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央美院畢業季啟動、研究生畢業展同期開幕
黨委書記高洪與院長范迪安一同揭幕象徵本屆畢業季主題“未來考古學”時間膠囊
如果説央美的畢業季和其他學院有什麼最大的不同,那一定是它的思維張力和格局;如果説今年央美的畢業季和往年有什麼不同,那一定是在新百年的起點上,它承上啟下的自信與朝氣。
新舊百年交替之際,中央美術學院第101屆畢業生即將告別校園,走向人生另一個起點
草木蔥蘢、夏花絢爛。2019年5月10日,在徐悲鴻先生塑像前,2019中央美院畢業季啟動儀式,暨研究生畢業作品展開幕式如期而至。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院長范迪安、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副院長王曉琳、院長助理潘承輝與各院係部門負責人、研究生導師及畢業生一同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副院長蘇新平主持,高洪書記宣佈 2019 中央美院畢業季正式啟動。
對於中央美術學院第101屆畢業生而言,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節點:百年央美即將踏上新百年的征程,而正值新中國七十週年華誕,他們繼往開來,承前啟後,他們不僅是美院學脈的繼承者,也是祖國未來的開拓者。
范迪安院長致辭
高洪書記宣佈 2019 中央美院畢業季正式啟動
范迪安院長首先致辭,並對畢業學子錶示祝賀。談及畢業季的三點重要意義,范迪安院長表示:首先,畢業季推動了畢業生認真投入創作和論文寫作。為自己作品的問世和展示做全力的衝刺,有更強的精品意識、創新意識。在某種程度上,畢業季見證了藝術學子走向藝術家的蛻變和昇華。其二,畢業季促進了教學研討和教學改革。各學科各專業畢業作品的同時展出,為學校了解教學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研判教學發展方向,提供了最直觀的條件,促進了教與學兩方面的交融。第三,畢業季的舉辦增加了央美的社會貢獻力、提升了央美的社會影響力。研究生和本科生畢業作品所呈現的不僅是兩場超大規模的藝術展,更是兩場超大規模的人才展示,構成了學校與社會的互動,為畢業生同學們的創業就業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這是其他任何展覽不可比擬的。有了這些意義,央美畢業季舉辦以來的效果也驗證了這些意義,使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畢業季進行到底。
開幕式由副院長蘇新平主持
本次畢業季總策劃,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解讀“未來考古學”
本次畢業季總策劃,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則在致辭中深度闡釋了本次畢業季主題“未來考古學”的概念。以“未來考古學”為題,是為了引入一種時間意識。“當我們以未來作為時間參照時,一種悠遠的歷史意識滲入了我們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生涯想像中,它有助於我們拓展自身的人生疆域,把它與一種更為浩大的人類命運相連接。同時,它也意味著引入一種社會意識,在我們展望未來之時,從政治、經濟、人類情感、科技發展等諸多角度展開思索,使個人和社會、與人類生活、命運緊密連接。”
將時間膠囊封存
校領導與師生一同封存寄給未來的時間膠囊
邱志傑強調,考古是一種歷史觀,同時也是一種想像力。它是基於我們的歷史知識,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所構建起來的創造性工作。因此,校園各處所陳列的一扇扇像門一樣交錯重疊的時間隧道,和封存的時間膠囊成為了“未來考古學”的基本視覺符號,以此將畢業季帶入一種社會想像、歷史想像、科技想像與個人命運緊密結合的基本精神架構。
一扇扇像門一樣交錯重疊的時間隧道
畢業季啟動儀式生合影
考古是發現,考古是創造,這也是對未來的基本態度——“未來考古學”這一主題的確定,不僅體現出央美在藝術人才培養上的格局和視野,也彰顯了央美人的創新和勇氣。可以説,這是一次以思想為驅動的畢業季,它既牽掛著過去的百年,也投射向未來的百年。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鄭勤硯作為教師代表致辭
“春有百花秋有月,家國情懷記心頭;夏有涼風冬聽雪,便是人生好時節。”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鄭勤硯老師代表教師希望畢業生能夠少年勵志,永作追夢人和棟樑材。為人民、為祖國記錄和描繪時代的聲音,成為偉大中國復興的先鋒力量。
畢業生代表,造型學院油畫係研究生郭亞冠發言
造型學院油畫係研究生郭亞冠作為畢業生代表在發言中談到,勇氣和判斷是在美院學習三年最大的收穫和感觸,這是在巨變的時代裏,拒絕平庸的美院人對真實矢志不渝的追求。
央美美術館展廳現場
校領導參觀畢業生作品展
校領導對畢業生作品提出寶貴意見
來自希臘博士研究生艾福接受採訪
據悉,本屆研究生畢業展共展出2019屆316名博碩士畢業生1000余件畢業創作,其中研究生院博士畢業生22人、各院係碩士畢業生 294人。作品分佈在美術館、校園展廳、7號樓展廳、石膏雕塑館展廳等。與此同時,本科生畢業作品展(6月6日開幕)、聲音劇場(6月10日)、畢業典禮(6月25日)和系列學術活動等更多板塊內容也不容錯過。展覽將持續至5月31日。(文/付朗,圖片/付朗,郭榮榮,田英凡,周可心)
中國畫學院
中國畫展示作品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在傳統中國畫顏料運用和技法沿襲上,更多了學生對於中國意蘊精神內核的挖掘,對於水墨和其他材料創新的探索,以及對於作品表現形式、視覺語言的大膽嘗試。
展廳現場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范迪安院長仔細觀展並與學生交談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學生作品
打破傳統表現形式的中國畫作品
造型學院
造型學院作品形式多樣,在本次畢業展中最為突出的是學生對於“當代性”的探索,通過多種途徑嘗試塑造個性語言。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社會問題的反思、時代脈搏的回應和視覺經驗的拓展成為畢業生關注的主要議題。
方賢晨作品《永失我愛》
展覽現場
作品細節
學生作品
版畫係教師李帆與學生交流
實驗藝術學院
實驗藝術學院畢業生作品綜合媒介、科技及新媒體等多元創作方式,凸顯了對於人文、歷史及社會維度的思考,同時將技術和藝術相結合,將觀念注入作品,銳意大膽,呈現出更多可能性。
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接受媒體採訪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學生作品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畢業生展示了首飾設計、家居設計、産品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多維度的設計作品,充分考量應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綜合審美與趣味、觀念與技術的融合。呈現出極具未來感的探索作品。
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題詞
展廳現場
參展作品
作品細節
畢業生作品
趙曄童《交響》
觀眾體驗VR交互作品
互動體驗
建築學院
建築學院的展廳別具一格,整個展廳被打造成一個個不同主題區塊劃分的空間,凸顯了該學院的教學特色。以“匣子,格子,框子:一種新的聯合”為主題,建築學院畢業生更多思考空間和生活方式、鄉村建設和城市規劃,變革與生態等相關議題,並通過多種模型和數據分析展示作品及調研成果。
展廳現場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展廳現場
作品展示
作品細節
展廳俯瞰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將展廳分為博物館、美術教育、藝術展覽、藝術商業四大板塊,以學術論文結合圖文資料的方式將該專業的四個主要研究方向分類,並形成畢業生論文成果進行展示。展廳中的視頻記錄了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畢業生對於母校學習的感悟和惜別留念。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論文及文獻展
觀展學生
展廳現場
城市設計學院
展覽作品
畢業生作品
畢業生作品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作品細節
繼續教育學院首屆校友優秀作品邀請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國際預科教學成果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作品細節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