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宋莊一代”第二回展現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4 09:42: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回軒/拍攝


宋莊一代 第二回展于2008年4月12日在798 燦藝術空間正式開幕


前進中的“宋莊一代”——張曉軍

  “宋莊一代”是業已奮鬥十年的一個藝術家群體,他們正積極地活躍在當代藝術創作的領域之中。在去年11月的宋莊文化藝術節上,他們推出了以“宋莊一代”命名的當代藝術集群展,引起了畫界的廣泛注意並得到高度評價。今春4月,他們又在北京798舉辦了第二次“宋莊一代當代藝術展”。這樣的激情,這樣的推進速度,真是不禁令人想起那“狂飆突進的年代”,想起那“美術新潮”的日子。

  “宋莊一代”中的大部分藝術家都是從圓明園畫家村遷徙到通州宋莊的。有些畫家即使沒有“圓明園”的經歷,也大多是在圓明園畫家村的精神感召下相聚而來。正如畫家馬越所説,圓明園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他們那時還只是那部電影裏的群眾演員,只是圓明園畫家隊伍裏的一群小兵。這些圓明園的小麻雀跟隨著圓明園那片林子裏的大鳥陸陸續續地飛到了宋莊;安身立命,擇樹築巢,孵化著自己的藝術。不難看出,這群很有藝術想法的藝術家與圓明園畫家村在精神上的聯繫和血脈傳承。

  當然,值得感嘆和欣慰的是,這群小鳥也已長成鯤鵬大鳥,這批小兵也已成為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正在搏擊著藝術的命運,正在藝術的前沿集結。如今正是他們大展宏圖的時刻。

  從他們近年來的創作心態和發展勢頭來看,我們可以肯定地説,他們不辱使命,他們大有可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代藝術的某些走向。因為明眼人都能清晰地看到,儘管“宋莊一代”的身上還有“圓明園”的影子,但是這群畫家在藝術方面的獨特創造還是很明顯的。這是一群很有藝術天賦的畫家,他們都是平民出身,骨子裏天然地帶有一種民本思想和人文情懷。他們的精神外表看上去有些粗糙,但是心靈的內核卻是很真誠的。從表面上看,他們對當代社會生活採取不屑一顧的態度,但是在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藝術觀念中,卻不乏對社會民生的強烈關注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這是一群苦命的人,因為他們沒有生長在魏晉時期,那樣可以隱逸山林,放浪形骸,肆無忌憚地放飛自己的靈魂,因為他們也沒有生長在19世紀末期的歐洲那凡高、塞尚的年代,那樣地去愛著一個幾乎燃燒的自然,或是去追隨著內在的結構和真實的世界。他們偏偏生長在眼下這樣一個年代。藝術已是藝術資本的代名詞,在藝術資本的慫恿下,藝術垃圾層出不窮,膚淺、媚俗和淺薄已成為這個時代的藝術時尚,對照這個大背景,“宋莊一代”的畫家們以其樸素的、實在的、有進取心的藝術回應了這個時代,為這個時代的藝術挽回了些許尊嚴。這還是一群幸運的人,他們生長在一個開放的年代,生長在一個職業藝術家可以獨立生存的年代,生長在一個職業藝術家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慾望、觀念和理想的年代。他們又是一群幸福的藝術家,他們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和藝術空間。可以全天候地投入自己的創作工作而無須顧忌別人的臉色。他們還可以隨時隨地的休閒自己,會會朋友,談談藝術,聊聊“無聊”的故事,想一想平民百姓都想的事情。創造著一種“宋莊式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正生長在鄉村的土地上,遠離著都市的浮躁和喧囂,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過著平實的生活,幹著底層人都想幹的“勾當”,思考著最為精神的思考,這也就是所謂的詩意的棲居吧。

  在藝術創作的角度上,“宋莊一代”的畫家無疑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表述。雖然地處鄉間,但是他們的精神訴求和對人性與真理的深層次思考是與當代社會思潮同步的,有些甚至是超前的,更有預見性的。誰都知道,眼下中國的當代藝術已被資本的市場程式化了,概念化了,被領到邪路上去了,缺失了原創性和真誠。相比之下,那些有血性的藝術,那些原創性的藝術,那些來自自我心靈的藝術會更顯得彌足珍貴。“宋莊一代”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修飾,不膚淺,不奴性,不虛假,不虛無。純純樸樸,有啥説啥。想怎麼説就怎麼説。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儘管初出茅廬,但卻心存高遠。這也這是“宋莊一代”的藝術特質所在。

  不可否認,這是一群血氣方剛的藝術家,這是一群充滿浪漫理想的生猛鬥士,看到此時此刻的他們,不禁令人緬懷起“圓明園”時代的那群落草先驅。俗話説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果説圓明園畫家是在黎明前上路,那麼“宋莊一代”就是行走在時代的早晨。他們已經登臨歷史的舞臺,開始了絢麗的篇章。這是最為筆者所欣慰的。筆者一直有這樣的一種直覺:自由的,真誠的,血性的,平民化的,艱辛而快樂著的“宋莊一代”,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進程中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正在預示著藝術發展的未來;正在書寫著藝術的歷史和實踐著自己的美麗人生。願他們永遠地奮勇而前行,永不妥協和後退。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新北京畫廊——尹齊 2008
· [專稿] 費德里克·阿瑪特、邱志傑和皮力的交流會及作品展
· [專稿]魏藝油畫個展
· [專稿] 杜璞2008上海個展
· [專稿] 小米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