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將同時舉辦“萬象:斯蒂芬·麥肯納(Stephen McKenna)與伊莎貝爾·諾蘭(Isabel Nolan )”雙人展和“王志淵 I have nothing to say and I am saying it"駐地工作坊第十二期。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是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策劃組運營的公共空間,旨在展出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作品。美術館以美術學院為研究和教育平臺,努力整合區域和國際資源,體現高水準的藝術氣質。華僑城美術館于2017年9月正式開館,美術館擁有508平方米的寬敞展廳,其中包括四個標準大小的展廳。
“萬象:斯蒂芬·麥肯納(Stephen McKenna)與伊莎貝爾·諾蘭(Isabel Nolan )”雙人展由法國Chateau La Costecurated藝術總監、策展人丹尼爾·肯尼迪(Daniel Kennedy)策劃,旨在通過對斯蒂芬·麥肯納和伊莎貝爾·諾蘭作品的題材和媒介的探索,推廣他們的作品。展覽將以動物生活、慶祝和寓言為主題。儘管出生於英國,但斯蒂芬·麥肯納與愛爾蘭有著深厚的淵源。從上世紀70年代起,麥肯納就經常拜訪他父親的家鄉多尼哥律師事務所(Co. Donegal),直到90年代末定居卡爾洛。作為愛爾蘭皇家美術學院的前主席,麥肯納和他的作品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在愛爾蘭藝術界一直備受關注。 展覽還將呈現麥肯納的藝術實踐對諾蘭作品的重大影響,諾蘭作為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其作品借鑒了麥肯納的創作和他們的友誼,同時也融入了多種媒體。 諾蘭的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前曾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等多地展出。諾蘭是年輕一代愛爾蘭藝術家的代表。
美術館駐地工作坊第12期將展出藝術家王志淵的最新駐地創作。對於王志淵的作品,沒有辦法一眼望到底,觀者需要的是靜靜地在那裏,和作者一起慢下來,如是才能感受作品其中的能量、節奏、頻率。馬列維奇説過,至上主義的關鍵是發現了一種意料之外的方向。作品不僅只屬於可見世界或這個蘋果會掉在地上的地球了,藝術家打開了另外一種時間、空間、可能性。
展覽資訊
“萬象:斯蒂芬·麥肯納( Stephen McKenna )與伊莎貝爾·諾蘭( Isabel Nolan )”雙人展
策展人:丹尼爾·肯尼迪
藝術總監:周力 劉可
主辦: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協辦:科林畫廊, 廣州三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統籌: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策劃組
執行團隊:冀然 郭燕 鄧子軍 袁澤強 陳思佳 王珊 楊詩曉 曾蕓
部分作品預覽
斯蒂芬·麥肯納 Stephen McKenna
牛頭與海 Cow's Head with Sea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50 x 60cm
2000
斯蒂芬·麥肯納 Stephen McKenna
尤利西斯一世的歸來 The Return of Ulysses I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60 x 90cm
2006
伊莎貝爾·諾蘭 Isabel Nolan
室內之火 Interior with fire
紙上鉛筆和彩色鉛筆 Pencil and Colouring Pencil on Paper
21 x 29.5cm
2019
伊莎貝爾·諾蘭 Isabel Nolan
無名之景 The view from nowhere
紙上數位列印 digital print on paper
350 x 529 cm
2014
斯蒂芬·麥肯納(Stephen McKenna):193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 2017年離世于卡爾羅,愛爾蘭。
作為一個不受潮流變化影響的畫家,他的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繪畫後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的一部分而獲得了特別的國際聲望。然而,對麥肯納來説,古典主義更多的是一個態度問題,而不是主題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對古典古代的公開圖像讓位於對靜物、室內、景觀和海景的複雜探索,使這些場景高度關注光、空氣、空間和水的大氣條件。他運用來之不易的繪畫技巧和歷史知識,創作出引人入勝、引人質疑的當代作品,並擁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資本。
麥肯納的作品被收錄在許多美術館及畫廊:包括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柏林市立畫廊; Staedtische Sammlungen, 賴因豪森;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布魯塞爾; 弗裏斯博物館,荷蘭和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其他私人藏家和公共收藏中。
伊莎貝爾·諾蘭(Isabel Nolan):1974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
伊莎貝爾·諾蘭(Isabel Nolan)創作涉及廣泛,包括雕塑、繪畫、紡織作品、照片、寫作和紙上作品。 她的創作主題同樣是全面的,包括宇宙學現象、宗教聖物、古希臘羅馬雕塑和文學/歷史人物,研究人類和動物的行為。這些不同的藝術調查是由深入的研究驅動的,但最終的結果總是非常個人化和主觀的。與此同時,她的作品為一些基本問題提供了慷慨的形式,這些問題是關於通過人類活動使世界變得有意義的方式。
駐地工作坊第十二期:"I have nothing to say and I am saying it" | 王志淵
藝術總監: 周力
項目負責人: 劉可
駐地藝術家: 王志淵
工作團隊: 冀然 謝劍波 郭燕 鄧子軍 袁澤強 陳思佳 王珊 楊詩曉 曾蕓
視覺設計: 陳思臻
開幕時間: 2019年5月16日 10:00
前言
抵抗引力
文/鄭念緹
我們應該怎樣表達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呢?或,我們應該怎樣表達我們所不能感知的那一部分世界呢?
2015年夏天,藝術家沈淩昊將當時還在舊金山藝術學院讀書的王志淵的作品發給我時,我記得那是一組“36色系列”以及一組“無題”。它們幾乎都是暗色調(近乎全是黑色只有少許幾幅白色)的作品。那都是些非形象化的繪畫,畫板上全色的調子下觀眾需要很留意才可以看到那些在底子上小心勾畫的背景——與其説它們是縱橫的線條不如説那是一種力與力、能量與能量的對陣,是創作者之於他所感知的世界的勾勒和概括。而對於王志淵的作品,沒有辦法一眼望到底,觀者需要的是靜靜地在那裏,和作者一起慢下來,如是才能感受作品其中的能量、節奏、頻率。馬列維奇説過,至上主義的關鍵是發現了一種意料之外的方向。作品不僅只屬於可見世界或這個蘋果會掉在地上的地球了,藝術家打開了另外一種時間、空間、可能性。機緣巧合,2015年那一次群展,我們的標題即叫:見所不見。
猶如二十世紀哲學和藝術的先驅所訴,藝術世界並不隸屬於地球和地球的物理法則,它屬於全人類、全宇宙。隨著時間改變,我們會貼切地感受到:藝術和藝術家的存在就是讓我們慢慢明白那些我們暫時還不能夠明白的事。 而對於王志淵來説,這種抵抗慣性和這種打開隱蔽的視界即是他的宿命,而一切看起來,還只是剛剛開始……
部分作品預覽
無題#36,木板丙烯,110x110釐米,2018
無題雙聯畫,紙本丙烯,30x22釐米兩幅,2019
展覽現場,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佛山, 2019
關於藝術家
王志淵在華僑城盒子美術館駐地創作中
王志淵
1990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
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教育
2015年畢業于舊金山藝術學院(SFAI),獲碩士學位
2013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駐留
2019年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2016年 清醒藝術基金會駐留項目(Lucid Art Foundation Residency),
因弗內斯,加利福尼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