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下午,AC Gallery群展“後浪”在798 AC Gallery開幕,此次展覽希望呈現90後一代青年藝術家的思索和語言。展覽匯集了蔡燦煌、陳軒榮、陳作、郭亞冠、葛雅靜、梁奧迪、孫一鈿、譚英傑、武子楊、楊牧石、張懷儒、張佳星、章煙朦,共13位藝術家。
AC Gallery群展“後浪”,試呈現90後一代青年藝術家的思索和語言。展覽匯集了蔡燦煌、陳軒榮、陳作、郭亞冠、葛雅靜、梁奧迪、孫一鈿、譚英傑、武子楊、楊牧石、張懷儒、張佳星、章煙朦,共13位藝術家。作品涵蓋了繪畫、攝影、雕塑、錄影和版畫等形式。在資訊碎片化的時代,青年藝術家擁有不同的個性以及待事物的方式,本次展覽將這些鮮活的“個例”融合在一起。
資訊碎片化的時代,每個年輕藝術家收到的資訊各不相同,同時篩選資訊為己所用的方式也完全不同。這種差異性有別於以往其他年齡段的藝術家,他們不想被刻板印象打上標簽、他們是有想法且勇於表達的一代。看似每個人的作品風格迥異,很難尋找之間的聯繫與共性,但是這恰恰構成了某種共性,有獨立的思辨能力並嘗試付諸於實踐。
陳作的作品內容定是在一些印象深刻的記憶片段中開始,畫面中的人型大多是沒有明確身份的,是為了某種情感的投射而選定的樣子和動作,他們在和周圍的環境關係裏形成一種感知的體驗。模棱兩可的地點,似是而非的人物,都指向一片精神的“灰色地帶”。這種不確定性、邊緣感也一定是藝術家大量情感交錯的匯集處。
陳作談到自己作品時講到了作品的創作背景,東南亞的國家、一些當地的物象,離開這個地方以後一段時間,記憶、和當下的連接。他描述的不是具體的物象,而是記憶與一類情感的當下體現。
葛雅靜喜歡在作品中將非繪畫材料與繪畫材料並置,呈現它們的衝突對撞。作品《Banana》本身作品具有符號化的象徵意味,是流行文化,葛雅靜將商品消費資訊附著于非繪畫和繪畫作品上,靈感來源於燕郊大街上角落裏隨處可見的招貼。
孫一鈿將那些原本製作粗劣、外形跼踀的塑膠充氣玩具變得精緻細,它們在講究的打光中投下充滿戲劇感的影子,神態生動。
武子楊擅于使用三維動畫、AR和VR等多種影像媒介進行創作。本次參展的作品以三維動畫做為主要的創作媒介,將當下不同的社會現象以一種新的方式加以融合與解讀。藝術家試圖用一種詼諧又不失嚴肅性的方式,去面對和回答傳媒和科技衍生出來的新權力所帶來的問題。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藝術家現場講解
藝術家現場講解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觀眾觀看展覽
AC Gallery群展“後浪”觀眾觀看展覽
觀眾觀看展覽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AC Gallery群展“後浪”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