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與布魯諾·瓦爾伯特的作品
在一塊巨大粗礪的椴木中,在刻刀的作用下,誕生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帶著溫度,蓄有情感,與你邂逅——這種感覺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沒錯,這就是布魯諾·瓦爾伯特的雕刻。
Felix(菲利克斯) 81 x 44 x 27cm 2017 核桃木
歷經三年的籌備,布魯諾·瓦爾伯特攜帶他的作品20余件從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奧蒂塞伊小鎮來到了中國西湖之畔的杭州浙江美術館,在引起觀眾轟動之後,2019年3月6日,《沉默的邂逅——布魯諾·瓦爾伯特作品展》在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The frenchwoman(法國女人) 55 x 43 x27cm 2017年 核桃木
儘管早已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無數的點讚,但這些雕像真正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仍然難以抑制內心的感受。布魯諾·瓦爾伯特用刻刀高度寫實的不僅有被雕刻者的面孔、身體和衣著,更是他們的內心世界。
Alexa(阿萊克西阿)168 x42 x36cm 2018年 椴木
在全球當代藝術界以方法求新求怪來標榜“觀念”的當下,布魯諾·瓦爾伯特選擇在忠實于對象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他的觀念並非伴隨著爆炸式的視覺刺激,而是體現在對現代人精神狀態的深層關注,隱藏在迴圈往復的傳統手工勞動之中。
Seduta (坐) 105 x50 x54cm 2017 核桃木
這些雕像如此的精緻,讓你情不自禁地投去觀看的目光,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與局部。它們身上沒有任何冰冷的直線,處處體現著人體優美的曲線,讓人們全然忘掉了原材料的笨拙與粗礪。它們冰冷,卻似乎有溫度;它們靜止,卻似乎有運動的氣息;它們脫胎于一段段未經加工的樹榦,卻似乎誕生的還有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Cici X 118 x40 x23cm 2018 樟木
與陳列在盧浮宮的大理石雕刻相比,布魯諾刀下的木刻肖像更具有生命的溫度。他們不是古希臘羅馬的雕刻師或是文藝復興巨匠們手下的神話英雄,而是馬特奧、薩繆爾,是露絲、塔妮婭、萊拉……這些身處我們之中的普通人。他們有著現代人特有的表情,在精緻的臉龐下,也失落,也迷茫,但也充滿希望。他們就那樣孤獨而寧靜地矗立在那裏,與陌生的你我面面相對,似乎等待著與你無聲的交流。
Anima fragile (脆弱的靈魂) 107 x52 x58cm 2018年 核桃木
當你注視的久了,你會忘記自己是在欣賞藝術作品,進而産生衝動:這就是我們的同類啊,甚至強烈得試圖探索他的內心世界,而當你再回過神來,再回到對一件作品的觀看,你會恍然大悟:這不正是我自己嗎?因為世界如此嘈雜,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發現屬於自己、不為人察的這一刻。
Waiting for the snow (等待初雪) 166 x 45 x 25年 2008 核桃木
在布魯諾·瓦爾伯特溫和的表情後面,有著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如此精湛的技藝令我們驚嘆,布魯諾説:“模特的外在形象只是一個媒介,內在則隱含了許多含蓄的表達。”
正在創作的布魯諾·瓦爾伯特
布魯諾·瓦爾伯特並非橫空出世,而是來自於悠久雕刻傳統的浸淫。他出生於義大利北部被多羅邁特群山環抱的格勒登山谷,這裡以農耕為主,四週山峰聳然。4個世紀以來,從農民自用的器皿與農具,到基督教信物,如耶穌受難像與聖徒雕像,木雕的技藝在這裡發展、傳承。布魯諾在童年便受到了家族的影響,對木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立志成為一名雕刻家。正因如此,他刀下的人物並非宗教人物,卻依然傳遞出宗教的寧靜。
Orizzonti perduti (消失的視野) 65 x 39 x84cm 2018年 核桃木
也許熟知藝術史的你會反問——寫實肖像藝術在今天仍會受到喜愛嗎?由布魯諾·瓦爾伯特在全球各地60余次展出獲得的反響,我們可以到的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是如果你認為單單從偉大傳統雕刻技藝中走出,就可以在當代藝術之中獲得一席之地,那就錯了。事實上,在布魯諾·瓦爾伯特的從藝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正是青年時代的挫折與徬徨,才造就了今天的布魯諾·瓦爾伯特。
Strane sensazioi (奇怪的感覺) 152x 52x 32cm 2018年 椴木
上世紀80年代,不滿足於傳統木雕追求的布魯諾·瓦爾伯特與同鄉阿諾德·霍爾茨克內希特一起來到維也納,他們帶著對現代藝術的無限憧憬,遭遇的卻是冷漠與無視。他們轉而前往慕尼黑,在這裡藝術學院的老師們同情並接納了他,人們相信:他們的雕刻作品將在不遠的將來將再次成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
行走的男人 白楊木 布魯諾在藝術學院學習是的第一件木雕作品
185x 42x 30cm 1984年
布魯諾在慕尼黑藝術學院求學的時間裏,有三年他刻意避開具象造型藝術,專門學習抽象藝術,不去接觸木雕。直到有一天,他終於經不起自己內心的召喚,去雕刻一根完全未經加工的樹榦。在兩個月時間裏,他以一位年輕男性為模特,創作了一件栩栩如生的、與真人等大的雕像。它是一件寫實的雕刻,但它身上卻散發著不可抗拒的魔力,時至今日,這件作于1984年的作品《行走的男人》仍被視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式現場的布魯諾·瓦爾伯特
三十餘年來,布魯諾所作的就是在這件作品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繼續著他對人類情感的探索。同時不變的還有他對材料的選擇,在布魯諾看來,木頭是充滿靈性的自然材質。如果你從紀錄片中觀看他的工作過程,布魯諾的確是在以木造型,卻更像是他與木頭完成了一次精神深入的對話。從他用鑿子開始大塊面塑形,到銼刀完成細節局部,木頭一改質地的粗糙頑礪,變為細膩溫潤,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布魯諾·瓦爾伯特的工作室
至今,他仍保持著“手藝人”的傳統,沒有助手,從山林取木到打柸雕刻,均由他一人在小工作室裏逐一完成。他工作勤奮,一年完成也不過10余件作品。布魯諾喜歡在木質肖像上進行必要的裝飾與上色,本次展覽中一件作品上覆蓋了中國宣紙。值得一提的是,布魯諾在杭州駐地創作時,以中國模特項偞婧為原型創作了一件作品《cici X》,這是他第一次為中國人為對象的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現場,布魯諾·瓦爾伯特與雕塑作品《Cici X》及人物原型項偞婧
布魯諾·瓦爾伯特的雕像被賦予生命的溫度。他們樸素而單純、孤獨而憂鬱,無一不傳遞出現代人獨特的心理境遇。如此的真實,卻更激發出觀者內心的勇氣,並無一不傳遞出朝氣與希望。看過展覽你才驀然發現,布魯諾·瓦爾伯特表現的對象都是兒童與青年,我想這就是原因吧。
本次展覽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至5月1日結束。(文/許柏成 圖片提供: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senza titolo”(無題-裝置)45x40 x28cm(9個)2017 椴木石膏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現場
無題24untitled 70 x 50cm 2016 石墨-油性蠟筆
無題23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蠟筆
無題7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蠟筆
無題7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蠟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