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方力鈞》這本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間:2019-01-30 08:31:22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眾説紛紜《方力鈞》

1.

《方力鈞》這本書充滿了書卷氣以及對藝術對生活的洞見,資訊量之大,可讀性之高,勝過任何虛構的鴻篇巨制,雖然用了幾年完成,但能看到作者20年來從事文化藝術的心血,堪稱當代藝術一部活著的教科書,和一把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鑰匙,當代藝術歷來缺少文學想像,作者的精彩文字,彌補了這個空缺,最終使文學藝術合二為一。

一一張弛(作家)

2.

《方力鈞》這本書瞬間而且毫不費力的抓住了重點,現在看也許感覺不會感覺特別強烈,如果一百年以後,這本書會讓以後的人對這個時代充滿了興趣。我看完這本書,感覺很有意思。什麼是歷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樣子,我想這種不同就是歷史吧。這本書裏收錄的每個人的口述實錄,不會消散在時空,若干年後,我相信會成為可以回溯的痕跡。

——宋逖(詩人)

3.

在《方力鈞》這本書裏,嚴虹不貼標簽,不蓋棺論調,而是直接呈現對象的故事,通過見證人的描述,還原了方力鈞這個鮮活的個體及其生活的時代這既是如實地記錄又是超越的創造,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既是過去的又是現在的,既循著時間又佔領空間,既有史料價值又有學術價值,並將學術性和啟迪性,文獻性和文學性,理性觀察和客觀記錄,分解的結構和統一的內核,個體的分析和歷史的綜合融為一體。我覺得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蘇雨涵(藝術家)

4.

當我們在談論這本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我們在説嚴虹采寫的這本《方力鈞》的傳記是一本大眾版的中國當代藝術史,只有理解藝術家的人生,才能走進他們的藝術。這也是一本方力鈞個人的生活史,更是他的藝術編年史。方力鈞豐富的人生與偉大的成就相連,帶給像我們這樣年輕的讀者無限的思考。

——洛藝嘉(作家)

5.

關於《方力鈞》的這本書,其實是能看到更多平凡人的經歷,也同樣能找到很多共鳴。當你看習慣那些正面、客觀、甚至理論性的文章,回過頭再看這些輕鬆、活潑生活化的片段,你會發現方力鈞生活之中的另一面,可以説不為人知的習慣、性情,尤其是細節部分,很多這樣的片段非常感人。這些內容對復活一個人物的經驗有很大的意義。尤其是從情感、內心流露的表達,都非常真實。我認為讀《方力鈞》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讓失落者重拾生活的意義,去體會當你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面前,能痛並快樂著。

——石皓(媒體人、作家)

6.

真正做到讓他人成為他人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嚴虹做到了。一方面當然得益於她深厚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厚度,她必須是一個寬厚的容器,放下自戀,放下評判,還必須保持獨立自省的旁觀,透過語言的迷霧,抽絲剝繭。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一個真實的方力鈞,也最大限度的還原一個個真實的講述者。從這個角度看《方力鈞》,這套書記錄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網,註定是要被歷史記住的。

——李蕾(大學老師、藝術家)

7.

《方力鈞》這本書足以讓所有的藝術家,特別是和方力鈞同一級別的藝術家無比羨慕。因為它是以非常平民化和大眾化的視角來記錄方力鈞身邊的一切。嚴虹通過平常人來口述歷史,來展現一個已經載入歷史的藝術家的生活點滴和他的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讚賞的甚至是創造歷史的行為。

——栗子(藝術家)

8.

《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的文化價值就在於:它的編著者有意識避開宏大敘事式的藝術史的寫作方式,力圖使用感性、真實、客觀、零距離式的微觀透視角度,通過一個最具傳奇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為未來的藝術史撰寫者奠定下了一塊結結實實的基石。

——徐旭(策展人、評論家)

9.

每個人在講述《方力鈞》的同時,其本人的精神風貌、性格特徵、藝術成就也躍然紙上,閱讀這本書,如同參加一個宏大的中國當代藝術沙龍,就像近百人參與的圓桌論壇,而主持人正是這本書的編寫者嚴虹。

——丘山(英國Atr U創始人、收藏家)

10.

這本書裏,每一個人口中的“方力鈞”都是一種誤讀,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像我一樣的陌生讀者,然而“讀”的存在是“誤”的基礎。想了解更多的方力鈞,想知道他的藝術歷程,想看到更豐富的文獻資料,可以搜索《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一書,去看看方力鈞這一代藝術家的成長,或許這就是我們以後的路。

——韓雅俐(媒體人)

11.

《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書中採訪的這些都是人中龍鳳,口才真是好,娓娓道來,有的鞭辟入裏,有的描述形象,有的飽含詩意。當然除了講述者本身的功底紮實外,後期的整理編輯功夫不可或缺,這一點歸功於作者嚴虹資深媒體人的功力。這本書主要講了方力鈞的工作和部分生活。它是一部藝術家的成長史,也可以被當成為人處世的“聖經”,更可以看成是哲學類書籍,有心者還能讀出無窮的詩意,新媒體雞湯文的炮製者更能從中發現取之不盡的素材,梳理北京藝術村落髮展歷史的人也能從分散的敘述中分一杯羹。

——(江黎)詩人

嚴虹首談《方力鈞》

《方力鈞》這本書最核心的內容是什麼?

嚴虹:這本書最核心的內容是通過口述實錄的采寫方式,記錄方力鈞生活中的點滴故事。這些看起來像是身邊真實、輕鬆、好玩的故事,真實地印證了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歷史。我覺得這是我出版這本書的核心。

可以説《方力鈞》這本書是方力鈞的成功寶典嗎?

嚴虹:我沒有把這本書當作是方力鈞的成功寶典去寫,但不排除有讀者把這本書當作是方力鈞的成功寶典去讀。

你寫《方力鈞》這本書的出發點和思考是怎樣的?

嚴虹:寫這本書的起源是因為看了方力鈞一個展覽。2016年4月8日,方力鈞在武漢合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另類生存”的手稿研究展。其中展出了方力鈞2010至2015年創作的一批水墨人物肖像,這些作品的形象來源全部是他身邊的朋友。有趣的是,這些人物不僅均能體現一定的歷史和社會影響力,而且都有出奇的面部神態特徵,都是難得的視覺素材。在武漢看完這個展覽之後,我就起心動念想寫一本關於方力鈞的書,採訪方力鈞的畫中人,請他們從不同的個人視角講述他們和方力鈞之間的故事。

三年前,我決定要寫這本書的時候,當時的寫作思路是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歷史文獻,即方力鈞和他們共同經歷過的藝術事件。另一條線索是情感故事,即方力鈞和他們之間的情感交集。在采寫過程中,這兩條線索貫穿了《方力鈞》上下兩本書的寫作。

你覺得大家會看這本書是因為什麼?

嚴虹:首先,這本書的主人公方力鈞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他有著那一代藝術家的典型經歷。然後,從藝術成就的層面上,方力鈞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不折不扣的領軍人物,他在藝術之路上耕耘了三十年,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建構了一部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史。如果要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你無法繞過他。另外,從寫作的意義層面上,這本書通過近百位與方力鈞相關的被訪人的口述實錄,講述了一個優秀藝術家有血有肉的成長歷程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所以《方力鈞》這本書足夠有看點。

你上次出版新書是在十年前,十年之後你再一次出版新書,你覺得這十年你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嚴虹:從水果到嚴虹的變化。從寫作角度來説,最大的變化就是由主觀“自戀式”的青春寫作轉為口述實錄的客觀寫作。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根本看不到我的影子,這是一次完全無我的寫作。十年的藝術媒體生涯,我從最初只是想寫一本中國版的《月亮與六便士》,到最後出版了這本口述實錄版的《方力鈞》,其間的變化躍然紙上。

作為一個女性寫作者,你認為自己的視角跟男性有什麼不同嗎?

嚴虹:一個成熟的寫作者,面對一個寫作素材,其實在寫作上駕馭素材的能力應該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就我個人而言,首先,我憑藉對寫作素材的極度敏感鎖定了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方力鈞;其次,我作為一個女性寫作者,對每一個細枝末節絲絲入扣的捕捉非同尋常;另外,我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微妙體驗有如感同身受。《方力鈞》其實也是一本滲透了他與近百位被訪人真摯感情的書。

你覺得這本書會掀起一股全民讀方力鈞的熱潮嗎?

嚴虹:《方力鈞》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本當代藝術家的傳記,這本書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藝術家取得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在藝術之路上追求和探索的過程。這本書的故事性很強,可以説這是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藝術史。我剛參加完盛況空前的2019年全國書展,現場人頭攢動,今年的書展像是一場讀書人的盛會,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書展上,看到的讀書人比我預想的多,真可謂全民讀書熱。我當然希望《方力鈞》這本書能夠掀起一股全民讀方力鈞的熱潮。

最後,請用一兩句話描述一下自己的這本新書?

嚴虹:寫一個人的書,不帶有任何褒貶,記錄一個人和一個時代。希望能夠通過100個人的口述實錄,告訴一個你所不知道的方力鈞。他是一個多維度的人,這本書,記錄歷史,寫給當下,留給未來。

嚴虹,筆名水果。生長在湖北,成長在北京。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北大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研究生。出版過多部小説集和散文集。現為今日美術館《東方藝術·大家》雜誌執行出版人。最近出版《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上下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