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百花圖卷》
以“黑科技”解構古代繪畫名作
這是一場盛大的超時空藝術奇境
山水、虛實、輪迴的五感炫境體驗
帶你暢遊古畫中的瑰麗世界與東方狂想!
近日,沉浸式數字意境全球首展“瑰麗·猶在境”正在南京德基美術館展出。展覽首創GLA LAB感知炫境實驗室,攜手金承志、尹超、黑弓等音樂、時尚、數字、舞蹈領域新銳藝術家,開放東方美學視覺實驗室、避世田園聽覺實驗室以及味蕾發酵味覺實驗室,展覽開放當天便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展。
幾組鏡頭先來感受一下——
雲軸入境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
洛神霓夢
百花深處
在近千平米的美術館中,主展從《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和《百花圖卷》三幅古畫中取“意象”元素,以“雲軸入境”“千里江山”“洛神霓夢”“百花深處”四大篇章,借助“黑科技”解構傳統藝術名作,並通過裝置、互動、演繹等交互手段,立體呈現畫作中繁多的情景與情感。當人置身其中,不僅能感受到這些古典作品中驚人的細節所支撐起來的詩情畫意,也能與綿綿動人的戲劇故事産生跨世紀的共情,體驗“人在境中游”的奇妙感受。觀眾由此得以穿越時空,進入藝術家的創作世界,體悟古代藝術大師的創作心境。
當下,以VR、AR、新媒體技術等科技手段為核心的沉浸式、體驗式藝術展正在由過去的趨勢演變為一種主流的展覽方式。當這種全感官、沉浸式的展覽方式日漸成為一種“常態”,人們的觀感、眼光和“胃口”將越來越難以滿足,這是當下沉浸式藝術展、各類科技藝術展正在面臨的境遇。隨之而來的,沉浸式藝術展究竟該以科技為驅動還是以內容為驅動?當酷炫的視覺特效已無法滿足人們的觀感,展覽如何能做得出彩兒?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沉浸式藝術展?作為一個藝術IP,它能呈現哪些可能性以及如何能走得更遠……為此,藝術中國專訪了“瑰麗·猶在境”沉浸式數字意境全球首展策展人、主辦方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GLA)創始人王雨馨與展覽多媒體內容主創、新媒體藝術團隊“BLACKBOW”創始人、新媒體藝術家王志鷗。
解密超時空藝術奇境展“瑰麗·猶在境”臺前幕後——
左:“瑰麗·猶在境”沉浸式數字意境全球首展策展人、主辦方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GLA)創始人王雨馨;
右:展覽多媒體內容主創、新媒體藝術團隊“BLACKBOW”創始人、新媒體藝術家王志鷗
Q:近些年,沉浸式藝術體驗展持續在國內發酵,尤其在年輕和時尚一族中有很強的號召力。相對過往已經出現的種種做法,“瑰麗·猶在境”沉浸式數字意境展最大的不同和創新在哪?
王雨馨:目前已有的沉浸式展覽較多體現的是視覺上的震撼。而此次意境展,是通過對人的五感的激發,為觀眾還原一種東方美學語境下的沉浸體驗。這個意境既是當下由作品交互所産生與呈現的環境,也是由作品,諸如繪畫、音樂及攝影作品本身所傳達的情境,更是藝術家創作時的心境。
“瑰麗”的創新源自三個層面:
第一層是形式上的創新。我們在呈現展覽時,用了兩種極致的反差來表達。8樓是一種“極繁”的呈現形式:同一個作品集合多種表達手段,有交互、裝置、演出、影像等。但到了28樓則是另一種“極簡”的表達:色彩上的極簡和感官上的單一性。這兩種形式就像陰陽兩極,互為補充才令“意境”趨向圓滿;
第二層是視角上的創新。展覽幾乎所有的創作源點都是已有的作品,《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和《百花圖卷》三幅古畫都是家喻戶曉的國寶。但展覽讓大家從一個新的視角:一種更現代,更貼合當下生活的角度去感受這些作品。例如,“千里江山”作品,我們通過光影和裝置,讓觀眾以“水下”的視角去看綿綿山體。而“洛神霓夢”,又是一種當代與過去情感的串聯。千年前的愛戀和遺憾,仿佛身邊的故事;
第三層是立意上的創新。當下許多名作展,人們更多的是看真跡以及作者展現的技藝。如果是數字展,也講求其高度的還原性。但“瑰麗”卻不追求對真跡作一比一的復刻,而是力圖還原作者在創作時的心境以及他期望作品能帶給人的意境。藝術上的技藝雖然被科技手段所替代,但對意境的營造和感知則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或取代的。
Q:“瑰麗·猶在境”作為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正在打造的一個藝術IP,這一主題包含哪些含義?這一IP在藝術、商業層面的願景是怎樣的?
王雨馨:從埃及到希臘,西方人在客觀和邏輯的線索上構建理智宇宙,而我們希望在客觀、科學邏輯之外不斷追問。《莊子·逍遙遊》中談及人所面臨的永遠不能克服的災難,是時間和空間。人不可避免地要被限制其中。哲理與人文創作交相承襲至今,我們對於有限空間的不斷論證、抗拒,影響著每一個“精神屬地”的創作與傳承。
於是,我們強調線的綿延,週而复始的迴圈與輪迴; 於是,我們誕生了國畫中的“卷收”與“展放”,一種延續的、展開的、無限的,流動的時空觀念;於是,我們誕生了意境、詩意與空白,空白是虛而不是沒有,是虛實的互動;於是,我們誕生了“瑰·麗”,溫潤敦厚地延續著鍛造東方審美的國畫魅力, 用“意”與“境”的營造激發現代人對美最原始的感知, 重新詮釋東方哲學中的“無限”與“未完成”。
這是我在構思此次“意境展”的策展思路,也因東方哲思中由古傳承至今的力量,使我們在多媒體領域的創新性嘗試更有文化溯源性。
在商業層面,首先“瑰麗”是一個純原創的自有藝術IP,這在當下的中國市場是極度稀缺的。我們沒有選擇傳統的數字活化模式,而是通過普世的情感連接作為入口,講述山水與家國、洛神與虛實、百花與輪迴,讓古畫的傳承在當下展現了新的含義。也正因為“她”具備這樣的現世意義,“瑰麗”展中的各個場景,可以單獨拆分出來,模組化地應用在不同領域。
其次,“瑰麗”的主題GLA LAB是與行業中頂尖的跨界藝術家合作,具備品牌跨界合作、拓展非票收入的可能。比如,類比于數字藝術餐廳,我們的視覺實驗室也有孵化出數字茶飲、餐飲空間的可能;聽覺實驗室空間希望幫助更多的音頻內容落地線下。 此外“瑰麗”也採用授權形式,探討和更多運營方合作落地展項。我相信“瑰麗”IP在可控性、技術研發、美學創造力都有顯著的優勢。
Q:主展從《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和《百花圖卷》 三幅古畫中選取了很多“意象”元素,為何以這三件作品為創意來源?這些意象元素以怎樣的理念和創意、線索展開敘事?
王雨馨:國畫是最直觀體現東方美學和中國意境的一種藝術表達。而我們選擇的三幅作品《千里江山圖》、《洛神賦圖》、《百花圖卷》分別代表了國畫中最常見的三個主題“山水”、“人物”、“花鳥”。通過這三幅畫,我們能充分感知到古人對自然的觀察、對天地的敬畏和對人的情誼。不語最深,只因懂得。我們希望觀者能夠通過現場感受、體味到古畫之外延伸出的更多意境之美與情感連結,這是我們想要去傳達的。
王志鷗:例如“千里江山”,其實説到這幅畫本身,《千里江山圖》在景物上選擇山水,顏色上取以石青與赭色,在青綠山水色之間,將北宋的山巒江河與整體氣質收于畫作之中;而它能穿越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再次來到我們面前,除了畫本身的靈動與大氣磅薄之勢,還好在“少年一世唯此畫,此畫傳世永少年”的傳奇故事,十八歲的少年感與展現北宋末期民 間百態的《千里江山圖》相融,為畫作更添了一份想像空間。其實在我的理解中,《千里江山圖》的魅力也正在於此,人們追求、重視畫作背後的那份“意”,“意之美” 很多時候能為一個作品帶來更多的層次感,這也是我們在這次創作中的思考:其實千里江山並不是千里江山,而是層巒流影連綿,青綠山水之色;是我們源於古畫延伸出的對傳統的、東方審美的美學感受。
再如在“洛神霓夢”中,當我們看到顧愷之先生的《洛神賦圖》時,可能會想到畫中所描繪的曹植與洛神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初次相遇時曹植讚嘆洛神“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姿態;初見之後二人互生情愫,曹植對洛神“華容婀娜,令我忘餐”的癡迷之態; 還有因人神道殊終不能相守而生的悲痛之情。所以我們提取了畫中對愛情描繪的這種情愫,將它落腳于普世之間人們對悲歡離合、相聚分離的情感感知上;吸收顧愷之先生繪畫上延綿婉曲、細雲飄忽的筆觸之美,以及畫中的令人回味咀嚼的種種細節;將畫中“情愫”、“線條”、花樹景致”這些美學基因提取出來,賦予並延伸它可能觸發我們現代人情感和審美想像的質感,通過科技美學的手法加以呈現。例如用鐳射紗線的現代裝置技術體現顧愷之作品的線條美感。
實際上在宋代,花鳥畫的創作正處於歷史高峰,例如《百花圖卷》中,共繪有四季花卉 60 余種,在構圖上擷取花卉中最具特徵的局部入畫,更顯細膩動人。那在進行“百花深處”的展區創作中,我們選取《百花圖卷》上的花卉寫意之美,提取宋畫“花形”的美學基因,用現代高清大屏製成三面萬花景加以投影,來集合宋代傑出花鳥形象,層層布影,讓我們的觀者有如踏入百花綻放之中,體會“人在畫中走,花于眼前遊”的意境。
Q:在展覽的策展和視覺呈現方面,您做了哪些美學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傳統美學如何轉化為當代審美?
王志鷗:文藝作品創作是一個內迴圈,我會大量涉獵中外藝術家作品,和團隊碰撞帶來質變。我的工作習慣是“不設置標準,持續打破自我”,開頭一幕“雲軸入境”的黑洞概念,是開展前數天推翻原版、通宵趕出來的新方案。這是一次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共情,是東方美學表達上的一次新的探索。“雲軸入境”“千里江山”“洛神霓夢”“百花深處”。
我想用“意”與“境”的營造激發現代人對美原始的感知,重新詮釋東方哲學中的“無限”與“未完成”。
Q:“瑰麗”展被稱為“沉浸式數字意境展”,號稱能夠做到“人在境中游”,要實現這樣的觀展體驗,其中運用了哪些“黑科技”和數字新媒體手段?
王志鷗:我們採用多路4K的實時渲染輸出,結合多感測器融合互動捕捉,在Unity3D中進行了多樣化的非真實渲染。
我們用“數字圖像”和“立體鐳射投影”交匯合成“黑洞” 。當大家走進真實的水霧和虛擬的鐳射投影中時,腳下會呈現互動效果。為了滿足藝術表達,我們的技術團隊研發了“跳頻微波感測器”,讓多組感測器同時工作,支援煙霧狀態中的多人靈敏交互。基於多感測器融合的紅外矩陣系統,我們對體感、紅外、動捕等多維數據同步收集運算,精確對應時間和點位輸出互動效果。而“千里江山”互動模組的圖像內容更是來自 AI 的創作。
Q:“瑰麗”展首創GLA LAB感知炫境實驗室,請具體介紹一下,東方美學視覺實驗室、避世田園聽覺實驗室以及味蕾發酵實驗室在美術館展廳中分別是如何布展和呈現的?
王雨馨:
彩虹合唱團-聽覺
首先就是彩虹合唱團。合唱本身是個純西方的形式,但金承志通過合唱去講述自己童年的記憶,關懷個人,用西方的形式講述發生在中國人身邊的故事。在這個聽覺實驗室,金承志拿出了他第一個進入音樂廳錄製的作品—《落霞集》。這部作品從未對公眾曝光過,這次在“瑰麗”是該作品的首次亮相。
我們在這裡用12度的坡度營造了一個懸浮式的體驗空間,左為鏡、中間為畫、右又為鏡,以此寓意對話過去、現在和未來。或坐或躺,在這裡對著用audio vision營造的治愈空間,暢想、領悟一個小男孩落入荒島的奇妙想像。
尹超-視覺
尹超的視覺空間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南京女孩,是尹超和《新視線》雜誌為南京打造的一組人文畫像。在南京土生土長的明星女孩們回到自己兒時記憶深處的地方,頤和路、新街口、南京體院、老碼頭… 用時尚印象記錄和定格最美的成長瞬間,也是每一個南京女孩記憶深處的美好。
第二個空間是尹超和國際沖印平臺Memories Lab合作,通過黑白這種最有張力的表現形式給大家展現Fashion portrait背後的張力,選取的都是尹超和四大刊合作的比較有標誌性的人物寫真。Memories Lab是由兩個在加拿大成長的華裔男孩組建的當代攝影師平臺。
王志鷗:
茶飲-味覺
最後是茶飲空間,通過投影技術建模,營造一種森林中喝茶的感覺。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眾”的概念,眾人共同飲茶,是中國人的和美。空間中的影像部分,通過3D mapping捕捉花型,展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人們無法用肉眼察覺的美感。植物的流線也展現了一種環境與科技的融匯感。
Q:您主創策劃了味蕾發酵味覺實驗室(Arousing Oral Fermentation),談一下這個創意形成的過程?觀眾能收穫怎樣的體驗?
王志鷗:採用精準投影mapping建模技術,將數字特效影像與生態造景精準對位。通過交互體驗,對“中國茶”進行創新的藝術唯美演繹。光影變幻的數字背景縈繞在微縮叢林中。植被根莖花脈間,涌動著由數字影像所賦予的生命能量,為桌面生態造景賦予數字化昇華的奇幻體驗。在靜謐而炫麗的光影空間中,品鑒中式茶飲,沉澱對美的千思萬緒。
Q:當下,以聲音、光線、新媒體技術、科技為核心的體驗式藝術展頻掀觀展狂潮,但很多該類展覽徒有“炫技”的視覺特效,但內容空洞。您認為,應該如何處理科技手段與藝術內容之間的關係?“瑰麗“展的文化和內容核心是什麼?
王雨馨:東方文化自古以來都不喜歡被客觀、科學的理論佐證,我們喜歡用意境感的留白去追求一種無限、未完成的狀態。這也是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中西共融的生活、文化消費品,往往用東方元素去加持內在的精神和內涵。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瑰麗展的由來。
我覺得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得有敬畏之心,要對作品意境有所解讀,而不是簡單地去解構一下,或者用現代的手法重新給它展現一下,我覺得這遠遠不夠。東方美學內核和技術壁壘要共存。
Q:當一種新穎的展覽形式首次出現時,人們會因好奇和新鮮感而不斷去追捧;但當它成為一種常態時,觀眾們的審美、眼光和“胃口”會越來越難以滿足,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各類科技藝術展也在面臨這樣的境遇,如何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得出彩兒?這類展覽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困難在哪?
王志鷗:“瑰麗”近2000 多平的展陳空間裏包含8個場景,在視效、互動性、可玩性方面高於大多數中國市場的展項。背後的創作意圖、科技應用也和單純的“拍照展”拉開了一定差距。瑰麗具備東方美學內核和技術壁壘,相信我們在文化輸出、消費級沉浸藝術體驗産品中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難點在於如何運用動態交互場景呈現很難被具象化但又是中國文化語境裏特有的“意境”之美,以及如何在傳世作品上創新,在大眾熟悉的範圍內製造驚艷感。
我們認為內容和體驗的高度和純粹性,將支撐“瑰麗”生命週期的延續。
Q:今天人們為何如此“沉迷”創造新媒體文化體驗;人們又為何如此熱衷?
王雨馨:時代在持續更新文化娛樂消費方式,正如沉浸式多媒體藝術之於當下,當下年輕人更多的喜歡張揚個性的表達,而不是被動的説教,新媒體體驗通過多維感官激發更多人的創新慾望,是人腦和手的延伸,美妙而又不受局限。
Q:沉浸式藝術體驗展相對較高的票價在觀眾中一直頗有微議,您如何看?
王雨馨:票價與新媒體展的展陳成本高有一定關係。我們相信優質的展覽體驗和票價是可以匹配的。
(採訪、文字/臺馨遙,圖片由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提供)
【票務資訊】
展覽地點:南京德基廣場二期8F(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18號)
展覽日期:
4月13日-7月12日 公眾日(向公眾開放)
開放時間:
每週一:(週一上午休館)14:00-22:00
週二至週五:10:00-22:00
週六週日及法定節假日:10:00-22:00
(21:00停止入場)
票務價格:
全通票:128元(單人週一至週日使用,不包含茶飲體驗)
Fast Pass VIP票:158元(單人週一至週日使用,含價值38元的茶飲體驗一次,如遇高峰人流,可享受優先觀展。)
身高1.0米及以下兒童免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