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葉錦添致辭(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葉錦添始終在不同身份間遊走轉換——熟悉電影的人,很難不看過他擔任美術指導的《英雄本色》、《一九四二》、《風聲》、《無極》、《胭脂扣》等電影。2001年,葉錦添以電影《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與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服裝設計”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了解話劇的人,也或多或少看過他參與舞臺美術設計的《雲門舞集》、《如夢之夢》等作品。同時,作為藝術家,他于2007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首個個展《寂靜·幻象》,隨後《葉錦添:夢·渡·間》、《葉錦添:流形》……他始終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探索精進,步履不停。
《葉錦添:全觀》展覽開幕式嘉賓合影(從左至右)科學藝術研究中心創始人蔡瀟、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藝術家葉錦添、國際著名策展人、藝術圖書出版人及設計師馬克·霍本、展覽總策劃古兵(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2019年4月13日,葉錦添在闊別12年後重回今日美術館,帶來最新個展《葉錦添:全觀》。本次展覽中,他首次跨界科學,在藝術創作中融入了其對時間、空間、生命科學的多維度發現與哲學思考,並提出“精神DNA”的概念,作為其藝術發想的核心,試圖討論在無形的精神世界中,人類情感、記憶的萌發與傳承。“從古至今人類走過無盡歲月,那究竟人類精神世界從何而來?”“世間萬物本身是如何被驅動?”是本次展覽他所要探究的主題之一,亦是他的一趟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旅程。
策展人馬克 ·霍本在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葉錦添工作室和科學藝術研究中心協辦,國際著名策展人、藝術圖書出版人、設計師馬克 ·霍本與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聯合策展。展覽橫跨今日美術館1號館三層空間,超過1000平方米的場地。葉錦添對展廳進行改造,使之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並在不同展覽區域間設置通道,引導觀眾的觀展路線。展覽呈現了一系列影像、交互與沉浸式裝置等新媒體藝術作品,通過物質和圖像承載的精神和理念激發新一輪對未來以及我們自身與世界之間關係的思辯。
“精神DNA”:科技與藝術的碰撞
“精神DNA”:物至之上有原生層次,不為世間所丈量,會聚元氣而生,氣盡成物,障落在時空中,為所探,為所構,然此乃過去之物,禁不佳迷感。源於當下,乃來生之中,不為時空所限。既自無形,既自無物,在那既生未生之間,既有且無之間。
本次展覽中葉錦添首次提出“精神DNA”的概念。它作為一個線索,將葉錦添當下的藝術創作和既往的作品都囊括其中,串起了他對記憶的發現和對未來的探索。
在本次展覽籌備的一年多裏,葉錦添多次造訪從事基因工程和物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在科技與藝術的不斷碰撞交織中,“精神DNA”的概念逐步從混沌到清晰。葉錦添向記者介紹,在他看到DNA結構的時候,意識到在這種有形的結構之外,存在一種難以言説的“無形之力”,它是驅動所有物質往前生長,在時間中産生作用的能量體,這便是“精神DNA”。
葉錦添的“精神DNA”素描手稿
如何將“精神DNA”的“無形之力”幻化為有形的圖像?葉錦添談到,他讓自己在無意識的狀態中創作一系列抽象圖形,並在展覽中將其“活化”,變為動態圖像。葉錦添始終強調“有形”和“無形”的概念,認為萬事萬物在可視的“有形”之上,都有不可見的“無形”存在,展廳中,動態的“精神DNA”在空間中幻化移動,這些在藝術家看來“暫時沒有意義的圖像”,正是對“無形”的最好詮釋。
同時,葉錦添認為在“精神DNA”的正向能量之外,還有一種反衝阻力,他將其稱之為“反物質”。在他看來“如果我們能出入於時間,在時間以外看時間以內發生的一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兩種力量在互相作用,一個世界在建造著,另一方面又在被摧毀著”。
《大腦》
反物質:我們心存一靜,也存一動,世界在這兩者之間不斷地互相抵消,互相建立。就如一朝一露,從不分離。
懸浮城市:我想帶大家去未來世界
“懸浮城市”:開幕式上藝術家在懸浮城市之間發表致辭
本次展覽中,葉錦添為觀眾打造了一座“懸浮城市”,在虛幻的未來,地球已不復存在,人們生活在懸浮的太空城市。展廳上方是圓盤狀的懸浮之城,分為上下兩城,上城主要為接收宇宙元氣的衛星塔、王室居住地和政府總部,下城為政府管理機構和城市居民。城市之下,是一個巨型的女性人形裝置“大Lili”——葉錦添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他看來,在未來的太空城市,另外一個“我”會隨時出現,“我們可以稱他為外星的來客,或是來自虛空的使者。這種相遇的魔力,讓我們確切地感受著存在的奧秘、存在的源頭。不管我們活在什麼時候,總有一天會發現,我們能碰到另外一個跟自己相當的存在。”
展覽中,“懸浮城市”所在的展廳每隔15分鐘會進行一次表演,關於未來世界的故事便在此登場。
自然:海洋存儲了很多秘密
“自然”是展覽中的另一個關鍵詞,在展館間連通的黑色隧道中,葉錦添有意在其中播放貓頭鷹鳴叫,呈現來自自然的神秘聲響。
展覽現場:Cloud(雲)服裝宛如一個魔法盒,蘊藏著人類過往的方方面面,映照著新一代人的未來。過往與未來,像一面鏡子,成為了我們展覽的焦點,讓每一件Cloud(雲)服裝反映一段歲月。
藝術家葉錦添進行媒體導覽
“雲”的主題表達出葉錦添對自然和對人類生活本身的關照,這一主題緣起于對海洋垃圾的思考:“我在海的邊緣上看到很多不同的垃圾堆積在沙灘上,這些東西就只剩下它的形狀,功能與基本的名字已經不復再有,這些都是我們的曾經,現在已經成為不知名的垃圾。”作品《手機》即為嵌入各種品牌型號手機的衣服,葉錦添告訴記者,沙灘垃圾中的手機,雖然還是外在的樣子,卻已失去內在的功能,在無人使用之後,那些記錄的訊息就藏在自然裏面,海洋儲存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手機》
葉錦添與藝術家訪談視頻
這一主題之下,葉錦添邀請了20位來自倫敦的設計師,運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甚至廢棄的材料,做成25套衣服,表現他們與自然的對話和對過往的追憶。
《浪》藝術家:Anne-Sophie Cochevelou
“整個作品挂滿了海灘塑膠,説明我們的海洋面臨的危機多麼嚴峻。”
Lili的世界:真假交接之境
展廳的四層為Lili的世界。Lili是葉錦添近年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之一,她最初的原型來自青銅雕塑《原欲》。
《原欲》
原欲:一個花樣的少女,一直流著眼淚。(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在《原欲》的基礎上,2007年《寂靜·幻象》展覽中,更趨於人形的Lili出現,她是一個16歲的中國少女,幾乎總是帶著墨鏡,有著多種多樣的裝扮。
LANCY X 葉錦添 聯名藝術作品《Z.》
與Lili相關的攝影
葉錦添將Lili帶到世界各地,在羅馬、在日本、在美國,他將Lili放置在當地生活空間中,並拍下當地人、當地環境與Lili互動的瞬間。在葉錦添看來,Lili在真實空間的存在把所有正常時間都納入到虛幻當中。本次展覽展出了Lili在世界各地的留影(虛幻),這些照片之下陳列著她穿過的服飾(真實),葉錦添通過這種並置試圖營造Lili存在的“真假交接之境”,這種存在也提醒人們思考空間和影像中的灰色意義,是對當下個體身處多元世界的鏡像呈現
Lili穿戴的服飾
登上雜誌封面的Lili
互動:我們是否似曾相識?
藝術家葉錦添進行媒體導覽
本次展覽設置了兩個互動環節,一個是參展觀眾的精神DNA收集。
請在桌子前坐下,用紙和筆畫出自己的精神DNA,將名字、電子郵箱和電話寫在紙的另一邊。完成後,將它放入房間另一頭的黑箱子裏。每月兩次,葉錦添及展覽團隊將從中篩選精彩作品,在房間內展示,成為展覽的一部分。謝謝!
人群中的Lili
另一個則是在展覽三個月的展期中,葉錦添會多次到達展覽現場,與Lili和觀眾合影,照片會在展廳展出,進入他的作品序列之中。
展廳中的鏡面
在鏡面構成的無限空間中Lili與AI的對話
再次回到本次展覽的主題:“全觀”,英文譯為“Mirror”,展覽空間中設置了各式各樣的鏡子——葉錦添在自我表達之中,開放著極其自由的空間,這也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也在用另一種方式觀看自我。置身在《葉錦添:全觀》的藝術場景和作品中,人們可以自由感受、自行碰撞,開啟探索之旅。
葉錦添的雕塑作品:《洛神》
葉錦添的雕塑作品:《遊仙》
葉錦添的雕塑作品:《舞動的維納斯》
葉錦添的服飾作品專題:“流形”
《瞳》
葉錦添的服飾作品專題:“流形”
《山韻》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