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追逐遠方,是什麼勾起內心深沉的鄉愁?
當我們回望歷史,是什麼成為記憶永久的存留?
每時每刻,我們被定格在無數個分鏡頭中,用那或長或短的一生堆積、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更疊。正如同攝影藝術家王福春鏡頭下的黑白照片:它們捕捉住一瞬,而無數張定格的瞬間又構成了一個流動疾馳的年代,就像一部黑白默片,上演人間百態,勾勒出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2019年1月16日,由伊順集團主辦的《我的家在東北》系列活動之王福春攝影展在瀋陽伊順藝術空間如期而至。展覽首次將王福春攝影作品中最重要的五個系列作品“黑土地”“東北人”“機車人”“火車上的中國人”“生活中的中國人”共同呈現,通過80余張黑白紀實作品記錄了東北人的生活面貌,突顯了東北地區的人文情懷和文化精神,同時也映射出改革開放40年內國人生活經歷的蛻變。
展覽開幕現場
王福春現場為觀眾導覽
“黑土地”系列作品
王福春作品局部
王福春作品局部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黑土地是我成長的沃土,那雞冠型版圖上的山山水水,是我心中永遠的牽掛。”王福春在開幕式上激動的説。的確,好的攝影作品首先要感動攝影師本人,才能感動更多人。在王福春的“黑土地”系列裏,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對於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以及他對一方人民淳樸、真摯的歌頌。“黑土地”反映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農村人民的生活面貌:炕頭、煙袋、嘎拉哈,壯漢們殺豬過年,老太太們圍坐炕上剝著玉米……王福春用鏡頭記錄著這片土地上正在消退的地方特色和風土民情。那看上去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域中,總是散發出黑土地人民樂觀、熱情的溫度,仿佛他們就站在觀者面前,哈一口哈氣都那樣真實。
王福春作品局部
在“東北人”系列作品前留影的外國友人
“東北人”系列是王福春在2000年後重返家鄉用8x10相機連續三年寒冬拍攝的作品。那遠離現代文明深居原始森林的鄂倫春最後狩獵人和不願下山到城市定居的鄂溫克馴鹿人;那開江捕魚的赫哲人;為開發北大荒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十萬轉業官兵;融入黑土地沒有返城的上海、北京知青;無霜期不足5個月,被稱為高寒禁區的“天然冰箱”和勇敢的冬泳人等都被王福春一一收入鏡中。“每一戶人家,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拍一次我的心靈都被深深地感染和觸動。我的眼睛常常含淚摸糊的,時常忘了撥插板、按快門…… 在情感交融中釋放我心扉的快門。”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機車人”系列作品
王福春作品局部
雖然是黑白照片的呈現,卻擋不住鏡頭中的明亮與熱烈。正如同本次展覽策展人那日松所言:“他拍攝的東北仿佛是最後的‘天堂’,白山黑水間那一張張笑臉,即使滄桑也依然純凈明媚。”
王福春的攝影生涯,離不開他和鐵路的結緣。“機車人”系列通過記錄赤峰、雞西段的蒸汽機司機、檢修工人,表達了藝術家對於鐵路工作者的深切敬意。
展覽現場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大哥大”的時代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筆記型電腦開始流行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手機走進千家萬戶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
“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作品,等待列車進站間隙下車抽煙的乘客
時間如同一列疾馳的火車,它所搭載的每一位乘客都共同書寫了時代與歲月。享譽國內外而屢次獲獎的“火車上的中國人”就是最好的佐證。40年來,王福春北上漠河,南下廣州,西奔格爾木,東至上海......乘坐列車幾千次,行程幾10萬公里,拍攝近幾10萬張底片,留下了人生旅途的豐厚印記: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高鐵,王福春用鏡頭記錄了綠皮車,藍皮車,紅皮車,白皮車的演變。早期車廂裏擁擠不堪的乘客,雜誌和畫報往往成為那一時代的符號;而當時間進入21世紀,照片中的筆記型電腦取代了紙質畫報,明亮乾淨的禁煙車廂門口守候著等待列車進站間隙下車抽煙的煙民,乘客臉上的燦爛和明媚抹去了昔日的迷茫徬徨……王福春攥著他的相機,在中國的鐵路上一拍就拍了40年,他坐著大提速的時代列車記錄下了一個時代——鐵路的變化,也是中國人的變化,他們共同鑄就和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歷程。
作品《高鐵穿越霧霾》與《共用單車之殤》
走出疾馳的列車,王福春同樣拿著他的相機深入到市井生活。“生活中的中國人”記錄了七十年代末年輕人學習英語的熱潮,八十年代新人結婚時的喜慶與羞澀;我們仿佛也能透過照片中的三洋錄音機聽到鄧麗君溫婉的歌聲,而腰間BP機一響,騎車人便突然停下來低頭查看的瞬間。延續至今, 拍攝于吉林的《高鐵穿越霧霾》和2018年的作品《共用單車之殤》逐漸拉近觀者記憶的距離,照片是社會的縮影,王福春善於通過那一瞬的捕捉,凝練出一個時代的主題。
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798映畫廊藝術總監那日松先生致辭
正如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798映畫廊藝術總監那日松先生所言:“在中國當代攝影的歷史中,王福春的作品就像一部無聲的影像通俗小説,在真實的記錄中,有故事有情節,幽默而不乏深刻,溫情中又帶著詼諧的批判,人生百態人情世故盡顯其中。”
的確,王福春的作品跨越年代而飽含溫度,繪畫美學與漫畫的幽默都潛移默化的融于其中。雖為黑白紀實,卻折射出笑容的明媚色彩;拍攝于零下30多度的林海雪原,卻傳達出東北人的真摯與熱情;駐足作品前,我們嗅到擁擠車廂中的汗味和煙味,卻也能聽到收音機裏傳出的時代歌聲;跟隨著一張張定格了的片刻,我們遊走在歷史的長河……
攝影藝術家王福春先生致辭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科技在進步,時代飛速發展,王福春用鏡頭捕捉著這個越來越快的當下,而他唯一堅守不變的是對生活的關切與熱愛,在巨變中安靜按下快門的滿足感。“我希望回歸到攝影術最初的階段,返璞歸真。無情節、無動態、無技巧的肖像式的手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高的攝影藝術表現形式,達到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音希聲的最高藝術境界。如同戲劇的高潮在無聲處;留有大片空白的中國畫,意在給人以想像的空間,”王福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的家在東北之王福春攝影展藝術沙龍論壇現場
伊順集團監事會主席邵會東先生致辭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柳軍先生致辭
據悉,東三省攝影協會同時出席當天開幕活動,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朱憲民,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工業攝影協會主席王玉文,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柳軍,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線雲強,吉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趙春江,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魯文,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卞永平,吉林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荊宏紛紛出席。
伊順文化藝術産業園外景
王福春為作品簽名
王福春獲得攝影類傑出貢獻獎
同時,展覽作為伊順集團《我的家在東北》系列活動也極大的推動了本地區藝術生態的發展壯大,為集團號召東北籍藝術家,企業家的回歸併推動大眾知家鄉、愛家鄉做出重要貢獻。在當晚由瀋陽市文化創意促進會主辦的第三屆“我的家鄉在東北國際藝術節”上,王福春獲得攝影類傑出貢獻獎。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26日 。
伊順文化藝術産業園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