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輕的女畫家王曉燕的油畫藝術,旨在追求中國現代油畫“中而新”的審美理想。“中而新”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時提出的設計理念,他説明:“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接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我很高興有幸在中國參與了幾項設計,從早期的香山飯店到近年的蘇州博物館,我都致力於探索一條中國建築的現代之路。中國建築的根可以是傳統的,而芽則應當是新芽,這也是中國建築的希望所在。”
貝聿銘“中而新”的設計理念,不僅激發了王曉燕油畫的創作靈感,而且啟迪了她探索中國油畫本土化、現代化道路的審美追求。王曉燕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從建築室內裝飾到書畫、古董、茶藝無不諳熟,尤其鍾情北京古建築與青綠山水;她迷戀油畫藝術,潛心學習古典寫實油畫,多次考察歐美諸國藝術博物館,特別欣賞法國印象派與表現主義繪畫。王曉燕的油畫創作也試圖探索一條中國油畫的現代之路,她自述:“在多年的油畫創作實踐中,我始終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創新,不斷探索以詩意的繪畫語言,結合自身的生命經驗,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進行精神性表達的可能性。”她所追求的中國現代油畫“中而新”的審美理想,借鑒了印象派與表現主義等西方繪畫技法,但並非對西方現代繪畫的簡單模倣,而是把中國傳統藝術元素與現代繪畫表現技法融合起來,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脈上嫁接和生發現代藝術的新芽。
最近,王曉燕的兩幅油畫作品《青綠山水》《憶·建築大師》應邀參加了2019年法國美術家協會(SNBA)主辦的國際藝術沙龍展,在巴黎大皇宮展出,以其“中而新”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引起了法國觀眾的注目和讚賞。在她參展的油畫作品《青綠山水》(2016)中,女畫家把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的鮮麗色彩與表現主義的恣肆筆觸融合在一起,表現了自己多彩的夢幻與內心的激情。西方表現主義繪畫可分為德國變體與法國變體,德國變體強調社會批判性,法國變體注重藝術形式美,包括色彩自身的表現力。王曉燕的油畫藝術接近表現主義繪畫的法國變體,特別注重色彩自身的表現力,這一點恰恰與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異曲同工。她的油畫作品《青綠山水》不像工筆畫,而像寫意畫,雖然追求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但並沒有模擬中國山水畫的程式筆法,而是利用油畫筆和刮刀縱橫塗抹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儘量發揮表現主義油畫筆觸特有的表現力,使她的作品既營造了中國青綠山水的意境,又保持了油畫本體語言純正的特質。她參展的油畫作品《憶·建築大師》(2017),是女畫家向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致敬之作。畫面近景是貝聿銘沉思冥想的半身肖像,背景是他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的剪影。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提出的“中而新”的設計理念付諸實踐的範例,既延續了崇尚自然的中國傳統文脈,又體現了幾何抽象的現代構成風格。在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之間,女畫家追憶和思考建築大師對於現代建築與歷史傳統之間聯繫的探索,尋找中國本土的現代藝術語言。她這幅油畫作品的色調以黑白為主,簡潔單純的油畫筆觸富有中國寫意水墨畫的韻味,既符合蘇州園林民居黛瓦粉墻的意象,又顯示了建築大師睿智的理性,也表現了女畫家思考的深度。王曉燕的這兩幅油畫作品《青綠山水》與《憶·建築大師》,代表著她近年油畫創作的兩大系列,即“山水系列”與“建築系列”。
王曉燕的油畫作品“山水系列”,包括《當代青綠山水》(2016)、《山水間》(2018)、《氣象山河》(2018)、《錦繡山河》(2018)、《月牙泉》(2018)、《松與山》(2018)等等。她的“山水系列”有些作品來自寫生(例如《月牙泉》來自敦煌寫生、《松與山》來自黃山寫生),大部分作品出於想像,從中國傳統青綠山水中汲取了創作靈感。女畫家醉心於青綠山水的鮮麗色彩,臨摹過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經典作品,但她出於想像創作的現代油畫青綠山水,並非對傳統中國畫青綠山水的簡單複製,而是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濃重、粗獷的油畫色彩筆觸,重新營造雄渾豪放、新穎奇麗的畫面意境。她的油畫作品《氣象山河》在青綠山水之間飛舞著敦煌壁畫的飛天(傳統藝術的精靈),《錦繡山河》在青綠山水之上飄動著五彩斑斕的絲綢(錦繡山河的象徵),超現實主義的浪漫幻想豐富了她的畫面意境。
王曉燕的油畫作品“建築系列”,包括中國建築《中國建築·天壇》(2015)、《故宮博物院》(2017)、《角樓夜景》(2017)、《春天的古建築屋脊》(2018)、《金水橋邊的中國古建築》(2018),也包括西方建築《印象西班牙》(2016)、《巴黎絮語》(2018)等等。她的“建築系列”大部分作品來自寫生,但同樣不是客觀景物的機械複製,而是主觀情感的借景抒發。王曉燕身為北京人,從小對故宮、天壇等古建築情有獨鍾,這些古建築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的精華,已成為女畫家夢魂縈繞、反覆描繪的對象。她選擇各種不同的視角表現古建築多方面的藝術魅力,不僅抒發思古之幽情,而且寄託創新之宏願。她的“建築系列”油畫作品創新的特點是把寫實性的結構與表現性的筆觸結合起來,把裝飾性的色彩與印象派的光影結合起來,這比一般的油畫風景寫生更具有“中而新”的審美意味。她的油畫作品《故宮博物院》選取了從景山涼亭上鳥瞰故宮全景的視角,故宮紅墻金瓦鱗次櫛比的重重殿宇,猶如古典格律詩對稱工穩、節奏分明,彰顯了皇家建築的恢弘氣勢。女畫家為了打破畫面嚴整佈局的單調,綜合利用寫實性的結構、表現性的筆觸、裝飾性的色彩與印象派的光影,在空間層次與色調明暗、虛實、對比的處理上頗費匠心,使故宮全景在勻齊之美中增添了參差之美,獲得了現代自由詩的奇姿異彩。她的油畫作品《角樓夜景》《春天的古建築屋脊》《金水橋邊的中國古建築》,都是從不同角度描繪故宮的景色,也綜合了寫實性的結構、表現性的筆觸、裝飾性的色彩與印象派的光影,《角樓夜景》的燈光倒影更突出印象派的光影,《春天的古建築屋脊》的飛檐鬥拱更突出裝飾性的色彩,《金水橋邊的中國古建築》把這種綜合視覺審美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溫暖、沉著、響亮、輝煌的油畫色調令人耳目一新。
王曉燕的藝術才能和油畫技法非常全面。她的油畫人物《自畫像》(2015)、《愜意的午後》(2016)、《寧靜與溫暖》(2016)、《時尚女性》(2018)、《茶·蘊》(2018)等作品,描繪的是女畫家本人或外國金髮少女的優雅形象和休閒生活,吸收了法國印象派與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她的油畫動物《骨駿》(2015)造型勁健,色調典雅,不失為佳作。她的油畫靜物《燭語》(2015)、《靜物》(2017)也可圈可點。她的油畫風景《映日荷花別樣紅》(2018)更是中國古典詩意的現代藝術解讀。
創造中國本土的現代油畫,是20世紀以來幾代中國油畫家共同的使命、追求與夢想。老一代傑出的中國油畫家詹建俊追求中國現代油畫的寫意精神,他的寫實油畫帶有明顯的表現主義傾向,他曾説:“西方的表現主義相通于中國的寫意畫,中國的大寫意其實就是西方的表現主義。”與詹建俊齊名的中國寫實油畫家靳尚誼,晚年仍進行中國現代主義油畫的實驗,他反覆強調:“中國藝術需要補現代主義這一課。”“現代主義是研究形式美的,它對於中國的美術界、美術教育和全民族審美素質的提高極其重要。”王曉燕的老師中國油畫家張祖英也以寫實油畫著稱, 他的油畫風景也追求中國詩歌靜穆幽深的意境。21世紀初葉,王曉燕的油畫藝術遵循老一代中國油畫家引領的方向,繼續追求“中而新”的審美理想,探索中國油畫的現代之路,套用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話説:中國油畫的根可以是傳統的,而芽則應當是新芽,這也是中國油畫的希望所在。
作者:王鏞(美術評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