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觀物 ·芃芃繪畫作品展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展出

時間:2019-05-10 12:16:56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波蘭碗和水晶酒瓶 70x50cm 2014年

2019年5月1日,作為“盡我所能——中國油畫院藝術家系列展”之一,“正心觀物 ·芃芃繪畫作品展”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共分為師法自然、師承原典、寫生明理、積微成著等幾個板塊,內容包括油畫、素描、水彩,涉及臨摹、寫生、創作等多種藝術方式。

此次展覽將完整呈現芃芃從學畫之初直至今日個人藝術歷程的全貌。這些作品不僅集中體現了她質樸而純真的藝術風格和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藝術態度;亦體現出她在對油畫藝術語言的探索中所彰顯的個人精神世界。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展覽清晰地看到芃芃的習畫過程,以及形成今天藝術面貌的脈絡。


蓮蓬小花 布面油畫 35x27cm 1999年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中還將展出20世紀70年代,在芃芃最初學畫時,楊飛雲先生為她所作的肖像畫。展覽中的作品既體現出芃芃“正心觀物”的藝術立場和一個女畫家細密真摯的內心世界,也有助於引導我們回望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回味那個藝術的黃金時代。

展覽將從2019年5月1日展出至2019年5月31日。

藝術家芃芃

藝術家自述

借著中國油畫院“盡我所能”系列展的機會,我將從早年到近期的作品呈現給大家。能在很小的時候和繪畫結緣,真是我的幸運。到如今,繪畫已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它承載了我的所感、所思、所想、所願。在它之中有抒發、表達、自言自語、尋找確信、傳遞感動。這些又都是不經意而過後慢慢體會到的,所以覺得畫畫這件事真是奇妙。

記得1995年,陳文驥先生為我們中央美院九位教師的家屬策劃了一個展覽,出畫冊時需要每人寫一句話,我當時寫的是:“我希望當我老了,能成為一個會畫畫的老太太”。沒想到從那之後,我會這樣投入地又畫了20多年。到今天“會畫畫”這個詞兒的含義遠遠超過了我那時的理解。它似乎成了一條無盡的尋求之路。我非常認同人們常説的“畫如其人”。現在越來越懂得人的品格決定藝術的高下,你的心思、你的胸懷、你的品格甚至你的稟賦都直接呈現在作品中。

因為繪畫,我得到了那麼多所景仰的美術界前輩的悉心指教,也能和那麼多我所喜愛的畫家師友進行深層次的交流,聆聽他們。還有不斷的流連在博物館大師畫作面前被感動,被提升,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珍視的。

這些年,我的畫得到了這麼多人的喜愛和持續不斷的鼓勵,我特別感恩。所以繪畫對我來説很有意義。通過這次展出,把自己完整地呈現出來,期望得到共鳴。(芃芃 2019.4)

執花少女 布面油畫  120×60cm  2012年

短評

她一年年地安下心來在室中對著靜物寫生,翻來覆去在那些瓶罐花果之間尋找無聲的對話的可能,或者用更現代的道理來説,是力求從中找到她所發現的、入畫為美的東西,同時也就把她自己的習性放進去了。

——鐘涵 2006年

她畫畫,全然因為歡喜,因歡喜而虔敬,因虔敬而專注,因專注而享受,最後,因享受而格外單純——這是繪畫頂頂難得的境界與心態,你看芃芃的畫擱在群展中,必是最嫻靜最純真的一組,就因為不存它想,畫畫的目的只到畫布為止。

——陳丹青 2011年

芃芃這些畫讓我享受事物的靜穆之美,萬物展現自己的初容,既不掩飾也不雕琢。畫者不刻意,事物便生機勃勃般登場。

——焦小健 2013年

她畫一幅小畫的時間常常超過我畫一張大畫的時間,動輒月旬。從不願意把一塊未經內心審視和理性過濾的色彩放在畫布上。她滿足於以單純和穩定的物象來完成她對油畫的全部興趣,從這些平時的靜物畫上可以看到一種不缺乏的內在滿足。

——楊飛雲 2006年

塔吉克小姑娘 布面油畫 40×30cm 2012年

芃芃的藝術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自然性,她藝術表達的分寸和形式很像一個人穿衣服,就是自然。她保持了她自己的基本格局,就是按照自己可以承受的對事物的基本態度,這樣的藝術就比較自然。其實人們還是很希望看到一個自然的藝術。   

——朝戈 2016年

芃芃的靜物畫我看的比較多也非常喜歡,是因為她作為這樣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藝術家,她的表達以及所採用的方式最直接最準確。  

——譚平 2016年

芃芃所有的畫都能拿秤稱,有一種重量感,實感,特別好。徐悲鴻先生就反對畫得特別巧,“寧拙勿巧”。她的畫之所以這樣,一是源於她本身的心態,還有就是她不追求繪畫以外的東西,所以它就特實在、特可信任。

——趙友萍 2016年

聖彼得堡的橋 布面油畫 19x27.8cm 2002年

我從小學就開始畫畫,畫了一輩子畫。在中國畫家裏面,我每次看到芃芃的畫都非常激動,很長時間找不到像芃芃這樣的畫家,畫出來的畫都是她自己,很多藝術家畫出來的都是別人,很難體現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語言態度,這是她的畫非常寶貴的一點。

——蘇高禮 2016年

芃芃有一種很耐看的,屬於那種格調上的東西。我有時候看她的畫,就像她的心情的自然流露,自在自然,自然自在。她以一種很安靜的心態去感受,沒有像太想表現的人那樣。她的畫出於一種由衷的喜歡,這從畫當中能感受得到,這個我覺得很重要。   

——孫景波 2016年

繪畫藝術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東西,一種感性的,或者説是一種情感對色彩的把握,正好芃芃把握的手段跟她的感覺融為一體。   

——曹力 2016年

芃芃畫畫的時候心好靜,真是想像不到。她不是學專業出身,不喧囂,不洋溢,把自己沉浸在美術史的旋律之中,這一點在中國畫家當中非常罕見。

——劉溢 2016年

花與杯盞 65x50cm 2008

芃芃的畫純,這是給我的第一個感覺,非常的純、非常的乾淨。她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別人學不來而她自己獨有的,就是從骨子裏散發出的那種天然的很本質的性情,以及真性情流露在畫面上的這種東西,我覺得這點非常可貴。 

——李曉林 2016年

她的畫非常大氣,一點也不做作,一點也沒有那種柔弱的方式感。她的畫裏面能讓你看到一種力量的東西,然後能看到一種真實,這個真實就是人的表像背後的那個真實。這一點我特別喜歡。  

——張子康 2016年

芃芃的靜物畫,在她表達得最到位的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到,那一物就應該是這樣的。從起初到現在,它就應該是這樣的。

——范學德 2015年

花 布面油畫  61×46cm 2009年

“為什麼還要畫畫?”我曾問過母親。

這是一個繪畫式微的時代,一個抖音、快手短視頻充斥人們生活的時代。當每秒二十四幀的高清影像終日在人們眼前閃爍,當優質的電影和文學都開始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靜態且不具傳播屬性的繪畫還能留下多少痕跡呢?

母親沒有回答,她仍然每天拿著畫筆,一筆一筆在畫布上描繪著瓜果、瓶罐。那些無生命的形體,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的溫度,而她筆下男女的面龐,卻有著屬於“物體”般的莊重。

“為什麼不畫得精細一點?”我有時也會問她。當畫家們紛紛磨練如照片般精雕細琢的技法,她粗放、厚重的筆觸仿佛來自上個世紀。

上個世紀的塞尚和莫蘭迪大概也被問過相似的問題,但他們依然下筆堅定。或許在任何時代,當華麗矯飾已成主流,人們都需要一些內心靜謐之人,誠懇近乎稚拙地描繪眼中所見。

母親便是這樣的人,她的那些答案就藏在她的畫裏。

——天碩  2019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