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特美術館邁克·尼爾森展覽 以工業廢料穿越英國八十年

時間:2019-04-11 14:32:38 | 來源:The Guardian

資訊>藝訊>

 

“雜技般堆起來的摟草機一轉動,就像是看到了超現實主義畫家胡安·米羅早期所描繪的燦爛向日葵”:泰特美術館“資産剝離者”展覽細節。圖片來源:Matt Greenwood © Tate

在本次位於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的“資産剝離者”展覽上,英國當代裝置藝術家邁克·尼爾森(Mike Nelson)利用各種工業廢料,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充滿著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的英國近代史圖。

在這個擺滿了藝術家邁克·尼爾森優秀裝置作品的展覽上,有一個很特別的裝置作品。當人們置身於這座龐大的機器內部時,會為其中迷幻般的花火所吸引、所著迷。機器內實則是一方微型園景,有一小塊黑炭堆。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好像是黑夜中的煤礦一般,在各個角度不停閃爍著。但它們其實不過是藝術家串在長繩上的一些閃閃發光的工業機器廢料罷了。這些冗余的廢棄機器和亮片,與它們曾“效忠”過的米德蘭(Midlands)煤礦一道,早已慢慢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這個裝置僅僅是“資産剝離者”展覽成百上千隱喻作品中極其不起眼的一個。要不是藝術家尼爾森考慮甚周,好好考慮了一番如何創作和安排這些雕塑作品,恐怕很多人都不會意識到這些物件背後所擁有的、與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個展覽上,要是看到由成千上萬條彎彎曲曲的細線所構成的裝置,那這個作品就多半與天氣有關,或許就代表著康斯特布爾(Constable)或是特納(Turner)畫中的一場傾盆大雨。邁克·尼爾森的這些作品,不僅包含著文化內涵,也代表著社會現象。既有當地的地理特色,也關乎著整個國家的本土面貌,是一部大型英國“史詩”。

邁克·尼爾森尤其以他帶有虛構色彩的裝置,和不知出路在何方的迷宮而出名。他曾兩次提名特納獎(Turner prize),曾代表英國藝術家出席了2011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在過去,他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和藝術家,而現如今,他喚起了整個國家和地區的存在感。

幾十個工業雕塑像巨石群一般佇立在泰特美術館龐大的杜威恩畫廊(Tate Britain’s Duveen Galleries)裏。這裡有仿佛來自《格利弗遊記》小人國(Brobdingnag)裏的縫紉機一般的精巧裝置,有向上顛倒的手推車,也有高塔般的機械裝置長出了手臂和手指。曾幾何時它們一度淪為了廢棄品,但在藝術家的創作中重獲新生。

“繞成一筒筒的彩色毛線看起來就像是暗語一樣”。圖片來源:Matt Greenwood © Tate

尼爾森已經持續多年在拍賣會上拍下各色工業廢棄品。他用這些廢棄物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混合體。比方説,海藍色的貨輪上有一個巨型船首,看上去就像一個異形攪拌機,貨輪的兩頭是食蟻獸吻部的形狀,鐵梯子架在一盒腐朽彎曲的齒輪上邊,直指天際。

它們從哪來,又要去向哪?這個蓋子下有著什麼秘密,那扇金屬門後又有什麼故事?在這個展覽上,基本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但僅是把每個裝置上的組成部分辨認出來就已經很不可思議了。誰又能想到有些東西還是從藝術家尼爾森的父母和曾祖父母曾工作過紡織廠中拿出來的?這些繞成一筒筒的彩色毛線看起來就像是暗語一樣——可它們看上去卻又那麼的古怪,説它們是遙遠文明的奇怪産物也一點也不覺得違和。

有些藝術家在創造時會僅僅停留在材料的表面,但尼爾森不是,他喜歡將材料背後的故事也傳達出來。來自舊倫敦醫院的門帶著透視窗,人們隨著門的開闔而進出,生與死仿佛就在這小小的空間裏,由一扇門隔離了開來。

杜威恩畫廊于1937年創建,旨在於展示各種現代主義的雕塑作品。尼爾森創作了一些作品與這些藏品“對話”,例如和雅各布·愛潑斯坦(Jacob Epstein)的作品《鑿岩機》(Rock Drill),和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le)最近在展館入口處進行展出的作品對話。

尼爾森的作品不單單有與雕塑藏品的對話,還與一些名師繪畫進行了“交流”。與德國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大象西裏伯斯》(The Elephant Celebes)所對應的,是一大塊看上去像鍋爐一樣的壓縮金屬塊。而就在本次展覽的中心區域,浮在空中的雜技般堆起來的摟草機一轉動,就像是看到了超現實主義畫家胡安·米羅(Joan Miró)早期所描繪的燦爛向日葵。

與愛潑斯坦這些藝術家一樣,尼爾森的雕塑作品暗示了金屬的工業價值和作用。但與他們不同的是,尼爾森的安排更為疏離和神秘。他將“廢料”的意義擺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作為“雕塑”的含義,最後才是作為一個“機器”的價值。

“一段過去不久的時光”。圖片來源:Matt Greenwood © Tate

展覽到一半的時候畫風突轉。穿過高大的木門,轉眼就看到了另一片天地—— 電線桿像被砍倒的樹一樣躺倒在地上,各種物件以一種劇院舞臺佈置的效果擺放著。箱子朝上打開,看起來就像是小孩子玩具箱。超大號的線軸,像玩具一樣到處散落。在這個場景中,一艘“船”漂浮在其中——這是美杜莎之筏(Raft of the Medusa),一支裝滿了垃圾金屬廢棄物與和廢棄睡袋的美杜莎之筏。裝置後面會堆放著葬禮用的柴堆,又高又黑仿佛置身黑夜。

這個裝置十分地吸引人,就好像是一段剛剛過去不久的時光一樣,又好像是在訴説著喬治六世(George VI)的加冕典禮一樣。尼爾森將英國歷史80年的興衰變化濃縮在了一次展覽上。

儘管有些機器已經不再能夠使用,但在這個展覽上,它們仍有機會展現各自的力量和美感:它們扭曲的形態、蜿蜒的曲線和龐大的體積,無不在彰顯著雕塑般的美感。機器的曲軸和把手烏光發亮,無不訴説著當年工人們長年累月的打磨和使用。這些裝置上甚至還留有當年工作人員留下的指紋、書寫的草稿。研磨機、抽水機、磨坊、鑽頭和紡錘,這些用以創造我們衣食住行的物件,就這麼經過創意的混合,成為了今日泰特美術館的展品。

它們共同構成了紀念英國歷史獨一無二的紀念碑。

《資産剝離者》(The Asset Strippers)展覽展出於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展覽將展出至2019年10月6日。(原標題:《英國“資産剝離者”展覽  展現邁克·尼爾森作品 作者:Laura Cumming;文章來源:The Guardian;編譯:李琦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