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介入替代空間,“一個美術館”的“城/鄉”實踐

時間:2019-05-04 11:25:38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現場對談嘉賓一起為“一個鄉野美術館”揭幕

5月1日下午,由藝術介入、樂領生活以及一個美術館公共舉辦的論壇:藝術介入替代空間,“一個美術館”的“城/鄉”實踐于藝術北京11號館召開。本場論壇由藝術介入策劃總監段少鋒主持,邀請了中央美院版畫係副主任、教授楊宏偉,著名作家、詩人、媒體人胡赳赳,一個美術館創始人大漠,以及樂領副總裁湯愛民就論壇話題進行了分享。

一個美術館創始人大漠

論壇的開始首先由一個美術館創始人大漠就“一個美術館”的源起進行了介紹。2017年的北京從一個大拆大建的時代來到了一個舊城改造的時代,基於對藝術社會化職能與公共空間的思考,一個美術館以遊擊美術館的形式和改善城市生活空間的動因,出現在不同的公共空間和群體之中。相較于傳統的美術館與博物館,“一個美術館”靈活的形式將藝術輻射到更為多元城市空間的同時,內容具備了公共教育的職能與屬性,力圖把好的文化藝術內容帶到更大的公共空間當中,從不同的角度完成大眾與藝術,大眾與美術館之間的銜接。

在過去的3年,一個美術館先後在方家衚同46號院、中糧·置地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策劃了多場不同形式、場域限定的展覽和論壇,邀請了崔燦燦、丁圓、柯衛、歐陽江河、琴嘎、蘇陽、隋建國、徐冰、西川、趙力、莊惟敏(字母順序)等眾多具有使命感的城市規劃學者、景觀建築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等行業專家和領域帶頭人一同探索著藝術在公共空間中體現出的多元屬性、美學價值及社會化功能。一個美術館為改善城市生活而生,它的未來發展需要聚集各方的力量。而“一個美術館”長期以來的踐行與努力不僅僅是力圖彌合社會發展來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裂痕,更有當代藝術與大眾之間的本不應存在的鴻溝,以求為藝術當今的表達提供土壤。

未來在旗山藝術計劃中,“一個鄉野美術館”的啟動意味著除了都市中的踐行之外,“一個美術館”將沿著晏陽初、梁漱溟的腳步,進一步嘗試進行與山水人文、大地自然、村落風俗相結合的藝術實踐。希望在未來一個鄉野美術館能夠成為當地文化的樞紐。結合鄉村的山水人文已有的條件,設計以大地、山川、農舍、村莊為藝術內容的動線和載體來實現鄉村活化。而一個鄉野美術館正在踐行的工作並不是宏大敘事,而是去做具體而有力的內容,讓當地環境有所提升的同時,能夠實際地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

策展人段少鋒介紹山神廟所在位置

旗山藝術計劃的策展人段少鋒則著重介紹了本此“以郭熙為師-林泉高致”的展覽內容。其中山神廟的繪製則是將蔡元培“美育代宗教”這一理念發揮應用的典型。空靈山上的山神廟裏供奉著作為本地成仙的七星君造像:七位異性兄弟為鄰里路人行善,後來被觀音菩薩渡化成佛的民間傳説。而這裡建築則因年久失修變得破敗不堪,一個鄉野美術館首先選擇了於此進行藝術介入。

南街9號美術社-董丹丹、宋禹杭結合當地傳説為墻面進行修復

在“一個鄉野美術館”創始人大漠看來,所謂的鄉村活化實則是人心的活化。目前的鄉村現狀空心化現象嚴重,藝術在這樣的社會現象面前提供了一種連結親情、鄉情與文人情懷的紐帶,山神廟的重繪無疑也為當地的公共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藝術內容的注入力圖為當地居民打開另一種看世界的窗口,用一種軟性的力量培養人們理解世界的能力。一個鄉野美術館以藝術為觸點,對村民精神生活起到連結與激活的作用。

山神廟旁邊的舊廚房在未來將會變成展廳,廚房裏的帶著歲月包漿的老灶臺被原貌保留。有關當地文化風俗以及相關的文獻將變成固定展陳,未來還會繼續邀請藝術家進行駐地創作,進一步對鄉村的人文環境進行優化,以藝術為觸點讓遊客與當地居民形成良性交流。

樂領副總裁湯愛民

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成熟藝術項目離不開各方的協同努力。從村民、藝術家、學者到項目的組織者、實施者、運營者,環環相扣相互促進。樂領副總裁湯愛民先生作為旗山的運營者之一,在隨後的對談部分分享到,這裡的莊園運營不是把房子買下來,或者全部租下來,然後把村民趕走,乾乾淨淨的樣子;也不是改建‘1/2棟民宿’,而是要為這個在城市化浪潮中嚴重失血瀕於空心的村落注入重新發展的活力。不管是誰的家,包括危房,整個村落統一規劃,村落光影、街道佈局、建築立面、甚至下水道等都統一處理。最重要的是,想留的村民可以留下來,這裡,村民還是主人,還能分享房屋、土地、農産品在改造升級後的利益增值。

著名作家、詩人、媒體人胡赳赳

鄉村建設到了今天,無論是冠以加強、保護還是發展,都體現出了城市與鄉村間不可回避的傷痕。藝術鄉建作為其中的一種,充滿了藝術家對於歸園田居的浪漫想像和理想主義熱忱。今年正值“五四新文化運動100週年”,著名作家、詩人、媒體人胡赳赳長時間從事文化研究,在論壇中回顧了就以晏陽初、梁漱溟為代表的鄉建運動與如今的鄉建熱潮進行了對比。

他總結道:一個地方建設最難的不是房子蓋起來,因為有了現代化以後,蓋房子變得容易了,真正難的是能讓人進來,讓所有人的理念能夠統一。這就涉及到鄉村活化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賦予鄉村活化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不是某一、兩個人能夠推動的,這個靈魂是要這個時代有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是大家都有這種意識,這樣它就有高滲透性。這時鄉村活化往往可能會成功。

中央美院版畫係副主任、教授楊宏偉先生

此次旗山計劃首展的參展藝術家中央美院版畫係副主任、教授楊宏偉先生從藝術家的角度,以古元先生為例,與大家分享藝術作為一種鄉建形式,在鄉村實際踐行時村民與知識分子間交流的問題與借鑒意義。當藝術植入到鄉村的時候,存在著審美習慣上的不同。要求無論是藝術家以及項目項目組織者,避免一廂情願的滿足個人知識分子的想像,而是為鄉村籌劃切實有效的內容機制。

論壇的最後主持人段少鋒邀請現場對談嘉賓一起上臺揭幕,“一個鄉野美術館”正式發佈。梁漱溟于晚年曾言:“我生有涯願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這句話凝結了他作為儒者為農民四處奔走,為建設奮力呼籲的行動家的身影。當今鄉村建設的現狀和癥結需要每個相關從業者進行深思、探索和不斷的嘗試。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曾大力號召知識分子“走出象牙塔,住進泥巴屋”。而“一個鄉野美術館”的鄉建活動在未來也需要更多的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文化學者等志同道合人士的關注並參與其中!“一個鄉野美術館”的誕生願在未來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想像和期待的空間,將鄉村振興從細節做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