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通過他鄉找到自己,然後回歸東方美學

時間:2019-04-28 13:37:3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藝術家林墨在作品前

林墨近年的作品呈現出一種較強的製作性——厚重的顏料,刀刻的痕跡,擠壓的形態,燒灼的痕跡,打磨的效果……這一切都與他曾經的繪畫面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如果説他早年的作品給人一種清新的、舒暢的紳士之感,那麼透過他現在的作品,觀者則可以感受到藝術家所追求的開放性。2019年4月27日下午,言辭——林墨作品展在北京光語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藝術家近年創作的繪畫和裝置作品,為觀者呈現了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

形意系列-布面丙烯-200×150cm-2015年

林墨生於哈爾濱。1984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1985年參加北方藝術群體, 1986年生活工作與北京從事實驗水墨創作,1990年留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後移居西班牙,1996年任西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同年在歐洲創建林墨古堡藝術交流工作室,2007年回國在北京東營創建工作室,曾在中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美國等舉辦個展和聯展。

畫皮系列-丙烯-57×78cm-2019年

對於林墨來説,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讓他對西方藝術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認為,中國人不可能用西方人的方法來做藝術,那樣是可笑的,也是會讓人瞧不起的。知己知彼之後,他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繞開西方來做當代藝術。正如他在展覽前言中寫道:以母語文化為坐標來匹配比較西方在藝術應用樣式上的和思維行為方式上的根據,也算是我在西方得到的最直接的收穫,通過他鄉找到自己,也是我出版那本書的命名來處《去那裏尋找回來的路》。

畫皮系列-布面丙烯-100×120cm-2019年

林墨的繪畫基本都採用了丙烯顏料,顯然,他作品的東方美學精神並非體現在繪畫的材質上。他在《畫皮系列》《母語系列》等作品中,通過書寫性的表達,黑白的對比和空間感的營造,表現了現代人對傳統的理解。他甚至用丙烯製造和打磨出了大漆的效果,給人帶來了一種欣賞中國傳統工藝之美的錯覺。西方的外表,東方的內核,林墨用現代人的方式來解讀世界,向傳統致敬。

展廳現場

在作品《上帝是左撇子系列》中,林墨將繪畫創作中産生的畫皮重新利用,他將它們置於木框格子內,像玩具或工藝品一般擺放開來,給人一種玩味的體驗。又或是將它們粘于油畫布上,讓觀者感受其創作的過程。這種邊角料一樣的廢棄物本不該出現在觀者眼前,它們似乎是該被隱藏和消滅的對象,藝術家卻讓它們堂而皇之地再現出來,試圖由此激發觀者更多的想像。

母語系列-布面丙烯-300×200cm-2019年

通過比較林墨前幾年的作品和現在的作品可以明顯感受到藝術家的變化。不管是畫面的表現或是藝術的情感上,都變得更加隨性、大膽、粗礪,如果原來的作品有雕琢的痕跡,那麼現在便是自然生長的樣貌。這種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藝術家走了漫長的道路才終於突圍。當然,這還不是終點,因為前行的道路沒有盡頭。藝術家知道,成長和經歷是一個漫長的生命過程,也許要用一個人的一生和自身生命的體驗做代價,才能有所獲。

母語系列(局部)

西班牙皇家歷史院院士、詩人、美術史家路易斯·阿爾貝托·德·昆卡曾評論林墨的繪畫作品“讓人經歷到一種豐滿而困惑的感覺。豐滿,是因為我們看到這位藝術家,他均已經遠遠跨越了那種僅僅通過一種審美路徑的來實現目標的屏障,充分認識了他們所追求的對象和旅途的錯綜複雜。困惑,因為他在造型上的成就是完全不同於西方,他追尋的東西方文化路徑可能會有交叉,但展現的獨特線索卻互不相干,甚至有可能是有所相互呼應的”。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

展廳現場

色棍-丙烯、金屬、預製件-190×21cm×3-2018年

上帝是左撇子系列-白木丙烯-78×57×4cm-2017年

上帝是左撇子系列-布面丙烯-40×30cm×16-2018年

展廳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母語系列-布面丙烯-100×100cm-2019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