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評論] 心靈的方向——藝術家許英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14 14:07:3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巴力

當代藝術的發展趨於多樣性,不同的藝術風格,經過不同藝術家的潛心探索,不斷的為視覺文化補充著異樣的悅目內容。許英來作為其中之一的,一個用靈魂表達生命的藝術家,以不可多得的視覺特質,為當代藝術呈現了與大多數“藝術家”完全不同的語匯風格。

因幼年時的一次意外事故,不幸造成了終身聽力損傷性的殘疾,頗為公平的是,卻成就了視覺形態的獨特視角。這種特質的形成,排除和杜絕了外界(污染性)的直接干擾,僅憑藉純碎的視覺感受,毫無制約的表達著生命中的一切。同時,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改寫了藝術表現的常規手段,也相應的使只局限于純碎視覺的單純語言,尋找和開闢了一個無人能及的視覺空間,並使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結構特徵,更加豐滿、適度。

藝術家通過作品,靜心的詮釋了生存于生命當中的狀態主題,關注焦點全部集中在了“家庭”環境的範圍內,尤其以母親為主要描述對象。同時,將母女之間的依存關係,做了詳盡、細緻的敘述。作品不僅折射了母愛與敬重的真實,也相應的深化了生命的維繫條件和意義(尊重與和諧的並存性)。由此,反映至社會環節時,社會存在的一切相關內容,經過間接程式的真實再現,凸顯為拓展特徵的普遍類似性。她盡一切可能,經過有限距離的推驗、檢測了社會的真實跡象,並解析了社會形態中的物像,由單一的自我個體,再到多方連續的因果關係,合乎規則的使物態的元素內核,分別有質。以此節奏,闡明瞭困惑的來源、驚恐的存在,渴望溫暖與回饋的願望和心境,極具創造性的運用繪畫完成了複雜的個人心理活動歷程,並對生存內容的(重復性)矛盾衝突及不穩定性,進行了來源於真實體驗的客觀表述(生命與現實相對峙時,所産生的驚愕及掙脫)。這種跨越性的情緒,驗證了有形的持續因素——本能的寄託于精神化的維護與期盼。

同時,已形成的視覺經驗,使非可能的結構構成,特別在看似矛盾的色系處理上,競意外的合理。憂鬱的黑色與浪漫的玫瑰色多次出現在不同的主題當中,客觀存在與主觀意像觸及相容的瞬間,主客觀意識,包括相映襯的物像,經過歸類透析,戲劇性的被有序的分離,甚至,對細微元素的描寫,使畫面語言同樣達到了單純至多異的和諧。無論內容如何變化,但所有語言節奏的控制,極其飽和、穩定與順暢。

藝術家採用平和的態度,尋找到了生存于生命中的平衡點,一切語匯,終在心靈的調理下,兌現為享受快樂的方向標,並自由的選擇和沉浸于內心輔設的方向。

在寧靜的狀態下,坦然的進行心理活動及心靈性精神分析。可以肯定的是,由此確定了寧靜風格表現的特徵,以及寧靜風格的語言邏輯和規則。同時,結構的慎密、嚴謹,使內容開放的更加鬆馳,並充滿了自由、沸騰的張力。許英來不僅視藝術為生命的全部,也視其為語言表達的唯一形式,所有思想、智慧及消化方式,結論性的傾注于繪畫性的交流當中,真實、細膩、靜態的藝術品質,使其成為當代“寧靜”風格最為傑出的藝術家。

這位具有超常天賦的藝術家,在一個藝術秩序相對紊亂的今天,用寧靜的無聲,表達了豐富、精練的有聲主題,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純粹語匯,因其吟咏的真誠、紛至的天籟樂章則為當代乃至藝術史,續寫了不可忽略和錯失的華彩異章。

 

2007.06.12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文敬媛個展在阿特塞帝畫廊舉辦
· [專稿]“中國‘抽象’藝術三十年”學術系列活動
· [專稿] 北京李氏版畫工作室當代版畫藏品展
· [專稿] “美麗,武器,野獸” 周軼倫個展
· [專稿] 老虎——劉鼎個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