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之子周海嬰:他把對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進了照片裏

時間:2019-03-06 10:58:1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1949年,霞飛坊弄堂裏的熟食小販 ,上海,55.9cmx35cm(有一種宋小寶的既視感)

周海嬰(1929-2011)是魯迅和許廣平先生的獨子。作為名人後代,很長一段時間,他鮮少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幾年前,一張酷似宋小寶的人物照片曾在網路盛傳,拍攝這張照片的人正是周海嬰先生。與父親魯迅選擇將文字作為武器,筆鋒犀利、敢於直言、針砭時弊不同,周海嬰則將他對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進了照片裏。

中國美術館近日開幕的展覽“記憶星塵——紀念周海嬰誕辰九十週年攝影藝術展”展示了周海嬰先生70年攝影藝術生涯各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百餘件,從魯迅家族的珍貴影像到民國時期上海弄堂和建國後北京衚同裏的民生百態,更有眾多歷史、政治事件的場面和細節,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成為中國舊、新社會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周海嬰先生的攝影作品,有幾個部分引起了專家和攝影愛好者濃厚的興趣:一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生活,包括中産階級家庭和弄堂生活;二是民主人士從香港到東北解放區的照片;三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的生活,包括輔仁大學、北京大學的大量照片。這些照片,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1943年,魯迅夫人許廣平(1898-1968),上海,55.9cmX38.9cm

1946年, 許廣平與周海嬰在魯迅墓前,上海,55.9cmX40.1cm

1948年,許廣平,香港,46cmX45.3cm

他鏡頭裏的面孔都非常精美,那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面容

周海嬰1929年在上海出生,魯迅先生於是為他取名“海嬰”,意為在上海出生的嬰兒。出生100天,他被父親抱去上海知名照相館拍照留念,於是有了下面這張一家三口的合影。10歲時,周海嬰第一次接觸到相機,最初只是摁摁快門,14歲時正式學習攝影,從此便沒有再放下

出生100天,尚在襁褓的周海嬰與父親魯迅先生和母親許廣平先生的合影

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的第二天,天津《大公報》發表了他的遺囑,有一條是留給周海嬰的:“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當時,周海嬰只有7歲。長大後,他謹遵父親遺囑,“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成為一名無線電專家,但對攝影的興趣和喜愛卻經年不減。

周海嬰拍攝的題材以人為主,也有隨機的景物,這是他審美觀和興趣的體現。批評家張念曾説:“他鏡頭裏的面孔都非常精美,我們中國曾經有這樣一種精神面容現在看不到了。”

1948年,姊妹淘,上海,33.2cmx55.9cm

1949年,李濟深將軍,瀋陽,46.3cmx45.4cm

1949年,著名京劇演員言慧珠(1919-1966), 上海,55.9cmx32.1cm

1949年,著名越劇演員袁雪芬(1922-2011),上海,41.8cmx46cm

1978年,作家巴金(1904-2005),北京, 35.4cmx55.9cm

1978年,教育家吳若安(1890-1990),北京,35.9cm×55.9cm

1947年,周海嬰(右三)、馬新雲(右四)在熱戀中。這是他們邀請馬新雲三位女友和她們的未婚夫一起遊玩、合影(自拍照) ,上海,45.5cmx46.2cm

1948年,“華中號”輪船甲板上, 許廣平與郭沫若(左)、侯外廬(右)合影, 46cmx42.6cm

1948年,“華中號“輪船抵達東北解放區,民主人士登陸後合影。左起:翦伯讚、馬敘倫、宦鄉、郭沫若、陳其尤、許廣平、馮裕芳、侯外廬、許寶駒、連貫、沈志遠、曹孟君、丘哲、中共丹東地區領導人, 46cmx42.7cm

“等人動起來以後再拍,我對擺布沒有好感”

周海嬰先生一生中留下數萬張底片,他的攝影展現了廣闊的社會圖景。從不知名的底層流浪、逃荒的人,小商小販,到社會知名人士;從風景畫似的鄉景到城市被轟炸、發洪水等情景;從玩耍的孩童到垂暮的老人;從守舊的遺老到時髦的青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個人到集體,應有盡有。

比起宏大的歷史場景,周海嬰鏡頭裏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瞬間更加動人。他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拍攝照片。周海嬰的長子、曾做過攝影記者的周令飛説:“他反對擺拍,要求真東西。他不喜歡為了拍照而去拍照。他不常拍坐在那裏等待擺拍的人,而是等人動起來以後再拍。”比如打酒、搖煤球、街道讀報、小販走街串巷兜售自己的商品,孩子們在公園回廊下專心地下象棋……這些生活場景既讓今天的我們感到陌生,又無比親切。他的照片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是真實生活的匯聚,質樸、平實、可愛。

1982年,魯迅先生在多部作品中生動描寫過的鹹亨酒店,浙江紹興,35.4cmx55.9cm

1975年,“觀戰” ,北京,37cmx55.9cm

1949年,啟明茶社的相聲表演, 北京什剎海,45.2cmx46cm

1949年,淮海路發大水,上海,45.4cmx46cm

1949年,私人診所醫生在為病人打針,上海,46.3cmx45.5cm

1953年,搖煤球,北京,35.5cmx55.9cm

1953年,街道讀報,北京,100cm×65.5cm

攝影從不為“獵奇”,“只希望讓它們證明時事”

與攝影結緣70餘年,周海嬰先生從來沒有發表過攝影作品。直到2008年,當過攝影記者的長子周令飛幫助父親整理底片並籌辦攝影展,當做送給父親80歲生日的禮物,周海嬰先生還一直擔心這些照片拿不出手,給魯迅丟臉。他説不知道這些照片有無價值,是否值得拿出來給大家看。他攝影從不為“獵奇”,“只希望讓它們證明時事”。他不是專業攝影師,所做的事情,只是結影以告慰歷史,並深藏一份與過去的聯繫。


1946年, 民眾聚集在萬國公墓紀念魯迅逝世10週年,上海,55cmX45.1cm

1948年,民主人士在瀋陽鐵路賓館討論新政協召開事宜, 瀋陽,46cmx45.3cm

1949年,被釋放的國民黨軍隊士兵,北京永定門,46cmx45cm

1949年,高蹺隊在鐵路賓館門前小憩,瀋陽,46.2cm45.4cm

1949年,華北大學舉行結業儀式, 河北正定,46cmx42.8cm

1949年, 蘇州河畔,上海,46cmX45.6cm

1980年,鄉景,浙江紹興,45.4cmx46cm

此次“記憶星塵——紀念周海嬰誕辰九十週年攝影藝術展”是2019年度“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之一。周海嬰先生家屬近日欲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一批周海嬰攝影及文獻,於是有了此次展覽。這些過往的圖像、生活的印痕、攝影者生命與心靈的記錄,將補充文字書寫的歷史。它們將保存在中國美術館,成為美的、永恒的記憶!

本次展覽共5個部分,包括:1、“家族:愛的記憶”,周海嬰收藏魯迅及家族照片;2、“上海:弄堂時光”,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上海的市井生活和民生百態;3、“東北:紅色之旅”,1948年底,周海嬰跟隨母親與一批民主人士,從香港秘密北上,在東北解放區時所拍攝照片;4、“北京:安居樂業”,1949年起,周海嬰跟隨母親許廣平定居北京後的攝影;5、“紹興:鄉音難忘”,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周海嬰祭祖探鄉時的紹興影像。

觀眾可以在中國美術館3層13-17號展廳欣賞這些精彩的攝影作品,展覽將展出至3月17日(週一閉館)。(文/臺馨遙,圖片由中國美術館提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