企業來説,“走出去”面臨著智慧財産權的挑戰,“上海每個科創孵化器,智慧財産權是一個標準服務,專門有律師來講解怎麼去做。因此,先了解各個國家的情況,再決定走到什麼地方去。”

朱正紅特別指出,網際網路時代已經打破國別界限,但問題是怎麼“走出去”,路徑選擇很重要。“語言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思維方式和方法,企業和經營者是否具備國際化思維。”

朱正紅認為,上海中小企業“走出去”,可以借鑒之前國外企業“走進來”的經驗。目前的問題是,中國沒有整個産業走出去,部分中小企業走出去就會步履維艱,甚至已經“走出去”的企業,沒有大的産業做扶持,也面臨生存困境。

“未來是大的企業、龍頭企業如何走向國際,帶動中小企業一起‘抱團’過去,讓整個産業走出去。”朱正紅説。

上海還具有國有企業數量多的優勢,這些國有企業在“走出去”方面較為成功,全上海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海外投資經驗,可以對上海的科創中小企業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

無論是引進國外的科創企業,還是上海的科創企業走出去,“上海機遇”將一再得到驗證。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