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玄機:世界畫廊呈獻先鋒雕塑家張義個展《源》

時間:2019-04-28 14:09:1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志》鑄紙版畫,83x60cm,1977

2019年4月25日下午,先鋒雕塑家張義個展《源》在香港世界畫廊開幕。展覽展出藝術家從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的創作,包括最具標誌性的鑄紙版畫、青銅浮雕,以及採用木頭、麻石及青銅為素材的雕塑。

作為戰後重要藝術組織“中元畫會”的創會成員之一,張義是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開拓者,是以西方現代藝術的理性架構,盛載中國的美學思想,從中西文化匯流中成長出來的藝術家。《源》將展出逾二十件作品,涵蓋了張義跨越四十年的早期藝術生涯——從風格多樣的材料和造型實驗階段,發展到專注于創作以四象八卦和螃蟹為主題的雕塑。此次展覽將為觀者全方位理解和欣賞張義的創作提供豐富的維度。

“藝術不只局限于視覺上,當你閉上眼,靠觸感仍可感受到的,才是最完美境界。”張義憑藉此信念,創作了一系列帶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型態凹凸分明的作品。其雕塑風格雄渾古拙,在素材運用上大膽突破,時而加以抽象化或規律性的造型表達,蘊含超時空的意味,鮮紅與濃黑的色彩和粗獷的張力及肌理為其特色。

《沉思頭像》木,96×33cm,1963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張義的作品中出現眾多如甲骨文、龜甲、卦象、鳥、四靈、生殖器等古代文字和符號,並用現代化手法對其進行了詮釋。六十年代的張義借用原始藝術的觀念創作了大量以四靈和甲骨文為造型的木雕,同時也實驗了折銅技法。銅片在折疊後形成力度貫徹的線條,猶如國畫中的皴法;而銅片上煙熏或以化學物料做成的色調,比擬中國墨彩的手法。1963年,張義與多位香港藝術家如文樓、韓志勳等合作創立“中元畫會”,為早期將西方藝術思潮和當代主義引入香港藝壇的主要藝術團體之一。

《坤》白痲石,106.5x25cm,1973

進入七十年代,張義的創作方向轉向發展石雕,初期的創作主題集中於人體和龜甲造型,為原始藝術觀念的延伸。原始人類對生殖崇拜表達了其對生命的強烈慾望,張義通過作品將原始的慾望與現代人接連。此外,張義還採用周易思想中的卦來命題其雕塑,講究的是陰陽的調和、人與自然的契合。同期,張義鑽研了一種新的版畫技術,把傳統的造紙工藝和雕塑結合,首先用木刻出浮雕,再用鉛制模,然後以紙漿填充,壓到鉛模上面,再加玻璃纖維,增加紙的韌度,打造帶有棱脊效果的鑄紙版畫。

《跋扈將軍》青銅,51x58x60cm,1985

螃蟹造型是張義在八十年代的突破,經過五年的探索,張義于1984年完成第一件蟹的銅雕,命名《將軍》系列,該作品被香港藝術館收藏。談及為何以龜和蟹為主題創作,張義認為首先兩者都是甲殼類生物,造型獨特,龜形簡態靜、造型內斂,蟹則繁而勢動、跋扈橫行。在張義看來,螃蟹這一概念具有多元性:“其實蟹在我心中不一定是蟹,可能是一個人,或是一個神,又或是一個建築物,甚至是一件抽象架構。”此次展覽展示了第三號和第四號螃蟹。《將軍三號》高約兩米,蟹甲部分成直立式,有四個渾圓的乳房;《跋扈將軍》則體積較小,造型為雙鉗四爪,殼呈盤狀,形態抽象,展現飛揚跋扈之氣,于2012年被香港郵政發行于中法聯合的藝術特別郵品系列。

《鳥人二》青銅,44x26.5x12cm,1990

踏入九十年代,張義的作品中出現了三個新元素:玄武的造型、河圖洛書的佈局和四象八卦的圖像。張義的作品大有玄機,在繁複的構圖和紋理中,事物相輔相成,呈現出以周易哲理為本的美學創作。

藝術家張義結合對傳統中國的情結和對西方文化的抗衡及吸收,創作出融合中西文化、帶有香港獨特性的藝術面貌。展覽《源》不僅是對藝術家早期創作生涯的回顧,也力圖透視一個時代的文化與生活。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5月21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