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改良的藝術——趙燕峰拉絲油畫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9-18 13:55:4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改良的初衷是出於對常態的厭倦。每一個新事物在經歷了時光的掃描後,都會變成為一般認識,變成了常態事物,就像是老的唱片機,鋼琴,現成品,藝術等等。這時候,有個性的人,就會選擇另辟新路,對常態事物做出興趣上的改良,在改良的道路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尋找再生的機會,這就是改良的意義。(文:胡月朋)

  策展人:胡月朋
  名譽顧問:李廣明,余峰
  執行總監:陳衛國
  畫廊主管:楊高僑
  展務助理:唐勳
  翻譯:王惠平
  主辦單位:尚上仁和畫廊
  協辦單位:上上美術館,宋莊藝術促進會,宋莊ART網
  展覽時間:2007年9月8日—9月22日
  開幕酒會:2007年9月8日下午三點
  展覽地點:(宋莊)上上美術館
  聯繫電話:13520091972 010-89579582
  E-mail:shangshangrenhe@hotmail.com

 

藝術裏的野草——關於新繪畫技法蕊拉絲釘形成的前前後後

文/趙燕峰

  (這篇文章,既可看成作者對生活的回憶,也是對藝術之路的總結,既有平常事,亦有非常情,既無奈,又真實。想來,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夙命)

  不知道為什麼,我記事的年齡比一般孩子早很多。到如今,未曾學會説話還口叼奶瓶的記憶片段與母親懷抱我走親訪友的情景依然清晰可記有一次母親把我放在奶奶的房間裏玩,恰巧他們都出去了,我在土炕上爬來爬去不知在找尋什麼,無意中我發現了奶奶平時做針線活在布面上畫線用的紅色粉筆,那個時候太小還不知道它是何物,於是用小嘴嘗了一口,覺得味道不好便放下了,發現手指變成了紅色,當時感覺到很刺眼、很好看。於是便又拿了起來爬到了墻角處,那裏有張長木條案比土炕略高些,於是我爬了上去舉起手裏的那根粉筆,無意識的在墻面上亂涂亂畫,好開心。正在此時奶奶進入了房間,看見白白的墻面被我弄得如此模樣,大驚失色……這件事因為太小就沒被家人責備。又有一次,大約三歲半左右,看見母親燒火做飯的時候總拿一根燒火棍,火一燒那木棍前端就成了炭木棒,能在地面上劃出黑印來,我便趁沒人的時候在各個房間的墻面上畫來畫去,這一次沒那麼走運,挨打了。

  我家這個地方叫“草廠”。各類叫得出叫不出名的草很多,社會主義合作社解體後我家分得一匹黑騾,因此我下午放學後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完成作業,而是奉父命背上一個筐,拿上一把鐮刀到村北的田地裏去割滿一筐草帶回家,地裏的野蒺藜很多,手腳經常被刺傷,那種被刺痛的感覺給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野草,野蒺藜的刺痛經歷,只不過是肉體上的,而父親的言語卻是兒時精神上的刺痛。母親那麼溫柔父親卻喜怒無常,從我記事到現在,他一直沒有改變。張口就是火藥味。我讀了高中後就知道以牙還牙了,針鋒相對是家常便飯。

  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記得小學五年級那年冬天,我到操場上玩,在操場南邊的邊角處發現了一隻蜷縮在土洞裏的刺猬(因為小學是古寺廟改建的,周邊總有野兔、野蛇等小動物)。放學後,我便把它取回了家飼養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期間給它畫過不少肖像特寫,那段日子是想忘也忘不了的紅色的感覺,野草的感覺,野蒺藜刺傷的感覺,小刺猬的感覺,言語刺心的感覺,一直排遣不去,卻成為了我藝術創作的源頭。

  2003年,我與幾個朋友定好在北京的某間畫室畫些靜物作品,雖然當時非典形勢很嚴峻,但我還是去了。就在那天,我鬼使神差地採用了一種野蠻的畫法,畫面上出現了一種乳釘狀筆觸。這就是蕊拉絲釘新技法的雛形。

  後來我對前衛藝術,新架上繪畫進行大量研究,一直構想把那次偶然情況下出現的乳釘狀筆觸發展成一種獨立的畫法……2005年,我入住宋莊小堡。直到去年的5月份我都未能解決如何固定這種新繪畫語言的問題。直到6月中旬的一天,那天正午時分天氣很熱,我走在小堡的一條主路上,突然一個極大的紅十字撞入我的視線,原來旁邊是個私人診所,就這樣靈感突至,困擾我幾年的問題終於迎刃而解。

  我給這種新繪畫技法起了個名字叫 “蕊拉絲釘”。到了2007年7月初我成功的完成了《萬履紅徵》那幅正式作品。接著我又創作了兩幅作品就是《閒庭信步》與《後庭花》。在這個期間我始終處在一種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一個人悶在屋子裏面,就連我身邊最好的一個朋友他都沒見到我的作品。原打算是把它創作出一個大系列再考慮公開展覽。但是由於這類作品的成本太高(單件作品成本在1000元左右),我的經濟能力又有限,原計劃只好放棄。此時的房租又到期了,我不得不搬出大畫室停止創作。

  去年8月我與今日美術館的展覽中心主管冀鵬程在美術館地下書吧會面,在看了我的作品圖片和文字敘述後,他異常興奮(他是美術史專業畢業的)。他表態説,這確實是架上繪畫的一種語言創新,國內國外還未有過。他建議由於你的作品件數較少就以聯展的形式先出現確立你的學術成果,然後再收藏一張解決一下你的生活問題。他要求我闡述一下創作理念,我便把作品的實質性觀念表述了一下(略:每個筆觸,每個乳釘狀凸起由不同顏色構成代表不同內心色彩的人,千千萬萬個乳釘狀筆觸代表的是在整個大的“世界”——畫框範圍內而形成的不同“疆域”——單色區域的普通大眾,其中主體是藉以蜈蚣的形態為基礎表現的一枝紅色樹狀結構的實體,它是千千萬萬個點中的一部分而又區別於其他千?

  他又了解了一下我的日常習慣工作規律等情況,談談圈子內的一些事情,告訴我等他的消息,因為他要與館長張子康、王寶菊等商量。大約半個月後,與冀鵬程再次通了電話,他告知我説他已經努力了,但由於你的作品數量太少,又是新人,風險較大,未通過。他略有歉意,這事就完了。之後我就這種新技法的問題拜訪了幾次栗憲庭先生,他給了我一些建議,在此也表示感謝。

  接下來我又找了義大利的常青畫廊、德國的空白空間、南韓的阿拉裏奧畫廊、紅門畫廊、藝術文件倉庫、麥勒畫廊及上海的香格納等藝術機構。後來站台中國的李寧對我萬分肯定並要我等他的消息。意中藝術工作室給我打了電話,常青畫廊也給我打過一次電話,説已經把我的資料傳到義大利本部,讓我等。後來又有個很純粹又有分量的機構表示對我以後要做的大型六維空間蕊拉絲釘觀念藝術感興趣,表示要合作,並誠懇的留下了我的名片和資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不可能有人先拿錢給你做藝術,起碼在中國是這樣,這的確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在談藝術合作的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大約是去年11月底,一天下午我去找一位朋友,是位女藝術家,名叫**(隱去),比我入行早兩年,我和她母親也都認識。到她畫室後,便隨便聊圈內的人和事。恰巧她做了晚飯,要我一同吃,客氣一下後我便吃了一碗。天色慢慢黑了下來,她便問我目前的狀況,我便把實情告訴了她。她便好心的安慰我,説自己如果有幫得上忙的朋友一定給我介紹。接下來她表示要看我的資料,我説這是個人機密,就連我最好的朋友那幾位都未曾得見。於是她再三表示説你放心你給我看我也不會抄襲更不會告訴別人的,就怕那些自己不搞創作專門跟風的那種人。她還舉了幾個例子給我聽。我實在是不好拒絕便答應了。不一會兒我便取來了我的光碟,她看了之後很吃驚,很讚嘆,表示國內國外確實沒人如此玩過。又過幾天我從那條路經過的時候發現她突然搬家了。當時我也沒多想,到了2007年中期我才得知她已經畫了一大批作品。當我看到圖冊上她的作品時,我不敢相信。她居然騙取並篡改了我的學術成果,把我的蕊拉絲釘技法轉換成了平面性觀念。還起了個名字叫***(隱去)系列。瘋狂的大量發表,參加聯展,上拍賣行,把作品發到了國內外很多機構。

  我想她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別人誤認為是我先看到她平面作品而得到了啟示,是我在抄襲。而且想搶在我之前亮面,把我的説成她的,攪亂同行們的認知。對此我表示極大的憤怒,我也保留譴責和追究的權利。

  後來我偶遇到了上上美術館的館長胡月朋,他問我近期在做什麼?我便説我創作了一種新架上繪畫,他表示要看資料,我同意了便給了他光碟,看了之後他立刻決定給我做個展,但是由於作品數量太少,要求我再創作些。於是我借了一部分錢創作了三十多幅小型作品,於是在2007年9月8日在尚上仁和畫廊舉辦了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個人新作展。

  到目前我的作品還處於創作初期,基本把重點放在了純架上繪畫和這種新架上語言的變異品種上,其觀念主題不會發生太大改變

  第二階段將涉及到影像作品、圖片作品、裝置作品及相關行為作品。

  第三階段將創作兩件參加大型國際展覽用作品。一件是將在地面上創作完成的六維空間觀念性蕊拉絲釘作品。

  另外一件作品將在空中完成。題目是蕊拉絲釘漂浮狀態下的承載性與觀念性,其主體機構在地面完成後,將運到海拔兩萬米的高空,然後實施不到一分半鐘的微重力條件下承載性藝術行為這兩件理論上已通過,具體操作過程暫不細述。需要與藝術機構合作完成藝術是我的愛人,作品是我的親生子,面對它們,也為了它們,我有責任,我並願付出所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漫態”——童雁汝南個展
· [專稿] 關於人群的焦慮——尹朝陽新作展
· [專稿] Till Rabus——Caradisiac
· [專稿] 查國鈞作品展
· [專稿] 朱利安•施納貝爾美國當代大師繪畫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