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沙丘裏的美術館,“石頭們”在訴説什麼?

時間:2019-04-23 10:29:2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一顆孤獨的石子眺望著遙遠的大海

繼開幕展“後自然”之後,UCCA沙丘美術館的第二個展覽于上週六開幕了。在這個被德國Iconic設計獎評為Best of Best大獎的實驗空間裏,又上演了怎樣的視覺迷思?

趙要 《有一團神氣》,海邊一塊巨大的瑪尼石

展覽名為“敢當:當代神石注疏”,與這個具有古代經卷氣息的題目相比,英文題目“Land of the Lustrous”則源自於一部近年的日本動漫《寶石之國》,是一部將各種材質的石頭進行擬人化而産生的故事合集。

展覽內部場景

於是在UCCA沙丘美術館的細胞狀空間內以及具有廣袤海天背景的黃金海岸上,觀眾會看到不同維度與氣質的“石頭”——它們表達了什麼?

謝素梅(Tse Su-mei) “藏石 II”

在展廳正中央,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獲得者謝素梅(Tse Su-mei)帶來的5塊文人石,這讓人想起中國文人對奇石的收藏傳統,但其實藝術家想表達卻是更具有存在主義色彩的質疑——在經過千百萬年自然界錘鍊的存在物面前,人以自身生命週期衡量時間,是否是一種荒誕的行為?

王思順 《啟示 16.9.1》

王思順的作品《啟示 16.9.1》,將撿來的三塊石頭了等比例的放大翻制,薄如紙片的石頭被筆直的擺放在一條直線上,如同高高在上的一條蛇與兩名女性進行某種交談或儀式。石頭以金屬鋁為材料進行複製,對石頭的表面進行了高度的還原,在沙丘美術館自然天光的照射下,顯示出一種詭異而神秘的宗教氣氛。

一名觀眾走過《有一團神氣》

透過沙丘美術館的三個落地窗或者拾階登上瞭望臺,趙要的《有一團神氣》矗立在在廣袤的海天之間,他將將一塊來自西藏的紅色瑪尼石放大100倍,上面用藏語寫著“精神高於一切”。巨大的體量與鮮艷的色彩,使得人們在數公里之外便可看見,成為這次展覽最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

米格爾·安赫爾·裏奧 《白石》

米格爾·安赫爾·裏奧的則是一件與石頭有關的視頻作品,他在家鄉阿根廷的一處小山上,用視頻記錄下了3000個白色石球從山坡頂端自由滾下,最終匯聚在同一個地方的場景。整個場景急促而震撼,一名觀看視頻的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喊“媽媽,它們在比賽跑步——”藝術家表達的是,當下社會人類的忙碌的遷徙,最終是難逃商業的束縛。

李維伊 《石冢》

李維伊將每一粒微小的石頭擺在一件單獨的坐具上。微不足道的石頭孤獨地面對著大海與天空,與之配合的是AR眼鏡,帶上它你可以看到石頭的內部空間。

鐵木爾·斯琴 《刺柏》

鐵木爾·斯琴的《刺柏》使用3D列印了一顆生長在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居所旁的刺柏,宛如一塊人類紀之前的廣告牌,宣告著其所在時空的道德觀,人類文明遵循的規律只是物質世界自身運作系統的一部分。

鄢醒 《有趣的現代傢具》

鄢醒的作品《有趣的現代傢具》還原了自己寫就的、探討中國民國時期工業設計的小説中,將玉石與1920-30年代的燈具共處一室,在柔和的天光之下交相輝映。

陸平原 《隕石獵人 III:天外貨幣》

陸平原創作了關於石頭的“當代神話”,講述了藝術小組“隕石獵人”尋找地表隕石並將它們發射回宇宙中的系列故事,並分別刻在三個石頭上。

王曉曲 《過河》

這次展覽並非全是立體的裝置或影像作品,也有二維的繪畫。王曉曲的油畫頗為契合整個展覽的觀點——她將下載于網路的生活照和旅遊照富於想像力的曲解,諸如“摸著石頭過河”之類的標語被奇詭地圖解化了。

林穴 《無題》,細節處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

曾受邀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香港藝術家林穴,在山中撿拾的果核上發揮了巨大的想像力,把它描繪成漂浮的星球,或一個有機的生命系統。

因此,這個展覽可不是石頭展示大賽,而是訴説著策展人嚴肅的學術思考。UCCA策展人楊紫告訴筆者——這次展覽是對中國民俗學裏的“流變”現象與美國藝術理論家W.J.T.米切爾提出的“圖像轉向”學説的一次研究與展示。

UCCA策展人楊紫

關於本次展覽的策劃緣由,楊紫説:“其實這個想法主要是來自中國民俗學的研究,關於“敢當”,中國古代有很多傳説故事。我發現在傳説裏有很多流變,很多故事説著説著就不是最初的版本了,同時會有一個既定的東西隨之出現。這跟米切爾講的“圖像轉向”是非常像的,也就是説你怎麼看這個圖像和你自己的狀態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就找了很多與石頭相關的作品,既能想到中國古代神話裏的石頭,又可以適用於圖像轉向,更多是從我的研究出發的。

展覽現場

楊紫説:“圖像是開放的,觀眾並不是必須有相應的文化基因才可以連接。我在想民眾在看到一件作品的時候,他們的眼光是怎樣的? 我覺得民眾真的是有民俗學的傳統,因為他們一直在這種過程之中,民俗學的眼光是一直存在的,我想用這種眼光來看這些作品。”總之,對於不同觀眾,看的是石頭,但其實是看的是各自儲存的文化背景。

UCCA館長田霏宇

沙丘美術館的設計者李虎曾經説:“建築是一個冒險,而沙丘美術館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在這裡策展同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UCCA館長田霏宇説:“在這裡做展覽,當然要考慮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其實這個空間是很考驗策展人的,還是要打造一個完美的結合。沙丘美術館的建築師是我們的鄰居也是我們的合作方,所以策展人也會與建築師有一些討論,怎麼最好地利用這個空間,展出最適合的作品。”

展覽現場

隨著UCCA沙丘美術館在國際上屢屢獲獎,在年輕人的世界裏也不斷走紅,甚至出現了假期一票難求的情況。對此,田霏宇説:“這個標簽不是我們打的。很多機構刻意的打造成一個網紅美術館,我覺得沙丘美術館更多的是一個建築上的傑作,同時看它如何去和作品結合以及它與這個社區的關係。這裡的展覽從策劃到實施,其實與UCCA本館的方向與水準是一致的。我希望大家可能是抱著一個旅遊的目的來,但無意中得到了更深層的靈感或精神的東西。” 

UCCA沙丘美術館俯視模型圖

在距離北京300公里的海邊,除了孤獨圖書館、阿那亞教堂、沙丘美術館,同時還誕生著更多驚喜,北京的文藝青年們,週末又有了新的去處。沙丘美術館下次又將呈現怎樣的視覺與哲思?我們期待著它下一個展覽。(文/許柏成,部分圖片提供/UCCA)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