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音”王鐵牛歐洲寫生作品展開幕 王鐵牛:“寫生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時間:2019-04-28 16:38:3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開幕式現場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2019年4月27日,“足音——王鐵牛歐洲寫生作品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開幕。此次畫展由歐美同學會留俄(蘇)美術家校友會主辦,中國油畫院美門藝術館承辦,美門藝術館館長蔡際鴻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青年藝術家黃遠鵬擔任策展人。展覽遴選王鐵牛近五年間往返俄羅斯和歐洲多國采風寫生所創作的近60件精品之作,是其近期藝術實踐的階段性總結。

開幕式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張澤群主持

王鐵牛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教學督導,留俄(蘇)美術院校校友會會長,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他1950年出生於藝術世家,其父王盛烈是關東畫派的創始人、中國畫藝術大家,生前曾任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其母呂馥慧是中國知名水彩畫家。王鐵牛成長經歷坎坷,先後做過農民、鄉村教師、工廠車工、軍人。據王鐵牛回憶,上世紀70年代在工廠當工人期間,他每天早起都會去郊外或公園堅持寫生,經常顧不得吃早飯就去工廠上班,就這樣日復一日,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繪畫。1978年初,他進入軍隊從事美術工作,後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此後成為一名專業畫家。

中國美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裏講話

據策展人、中國油畫院青年藝術家黃遠鵬介紹,此次展覽展出的近60件作品是從王鐵牛近些年多次往返俄羅斯與歐洲各國所作,充滿著濃郁的歐洲風情和高雅的藝術情調,從中可以看出王鐵牛真誠的藝術情懷和對自然的真摯表達,體現出他的藝術追求、精神嚮往和審美情趣。王鐵牛在前言中寫道:“曾經的成長歲月裏,我從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音樂作品、電影中感受那別具情境的人間詞話,在翻閱畫冊中,那些神秘的古老城堡、教堂、逆光下的白樺樹林、草地間一條伸向遙遠天際的小河,這一切都漸漸地積澱,逐漸形成一種審美趣味,一種精神嚮往,一種文化情結……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促使我留學俄羅斯,走入這個曾經夢中的藝術世界,用心去擁抱,去體驗夢寐以求的喜愛和關注,追尋油畫藝術的真諦。” 

展覽現場

王鐵牛,普希金故鄉的教堂,50×60cm,布面油畫,1998年

王鐵牛,多雨的季節,60×50cm,布面油畫,2017年

1995年,45歲的王鐵牛孤身遠赴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深造。從那時起,“我時刻不敢怠慢,盡力把對油畫藝術規律的認識放在更高層面上去再認識。”至今的二十餘年裏,王鐵牛通過在寫生和創作實踐中不斷總結,調整,消化,轉化,融會貫通,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藝術面貌。

展覽現場

王鐵牛,十月的伏爾加河畔,50×60cm,布面油畫,2017年

王鐵牛,逆光下的聖馬丁橋,50×60cm,布面油畫,2018年

王鐵牛,雪中的托爾斯泰莊園,40×30cm,布面油畫,2016

王鐵牛在全景畫創作和大型歷史畫創作上藝術成就突出,比如他的代表作品《上甘嶺--1952》、《馬克思在海牙國際工人代表大會上》、《渾江作證》、《渡過赤水河》等都展現了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歷史的宏大敘事觀。但是觀看他的油畫風景寫生卻最能夠直接反映出王鐵牛的藝術天分和藝術格調。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設計系主任古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我與鐵牛都是在三四十歲左右的年齡有機會赴俄羅斯留學,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梅爾尼科夫先生門下學習。這一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寫生的訓練,培養我們表現生活、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王鐵牛不僅一直在創作上踐行這樣一種藝術觀,也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學期間以此為教學理念,身體力行地帶出了很多學生。同時,作為歐美同學會留俄(蘇)美術家校友會的會長,王鐵牛也一直起著一種表率作用,他將那種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歌頌生活的精神和自己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通過油畫表現出來,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美好的感嘆和他的人生追求,都是很令人感動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友萍講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友萍認為,“在繼承西方油畫傳統和堅持以寫生為基本訓練方法這一點上,王鐵牛一直不遺餘力地進行著大量的實踐。他的繪畫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也是藝術的審美與科學的觀察和表達方式之間的統一。他的作品近些年更關注對畫面意境的表達,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王仲講話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王仲在開幕式現場説道:“當全世界的畫家都在那裏迷信‘觀念’而不願意到客觀世界裏去寫生的時候,中國卻悄然興起一股越來越強大地擁抱大自然的寫生浪潮!這無疑是藝術自身的現實主義本能的復歸和衝動。在這股寫生浪潮中,王鐵牛是一位勤奮而成績卓著的傑出代表。當然,寫生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認定。今天我在這裡要指出的是,王鐵牛選擇的這種從整體觀察、對比觀察的辯證方法出發,去尋找發現客觀對象本身具有的素描關係美和色彩關係美相統一的空間造型原則,是從歐洲油畫傳統和俄羅斯油畫傳統多年積澱下來的精華,是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王鐵牛面對客觀景觀,為什麼能夠畫得這麼好而又畫得這麼快,就是因為他能忠實地遵從油畫的科學規律去勤奮努力地實踐,練就了一身真本領。我想,王鐵牛這個寫生展覽,應該會給我們當代中國油畫界提供積極的啟示。”

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講話

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在現場説:“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到俄羅斯文學、藝術的影響。應該説,法國油畫最早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但是真正在國內各大藝術院校建立起系統、深入的藝術教學體系,包括中國現在大量的主題性藝術創作都深受俄羅斯油畫藝術的啟發。王鐵牛先生常年來堅持寫生,通過寫生去接近油畫最本體的語言,同時他的作品中又不單單是西方油畫的表達方式,他的畫越到後來越注重畫面的氣韻和意境,展現了與過去不同的藝術面貌。”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講話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在現場談到,藝術的名家大師之後常常難以擺脫父輩的巨大影響,對他們而言,這種影響更多是一種“陰影”,難以走出。而王鐵牛走出了一條和他父親不一樣的道路,“在材料語言上,王鐵牛的油畫與他父親的中國畫水墨拉開距離,同時,他畫油畫,其背後的藝術思維也與中國畫完全不同。我覺得鐵牛走出其父親的影響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的畫名如其人,有一種‘鐵牛’的精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教學督導,留俄(蘇)美術院校校友會會長王鐵牛講話

王鐵牛在展覽現場的開幕式上以動情的語言表達了他對藝術的無限熱愛,“畫畫對我來説,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藝術是關於美的,它是一種對自然的美、對生活的美發自內心的感動。我覺得藝術家,就是要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並且要把這種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對於一個畫家,最常態化的藝術實踐就是寫生。我從父輩身上悟出的一個道理是,一個畫家首先要是一名勤奮的勞動者,他應該把藝術創作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是為了完成多少數量,為了賣多少錢,而是將其視為生活的必需品。寫生是我從年輕時起養成的一個習慣,直到今天,我每天都抓緊一切可能抓到的時間去畫畫。我身邊有很多人常常對我説,都這個時候了,你怎麼還寫生啊。我想説,我今天依然行走在這條路上,就是源自於藝術帶給我的發自內心的真誠與感動。”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曹春生講話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講話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表示,“王鐵牛先生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教授、教學督導,不僅盡心盡力地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且今天我們也看到了他利用個人時間所創作的這麼多品質非常上乘的作品。王鐵牛教授的這種精神也一直鼓勵和引導著他的學生們不斷地去創新和創造。同時,多年以來,王鐵牛教授對推動中國油畫發展和學校與俄羅斯院校的藝術交流間架起了一座很好的溝通的橋梁。”

中國美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裏,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廖懇,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友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曹春生,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王仲,港澳臺美協主席蔡豪傑,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先後發言。中國美協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丁傑,《美術》雜誌主編尚輝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展覽開幕式現場,港澳臺美協主席蔡豪傑為王鐵牛頒發聘書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7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