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當代“海派藝術”:2019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即將舉行

時間:2019-05-13 17:33:24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新聞發佈會現場

2019年5月13日,由華東師範大學主辦,華東師大美術學院和北京時代美術館承辦的“風起海上”——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新聞發佈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展覽將於2019年5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淩、藝術家張方白、批評家楊衛出席新聞發佈會。

據展覽策展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淩介紹,此次展覽為近些年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最大規模教師作品展,作品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年,共分作品展覽和學術論壇兩個部分。其中,作品展覽分“風”、“起”、“海”、“上”四個板塊,以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職一線授課教師為主體,將展出42位老、中、青三代教師作品約150件,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個門類。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于2017年6月成立,由原美術學系與藝術研究所合併而成。張曉淩在談及展覽策展意圖時説道,本次展覽從思考“華師大美院美育定位”的問題意識為導向、以“思想和觀念的交流”、“現實的觀照和現場的閱讀”以及“超當代”為展陳目的,以師範類美術院校核心工作“培根鑄魂”為展覽首要目標,通過作品展示、理論研討、現場對話等多種途徑,向社會展示華師大美術學院的辦學和創作面貌。

據張曉淩介紹,從入選展覽的作品來看,展覽將呈現三大特點:首先,參展藝術家都繼承了“海派藝術”的特點,作品帶有強烈的先鋒和實驗精神;其次,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風向標,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縮影。此次展覽作品雖然不直接表現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也沒有直接呈現上海人現有的城市,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當代上海“海派藝術”的味道;再次,展覽及作品帶有強烈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

張方白認為,近些年,上海的當代藝術展覽呈現出一種“井噴式”的狀態。“我們統計了一下,近四十年上海沒有較大規模的展覽來北京展出,此次展覽是第一次,無論從參展藝術家的重要程度,還是參展作品的代表性和藝術價值都值得引起業界關注。”

“長期以來,上海的美術生態與北京一直是平行發展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兩地的藝術發展經歷了一個分離的平行發展的過程。近兩年,華東師範大學正式成立了美術學院。此次展覽帶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將為我們呈現一種當代藝術的在地生發狀態。”

據悉,展覽將於5月18日下午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並於開幕式前舉辦學術研討會。屆時,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的批評家、藝術經紀人將圍繞“新時代美育的定位與價值”、“當代藝術的跨文化創作取向”、“現實的關照與閱讀”、“美術的培根鑄魂功能”等主題展開討論。

展覽資訊:

學術論壇時間:2019年5月18日13:00-16:00

開幕式時間:2019年5月18日16:30

展覽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參展教師名單(按年齡排序)

風:周長江、陳心懋、譚根雄、張曉淩、宋曉峰、蔡廣斌、張方白、王遠、王伊楚、 陳東傑、陸煜瑋、李婷、馬俊營

起:韋天瑜、王藝、王凱、梁衛洲、沈也、王曜、朱傑軍、國玲、賈蕊、顧欣、黃翔、 呂旗彰、吳曉寧、溫熙超

海:汪志傑、張嵩袓、蘇春生、金正惠、尹呈忠、劉七一、趙躍慶、顧平、鄭文、曹麗平、張榮國、丁陽、陳明園

上:張索、程明震、曹院生、崔樹強、顧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