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霸成為藝術家 “2019清華美院研究生畢業展”開始啦!

時間:2019-05-13 02:40:14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展覽海報

2019年5月10日到5月30日期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1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層4號展廳、4層7、8、14號展廳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B區展廳聯合展出。共有176名碩士畢業生(其中含深圳研究生院藝術碩士27人)參加本次展覽,展出作品約1000件(套)。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主持開幕式

吳蔚代表參展畢業生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家獎學金和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雕塑係研究生、畢業生代表吳蔚感恩在清華美院的收穫,認為這是一個與自己對話,不斷尋找、發現、表達自我的過程。吳蔚介紹了自己布展的經歷,表示同學們都很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作品,傳承了清華的校風“行勝於言”,力圖展現美院畢業生的自信、青春和正能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教授肖文陵代表指導教師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教授、教師代表肖文陵認為,大學的根本,就是追求真理,而同學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接近事物的本質。他鼓勵同學們尋找生命的意義,要學習在生活中覺醒,尊重生命,尊重他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代表學院致辭並宣佈展覽開幕

馬賽教授表示,2019年是建國70週年,也是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的第20週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秉承優良傳統,致力於探索綜合大學背景下的人才培養,並一直致力於探索出一條結合社會問題、服務大眾需求、探索未來生活的美術教育實踐之路。此次展出的畢業作品,展示了美院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也體現了清華美院深厚的人文內涵,是教師循循善誘的結果。他為即將畢業的同學們送上祝福,並感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

開幕式現場

▇ 雕塑係 

吳蔚 《雲·奔》導師:胥建國

吳蔚《輕浪拂沙》導師:胥建國

吳蔚 《聽》 導師:胥建國

吳蔚 《我認為·我認為》小稿 導師:胥建國

吳蔚此次畢業展共創作了9件作品,嘗試了多種材質,木雕、石雕、鑄銅、3D列印等等,其中“雲系列”中《雲·奔》和《輕浪拂沙》等作品探索雕塑中的負空間。“人物”系列《聽》和《我認為·我認為》從中國傳統造像獲得靈感,找尋形體之間的氣韻的延續。

吳蔚《我是,你是?我是?你是。》(局部) 導師:胥建國

吳蔚《我是,你是?我是?你是。》導師:胥建國


吳蔚在作品《我是,你是?我是?你是。》將手機加厚,把人放在其中,後面貼上一個手機螢幕,螢幕上有微信、微網志、QQ、淘寶、抖音等app,影射出人與人溝通的隔閡。

王娜 《上帝關門 網路開窗》導師:許正龍

王娜 《上帝關門 網路開窗》導師:許正龍

王娜 《上帝關門 網路開窗》導師:許正龍

王娜從女性視角的審美出發,以透明樹脂創作了一個個留著齊耳短髮符號化的少女頭像,這些頭像有著清新的顏色,並在頭像上加入山水、《簪花仕女圖》、吳冠中的點與線、八大山人的畫等中國傳統繪畫元素。通過從生活中對女性的觀察,她發現有很多以男性視角來表現女性的雕塑題材,而很少從女性視角出發。王娜指出在當下的社會中,整容越來越變得稀鬆平常,“女為悅己者容”,她很反對這樣的現象,認為新時代女性越來越覺得“女為己悅而容”。

陳豐勇《此岸》導師:胥建國

陳豐勇《歸來》導師:胥建國

陳豐勇的四件作品試圖在安靜的意境中加入動的成分,在動的狀態中融入靜的意味。這種神態不是物質世界中的客觀存在對象,而是一種生命的、體驗的美感,是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喜怒哀樂,並在超驗的境界中,獲得深層的生命安慰。

 ▼

展覽現場

李興興 《灰·憶》 導師:馬文甲

 李興興 《灰·憶》 導師:馬文甲

李興興以混凝土創作出了一組雕塑,以切割混凝土的工藝,想要使得內在和外在産生對比。外表粗糙空無一物的混凝土,切開來會發現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意想不到的美。李興興將太湖石、瓷器、磚塊等凝固在混凝土中,再用機器切割開。混凝土是現代建築常用的材質,看似平常,上面刻著一些字跡等,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但正是在這種工業化和生活化的表面之下,一層層打磨和剖析開來,會發現其中隱含著的中國傳統元素、構圖、審美,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和根脈。

 

孔繁迪 《碎裂·共生》 導師:董書兵

 

于國光 《老者》 導師:曾成鋼

 

梁路非 《月情》 導師:魏小明 

 

毛禹 《封錮》 導師:董書兵

 

趙峰 《原·掘》 導師:曾成鋼

▇ 繪畫係 

周凱斌 模式》 導師:李睦

周凱斌 《模式》 導師:李睦

周凱斌 《模式》 導師:李睦


周凱斌的作品從遠處看像是用水墨畫出了一個個格子,其中有豐富的內容;而走近看,發現他用版畫技法將生産用的箱包配件拓印在了宣紙上,細心得在每一個拓印的部分加上了編號。傳統的技法與工業化的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周凱斌在作品中影射個體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認為人們在模式化的生活中規規矩矩,似乎缺少了一些個性和自由。

 ▼

觀眾拍攝作品

張凡 《三十一(05)》導師:文中言

張凡畫了她從救助站領養的小貓,她筆下的小貓憨態可掬。她先在版面上用油性顏料作畫,然後轉印成了版畫。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作品雖然是版畫,但是沒有複數,每一件都只有一幅。(圖文/孟媛)

黃正敏 遊戲力場-黑洞》導師:石衝

杜木 聖山之一》導師:蔣智南

黃天成 白月光》導師:文中言

王琦春雷》導師:李天元

楊子文《太行的微笑》導師:宋克

何曉軍《故園組畫》導師:韓敬偉

高海濱《百家味》導師:王巍

▇ 工藝係與設計係 ▇

張燦 《融》導師:張寶華

張燦 《融》導師:張寶華

張燦 《融》導師:張寶華

張燦以羊毛氈、刺繡創作了壁挂作品。羊毛氈給人柔軟、厚重和溫暖的感覺,而在張燦的作品中,她改變了羊毛氈的特性,以搟氈的方式做出了輕薄、瑩潤剔透的感覺。她作品中以羊毛氈線球一層一層的製作出了漸變的顏色,色彩清新又淡雅。張燦在作品中加入了搟氈這樣一個有著千年曆史的卻快要失傳的工藝,一遍一遍用手去撫摸羊毛氈,讓厚重的材料變得輕薄,帶上她耐心度過的時間,雙手撫上的溫度和對工藝虔誠的信仰。

 ▼

吳慧怡《婚-由感而起》導師:唐緒祥

吳慧怡《婚-由感而起》導師:唐緒祥

工藝美術系金屬藝術的吳慧怡的作品名為《婚-由感而起》以在研究生三年中反覆接觸的題材婚嫁為靈感,將這一項非常具有儀式性的人類活動融入到了她的首飾中。她認為婚嫁的靈魂在於儀式感,通過五感,禮與儀的意義被闡釋、傳達、烘托,以期情感上的共鳴。她的作品通過視、聽、嗅、觸和味來表達婚飾,從設計全局的角度出發,將首飾包裝也納入了設計,完整的使用過程成就婚飾本身的儀式感。

 ▼

展覽現場

邢安妮 《四季豆喵》導師:張寶華

邢安妮 《四季豆喵》導師:張寶華

楊絳先生曾説過:“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設計的主題向來離不開自然的浸潤,生命的陶染。邢安妮 的作品以貓為主人公,貓是可以給這個嘈雜社會一個安靜空間的動物,貓的生活空間跟人的生活空間産生交集,貓更可以映射人的生活態度,以貓作為一個最小的用戶單位進行降維設計,來詮釋染織對於未來家居的賦能。

邢安妮給作品和品牌取名“豆喵domeo”,是因為“豆”為名詞時,給人自然原生之感,“豆喵”意為自然中的貓;“豆”為動詞也可譯為“逗”,“逗喵”意為逗趣貓類,增添了生動及趣味的意味。豆喵的兩層含義均符合我所希望營造的特定寵物家居氛圍,能夠帶來一份自然而溫暖,現代又摩登的寵物家居佈置靈感。 

丁嘉偉《白色的聯想》 導師:邱

許鈺涵 永恒的漂浮》 導師:鄭寧

李佳音 《“墨甲”機器人藝術表演》導師:米海鵬

楊子 《年歲》 導師:賈京生

丁嘉偉 光的重疊》 導師:邱耿鈺

王國棟 不能忘記的》 導師:白明

郭策 華為未來體驗店》 導師:杜異

楊旭 TEN DESIGN自駕遊電動越野車設計 導師:張雷

鄒坤達 VR小世界森林 導師:魯曉波

張宗惠 精靈湖面 導師: 王之綱

朱思維 《整體老年衛浴》 導師:劉新

李寧靜 永州老街》 導師:陳磊

劉駿 消防偵察機器人二代機》 導師:楊霖

婁彪 設計谷校園總場地鳥瞰效果圖 導師:蘇丹

展覽現場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