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與宏大之間的思辨 “機械手稿 · 黃建成的藝術”登陸威尼斯

時間:2019-03-22 16:47:5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機械手稿·黃建成的藝術》現場

展覽外景及海報

以刻錄時光的藝術痕跡為形象印記的《機械手稿·黃建成的藝術》黃建成個展于2019年3月20日在義大利威尼斯Diocesano博物館開幕,展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三個類別,共23件作品。 

展廳現場

由范迪安先生擔任學術主持、由Vittorio Urbani先生擔任策展人。本次展覽計劃是黃建成近年來對藝術及創作的一次集中表現,延續2015年德國柏林寶馬中心展出的概念手稿的創作思路,以機械性理念的整合創作模式來呈現本次展覽。本展覽以時間刻度為藝術展的計量單位來凸現對宇宙、歷史、社會的宏觀與微觀的思辨性認識,並以多元的表現形式和系列的核心圖形來交叉傳遞這一符號體系。

黃建成和策展人Vittorio Urbani

策展人Vittorio Urbani在開幕式上表示,此次展覽籌備了半年時間,從最初的一個創作想法到最終展覽的完美呈現,黃建成希望他的視覺語言能將客觀現實與自己的思維方式聯結在一起。同時,他也對作品中的控制、誤讀、真理、留痕和借用等概念頗感興趣。這些概念都是構成黃建成藝術創作的關鍵要素。

 主辦方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國際理事會成員代表、米蘭Palazzo Reale藝術總監Dalia Gallico致辭

主辦方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國際理事會成員代表、米蘭Palazzo Reale藝術總監Dalia Gallico在致辭中説,本次展覽不僅僅表達了藝術家的個人藝術創作理念,同時也為中國和義大利的藝術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機會。通過藝術作品,傳達出一些觀點,幫助來自不同文化、地區和背景的人們認識到共同的思維方式,提高人們對人類自身的理解,從而走向融合。

開幕現場

裝置作品

據悉,此次展覽為黃建成“機械手稿”系列作品的首次展出,囊括概念架上、裝置、影像等作品形式,力求在展示空間內部融合所有作品的表現形態,以勾勒出藝術家在其觀念探索的完整藝術實踐軌跡。出席開幕活動的嘉賓有威尼斯美術學院、威尼斯建築學院、威尼斯大皇宮等當地代表。

黃建成作品

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 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主辦,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威尼斯Diocesano博物館承辦,義大利國際展覽機構We Exhibit Srl協辦,廣東玉蘭集團支援,展覽將持續至4月17日。

藝術家 黃建成

黃建成,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著名的空間整合設計師、藝術家;同時擔任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執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並兼任紐約室內設計學院、羅馬聖拉斐爾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同時兼任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黃建成曾擔任2005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藝術總監、總設計師,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設計總監;2015、2016、2017、2018年度中國文化部“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紐約主題活動總設計。

黃建成的作品曾參加多次國家級和國際性美展和設計展,獲多項重要獎項;2014年《場域·黃建成設計》藝術展曾分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及上海新新美術館成功舉辦;2015年《數字時代的倣像·黃建成藝術展》在德國寶馬展示中心成功展出。

策展人Vittorio Urbani

策展人文章《機械手稿》

在我與藝術家黃建成的一次交談中,他提到了中國藝術家徐冰的觀點,你生活在哪,就面對哪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這句重要的話也表達了黃建成對藝術的觀點。個人與外界之間的界限創造了歷史,而黃建成通過對這種界限的審視,認為我們對歷史的感知和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之上。那麼,什麼才是真實?

黃建成希望他的視覺語言能將客觀現實與自己的思維方式聯結在一起;同時,他對控制、誤讀、真理、留痕和借用等概念頗感興趣。這些概念都是構成他創作領域的關鍵要素。

黃建成作品

藝術是一種語言形式。數千年以來,人類一直都在解決最棘手的難題,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從字面上看,藝術通常是傳統所期望的一種語言形式,想想當代街頭塗鴉或書法。但藝術的傳播力更深刻,也更微妙。藝術中重要的是隱喻內容。然而,隱喻並非總是顯而易見。有時,在偉大的藝術作品中,隱喻就像是隱蔽的動力裝置。但是,即使含義不明,優秀的藝術作品也總能引發回應、激發情感。你會對它的存在而動容,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已透徹地理解了它。

黃建成作品

作品現場

黃建成主要從事專業空間設計,涉足建築、室內、視覺等的相關創作,對中國的藝術和傳統手工藝。手工藝和設計與實用性,即功能有著深刻而合理的關聯性。手工藝和設計的目的就是發揮功能。在優秀的設計中,功能是淩駕於形式之上的。

相反,藝術品只遵循內在一致規則,即作品的意義應與外在表現或形式一致。黃建成教授將機械生成的圖像作為一種源自設計師專業的工具。在為威尼斯展覽創作的作品中,用機械畫出的線條既符合他設定的規則,又保持了自己的邏輯性,就像地圖中的街道線條,始終與地形線保持一致。

影像作品

作品現場

又甚或像決定樹枝生長位置的邏輯一樣,我們通常認為樹木的形狀是協調、統一的,尤其是沒有葉子的時候。但為什麼樹枝的生長距離總是固定的,而不是全部從一側長出新芽,或者為何每一根樹枝幾乎同樣長呢?植物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做葉序學,它研究的是樹葉和樹枝固定間隔生長邏輯,其發現這種“生長行為”遵循的是數學規則。背後的主要原因是要讓每片葉子足夠遠離鄰近的樹葉,以確保最大程度地吸收陽光。這揭示了一個道理,即植物生長的主要需求是尋求最佳的能量平衡。要獲得最佳能量平衡,樹木需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也是樹木生長形狀(我們由此可分辨出菩提樹、楊樹和柏樹)與協調外形的原因,也就是我們所感知的美感。

影像作品

在設計領域和更為微妙的藝術領域,不存在能量生産問題,而更需要的是存在的理由。潛在動機賦予了作品生命,是作品存在的必然性。優秀的藝術作品和設計産品都需要有內涵。藝術作品或設計産品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外在形式與內在動機達成了統一。

或者有時,形式與動機之間形成的反差也能造就一個成功的作品。統一所産生的一致性實現了協調,而反差則孕育出能量。黃建成認為,抽象、象徵和想像是藝術創作中重要的腦力機制。

裝置作品

當我問及他與花之間的關係時,他微笑著答道,他發現花是相對完整的視覺符號,並憶起年輕時曾在設計一線的工作經歷。當時,他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因此,解讀他作品的一種方式就與植物進行關聯。

我們探討了決定樹枝生長位置的規則,以及如何繪製地圖上的道路,以此理解黃建成作品中線條的流動性。或者説,我們想知道他的作品是否也有自己的“葉序”。黃建成的作品不僅有風吹草地、溶溶泉水等流動、和諧的線條,也有更加硬朗、更加支離破碎的粗線條。這些線條讓人回想起中國古代傳統山水畫的繪畫方式:陡峭的山脈隱于霧靄之中,石洞和流水貫穿其間,疲憊的老朽才騎在馬上,挑著重擔的農民則在窄道上慢行。通過這種景象,反映出人的脆弱和求而不得後的徒勞。

黃建成作品細節

畫中的人物重擔于身,矮小而又脆弱,專注卻又疲憊不堪,常因酷熱或極寒而備受折磨。有時,這些矮小的人物與雄偉的山脈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在研究中國古代高官時,可以發現,官員的案幾上常放有一塊供石,即觀賞石。這是一種天然石頭,其造型別致且形狀各異,看起來就像一座小山體或微型景觀。借由簡單的反比技巧,供石激發了我們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這種關係無處不在,卻又與人的命運毫無關係。一塊完美的供石是大自然渾然天成的作品。即使供石是三維物體,它也不屬於雕塑。但是,它最終卻能成為油墨畫的替代品,這是因為它能喚起人們腦海中的自然景象,激發人們的情感。

同時,供石也是一種景觀,是花草、樹木、水、風和日夜光影交替構成的抒情空間,也是承載黃建成作品中線條所勾勒出各種形式的理想意向。

黃建成作品的另一種解讀方法是,以隱秘的方式在山水景觀與室內場景之間不斷切換。事實上,就像黃建成自己所説的那樣:“我所做的尤以空間設計為主”,也就是為室內空間“繪製”風景。

書法是解讀黃建成藝術作品的另一種重要參考方式。他的藝術可以比作書法的一種抽象形式。有趣的是,黃建成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書法的影子”,或者在我看來,是“書法的幽靈”。年輕時他曾練習過書法。書法在東方文化中是最為抽象的一種藝術形式。當然,以黃建成的話説,書法首先是一種“簡練到極致”的語言形式。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威尼斯展覽的主題——機械手稿。該主題表現了可控的手稿創作與不可控的機械方式在理念上的反差,這難道不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悖論嗎?利用電腦程式,我們可以實現任何機械創作的文本或圖像的“規則”,而“手稿”則是通過藝術家的手工溫度,表達藝術家的思想。由此創作出的文字/圖畫“具有人類感性和理性不斷轉換的流動性”黃建成如此説道。

當我問黃建成,作為一名獨立設計師,如何看待自身作品與自由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時,他回答説:“我擁有近三十年的設計經驗。在我看來,設計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方式。設計講究功能性、可用性和目標性,而藝術,從另一方面來講,呈現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它是一種通過概念影響他人的方式,即改變事物表像背後的邏輯。”他又補充道:“我希望通過自身的藝術創作,傳達出一些觀點,幫助來自不同文化、地區和背景的人們認識到共同的思維方式,提高人們對人類自身的理解,從而走向融合。”黃建成進行藝術創作的動機是發揚積極的社會和文化價值觀,同時保證作品的真實性和必要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