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2008中國美術學院首屆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8 17:58:0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08中國美術學院首屆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

  論壇主題:傳統人文與當代視覺藝術呈現

  學術顧問:許 江 劉 健 宋建明

  統 籌:毛建波 姜玉峰

  策劃團隊:王來陽 童雁汝南 胡 俊 查 律

  平面設計:韓 緒

  論壇發言:王來陽、蔡濤、聞松、童雁汝南、韓 緒、查 律、張 雯、薛墨、胡俊

  論壇主持:王來陽

  特邀點評專家:毛建波、黃河清、楊振宇、何加林

  時間:2008年11月27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報告廳

  發言紀要:

 

  王來陽(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發言主題:《目光游離——當代藝術研究的人文新視野》

  討論目光游離實際上是反映出來我們傳統或者人文與我們當代藝術的創作或批評的現狀的一種學術態度。我認為,當下,我們更多的人都是在一種飄忽不定的心境和狀態下,面對著當代藝術的各種各樣的産生和發生,以及它們對我們的一種衝擊和啟發。我們只能用“游離”的目光來涵蓋現代這樣一個龐大的視覺藝術學科。我們將人文放在這樣一個“游離”的目光下,是因為人文有一個主要的特質,就是憂慮。從古希臘開始對哲學的思來,到伴隨著各種各樣的人文,西方的或是傳統的,憂慮這個特性從來都沒有消失過。一直到今天,我們把論壇的主題確定為傳統人文和當代視覺藝術的呈現,也是反映出我們一種憂慮的感覺在裏面。在今天,我們把人文和藝術作為一個討論對象的時候,我們切忌當代視覺藝術的創作者、評論者、欣賞者,尤其是消費者,假借人文的名義來進行消費。那麼人文就會簡單的成為一種外在的表現,失去深厚的基礎。今天人文所憂慮的對象,就是那種外在的、包裝式的人文的呈現。所以我們討論的焦點,在人文和藝術學科內涵的定位上。當用人文的眼光來看待藝術的時候,它到底是一種人文的學科還是社會的學科,我們如何在自己的專業內對它進行一種判斷或分離,這些都是我們的研究對象。

  我們回歸到人文的根本,即如何來追求人性的生存;另外就是我們對走向何方的思考,是走向生態的藝術?自然的藝術?還是我們今天非常熟知的觀念的藝術?儘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但這種選擇最後都會回歸到人文歷史的原點,然後再進行新的一輪的質疑和探索,也許能尋找的有關藝術的新的思路。

 

  蔡濤(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發言主題:趙獸——“超現實主義”的跨語際實踐

  在對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重新解讀過程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趙獸(1911-2003)從那時起便引起學界的關注。作為1930年代中國最為活躍的現代藝術團體之一——中華獨立美術協會的重要成員,趙獸屬於最早一批獲得“正名”的民國期前衛藝術家。

  90年代開始,有關趙獸的展覽和報道開始升溫,相較其他失蹤者而言,趙獸的晚年經歷似乎是值得欣慰的,他的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不僅獲得廣為傳播,同時這位有著頑強生命力的高齡藝術家還將自己的藝術人生譜寫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

  但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是他晚年獲得學界的重新認識,趙獸這個名字還是被大多數歷史寫作定位在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作為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家被人們所熟知。

  趙獸個案的動人之處,還在於這些産生於政治嚴冬時期的作品,反映了一種越境的普世價值觀的訴求,即便在封閉的國情下,藝術理念的流通融合仍然在時差中進行著。趙獸的大半生都在從事“超現實主義”的跨語際實踐,但這一階段的創作尤能表現出一個身處中國的現代藝術家的矛盾和動人之處,趙獸在跨語際實踐中所調適出的現實政治態度和歷史價值觀確實令人感銘至深。

  趙獸的藝術創作一直持續到最晚年,直至1999年,他還有三件作品有待完成。這位在毛時代和八五新潮時期從未停止過現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可能也在無意之中解放了我們的藝術史寫作觀念。

 

  聞松(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發言主題:前現代性特徵與當代版畫藝術

  20世紀,中國從新興版畫運動到解放後的版畫藝術創作,大都有這種特性。新興版畫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我把它叫做“未發育完全的早産兒”。它是在國家危難時期,由於政治需要而産生的。主要的表現手法是歐洲表現主義版畫影響下的黑白木刻手法,主要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充當的是“匕首”和“投槍”的作用。因為它既缺乏現代藝術中原創的特色,又缺乏現代藝術中藝術家個體本能反映的地方。那麼解放後的版畫時代呢,我把它定義為泛政治化版畫時代和民族風情類的版畫時代,因為這個時代(1949——1978年)由於眾所週知的國內政治環境,藝術家有意規避了官方的意識形態而形成了泛政治化和民族風情類的版畫時代。版畫風格基本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面貌,但最令人詬病的是這個時代也是藝術家主體精神極度缺失的時代。因為官方對文藝作品表現的審查和意識形態控制達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1978年改革開放後,當代版畫開始進行了語言純化和形式主義的探索,這種形式的探索在我看來是真正進入了現當代版畫的從語言形式上研究的層面。九十年代後開始了對版畫本體語言的研究和探索,它本身和八十年代形式語言的背景支援是有關係的。大致到了2000年後,也即是最近幾年進入了一種個性體驗和城市化浪潮,注重人文體驗、藝術內涵和藝術家自身的意義比較多一些的時代。

 

  童雁汝南(造型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題發言:中國當代油畫生存狀況

  全國油畫和浙江油畫,雖然説並沒有從理論上嚴格劃分,但這浙江油畫在全國範圍是有點相對的獨立性的,所以我把它們拿出來對比。“中國油畫,欣欣向榮,亂七八糟;浙江油畫,日光不足,漫漫生長。”中國油畫,我覺得更接近西方的價值觀,這次次貸危機對其影響特別大。因為浙江油畫在我看來,用植物為例,它根系很發達,很耐陰,但缺少陽光,樹冠較小。其實“人文”可以是一種包袱也可以是一種營養。浙江油畫本身受到外地的影響和其他資訊比較少,所以我講它陽光不足,它的文化和其他對接的相對少。而在北京或者全國範圍內的油畫來講,它的根系小但樹冠大,因為它接觸更多的觸點,特別招搖。以四川的油畫為例,四川的油畫的發展在於它講究有效性的圖式化,或是説是高級大芬村。當然我們浙江油畫也有問題,它有太多的傳統人文包袱,它在發展的時候步子會慢一點。因此我覺得浙江油畫需要另外一種力量來激活它。

  我們在講中國油畫危機的時候,雖然中國不像西方是那種有宗教和信仰的國家,但蔡元培曾經講過,我們要用美育代宗教。藝術家沒有信仰固然可怕,但現在藝術家信仰的是錢,當今影響人類思想的是金錢。這才是危機的所在。包括兩個危機,一個是價值危機,即“上帝死了”,大家生活在一種無根的狀態;另一個就是技術危機,包括克隆、原子彈、文明的生死。這些都需要我們先行到死去思考文化的超前性。

  從當代藝術理論體系來説,卻是按西方進入中國的概念來進行研究的,還有從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一個借鑒,一個傳承。但不論是古代的還是西方的,都不是中國當代的,中國要能建立自己的當代的體系來影響世界,這是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藝術發展良性迴圈的遊戲規則的建立,就是國民整體精神的喚回。中國古代思想想要獲得新的生機,離不開與西方的哲學及其他科學有孕育力的對話。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天工開悟”論壇現場
· [專稿] 快閃城鄉——傅剛+費菁建築師作品展暨論壇
· [專稿]UCCA-AAC論壇
· [專稿] 2008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發展高峰論壇
· [專稿] 首屆中國畫論壇優秀畫家提名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