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在老舍茶館裏,品著茶,聽著戲曲的開場“跳加官”,就好像是傳統年畫裏“天官賜福”的畫面照進了現實。
春節是中國老百姓最重要的節日,聚集著民族歷史和血脈。“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年畫與春節緊密相連,把“年”與“畫”相結合,是春節的報春花,不僅具有裝飾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民族的傳統觀念和美好期盼,飽含著民族的記憶與信仰。
“跳加官”戲曲
在小年的前一天,2019“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之“言好事降吉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年畫精品展”在北京老舍茶館、一得閣藝術中心同期開幕,展期從1月27日持續至2月28日。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研究中心、中國手藝網、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傳統年畫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共同承辦。
現場演員扮作傳統年畫中門神的重要形象秦瓊與敬德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陳曉文致辭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俗稱小年夜,正式拉開了過年的氣氛。”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陳曉文在活動致辭中提到:“本次展覽展出了傳統年畫作品150幅。以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傳統年畫項目産地為主,包括天津楊柳青、湖南灘頭、湖北老河口、四川綿竹、重慶梁平、陜西鳳翔、山西平陽、山東高密、河南朱仙鎮等全國18個傳統年畫産地。更選用春節期間廣受百姓歡迎的門神與灶王爺年畫題材,以專業的學術分類為支撐,並且邀請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年畫傳承人在現場演示年畫製作技藝。邀請社區居民進入展覽現場,同時也將展覽進入社區,促成年俗與年畫的回歸。”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致辭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從幫母親掃房説起:“幫母親掃完房,她説終於可以踏踏實實過年了。在傳統習俗中,掃完房要貼上年畫,營造一種歡樂的氣氛,喜氣洋洋迎接新的一年。年畫回歸也好,傳統習俗回歸也好,不僅僅是為了老年人的念想和精神寄託,更是對於年輕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啟迪。我們不僅要注重年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化價值,還要關注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社會功能,豐富其文化內涵,讓傳統文化具有當代的價值。年畫重回春節,也是傳統工藝和傳統文化重回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自信也能重回到內心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天津楊柳靑木版年畫傳承人張宏為觀眾現場演示年畫製作技藝
年畫製作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王晟航、張飛凡等人為觀眾現場演示年畫製作技藝
傳統年畫在過去的歲月裏,大量出現在各地鄉村市集和城鎮街巷,題材形式豐富多樣,酬神祭祖、娶妻嫁女、生子彌月、入塾讀書、拜師收徒、考試中舉、陞官授職、養蠶獲利、捕魚豐收、出獵平安、搬家遷居、謝醫挂匾等民俗活動中,都有傳統年畫不可或缺的點綴。
傳統年畫作為中國傳統春節文化中物質與精神合一的共同表達,是一種氣場,更多反映著中國人過節的精氣神。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展現新時代新風貌,新年畫作品以其豐富多樣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應運而生,為年畫回歸民間、回歸生活、回歸春節、不斷傳承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通過“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能夠營造貼年畫的文化氛圍,讓過年貼年畫成為一種時尚,吸引大家關注年畫,購買年畫,張貼年畫,讓年畫真正的回到春節,走進現代生活。
"讓年畫重回春節"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對於傳統年俗回歸的期盼。(圖文/孟媛)
秦良玉 四川夾江
戳刀門神 河北武強
平安吉慶 蘇州桃花塢 恭王府館藏
天津楊柳青年畫
騎驢鍾馗 蘇州桃花塢 恭王府館藏
戲曲門神 河南滑縣 恭王府館藏
帥將門神 重慶梁平
雙揚鞭 四川綿竹 恭王府館藏
紅地秦瓊、敬德 天津楊柳青
觀眾觀看作品
觀眾拍攝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