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展出保羅·施耐德個展“Rule 32”

時間:2018-12-26 13:45:00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KAF x RA“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藝術家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瀋陽 K11購物藝術中心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個展“Rule 32”展覽現場

K11 Art Foundation與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共同呈現“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第二階段展覽K11 Art Foundation(KAF)與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攜手合作推出“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繼中國藝術家張恩利在皇家藝術研究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恩利工作室”駐留創作後,項目的第二階段邀請了畢業于皇家藝術研究院的藝術家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于瀋陽進行駐留,並於 2018年 12月 22日至 2019年 1月 22日在瀋陽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呈現了名為“Rule32”的展覽。“Rule 32”旨在探討以圖片記錄生活的方式如何逐步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並揭示生活中無處不在卻經常缺席的“存在感”。

一次關於“無圖無真相”的視覺實驗

網路社區 4Chan在網站使用規則的第 32條中寫道:“Pics or It Didn’t Happen(無圖無真相)”。在此次於瀋陽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舉辦的展覽“Rule 32”中,保羅·施耐德旨在從這句僅僅屬於當下的、簡單而聳動的話語為起點,開啟自己的藝術實驗——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紀實攝影師。攝影已經從一個捕捉特殊回憶的工具延展成了一個探索世界的方式,允許人們通過鏡頭體驗生活,並通過在網上分享圖片,精細地塑造自己的生活。

探索施耐德的過往創作,會發現這位 1987年出生的年輕藝術家擅長在創作中探索現成圖像與日常語言的交流屬性。他的創作中,設計元素、符號及簡易圖像即是其創作的語言及主題,而他也擅長在各種不同的空間中對於常見的符號圖像進行“轉譯”,生成新的意義與價值。對於自己的創作,施耐德曾説:“我在創作時經常會挪用剪貼畫、圖表以及聊天表情等元素來介入藝術實踐。通常被用來裝飾無聊 PPT的剪貼畫等元素在人們眼中是老土的、俗氣的,但在今天,它們則迅速成為了一種通行的‘世界語言’——它簡單易用,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讀懂這些符號,而我在創作中又為這些符號賦予了新的形式。”

藝術家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于瀋陽 K11購物藝術中心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

社交網路全球化下的生存關注

1925年,英國著名作家勞倫斯(D.H. Lawrence)曾經感嘆:“我們每個人都在用柯達(相機)的方式想像自己。”在全球化的網路時代,新一波的自拍文化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曾經在一篇討論自拍的文章中引用美國作家 John Paul Titlow對自拍的看法:“喜歡自拍的人通常希望從這樣的行為中獲得一種認同感。”這樣對於存在感與認同感的討論,正是施耐德希望在創作中所呈現的。“當施耐德告訴我,他想要在駐留期間以瀋陽的身份意識及當地文化為靈感,創作一組新的、大膽的作品的時候,我意識到他既是最適合瀋陽的人選,也是最適合 KAF駐留項目的藝術家。施耐德是我見過的最快決定自己創作方案的藝術家,這既源於他長期以來對於網路時代視覺語言的思考與關注,也源於他對於全球化的時代中人類生存狀況的關注。”本次展覽策展人、K11美術館部(北區)總經理、KAF教育與國際關係總監薛梅女士這樣説道。

KAF x RA“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藝術家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瀋陽 K11購物藝術中心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個展“Rule 32”展覽現場

通過在展廳裏佈滿相機貼紙,施耐德在此次創作中使用了極簡化與重復的藝術創作原則,以展示當今社會中,人們所處世界的規律。藝術家孤立並抽離相機——這個幾近普世的流行文化元素,並將此元素轉變為一個可被輕易辨認的圖像。在這個特定場域創作中,施耐德放大了作為物件以及符號出現的相機,並希望觀眾可以一同反思相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關於此次展覽,英國策展人、評論人Rachel Cunningham Clark認為:“自相機與手機合二為一以來,拍照成為了人們在生活經驗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成為了人們自身的延伸。在此次展覽中,扁平的相機形象由廉價、多彩的裝飾物點綴,這又將其帶入現實世界的語境中,指涉了一種人們與電子設備建立的感性聯繫。展覽環境歡迎人們拍照,將觀眾的角色轉變為在展覽中主要關注點的映照對象。”

深化國際藝術交流煥發城市活力

KAF與皇家藝術研究院攜手推出的“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的第二階段是 KAF在中國進行的最新駐留項目實踐,KAF希望能夠在這樣的合作中,強化中國與世界各國跨文化交流活動與跨學科研究實踐。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恩利是首位受邀參與“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的藝術家,他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頗具有傳奇色彩的人體素描室(Life Room)完成了全新特定場域創作,這件突破了文化、媒介和時間界限的創作在英國引起強烈反響,進一步構架了西方觀眾認知中國當代藝術的橋梁;同時,雙方的合作也進一步孵化了中國當代藝術與文化的軟實力,標誌著為期三年深度合作的精彩開端。KAF創辦人鄭志剛先生表示:“通過駐留合作,KAF旨在鼓勵並激發以不同媒介進行多種類型創作的藝術家們重新思考藝術與文化在網路時代乃至未來時代持續發展的方式。‘Rule 32’展覽拓展了 KAF與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合作的邊界,也為瀋陽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嶄新的提升。”

KAF x RA“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藝術家保羅·施耐德(Paul Schneider)瀋陽 K11購物藝術中心臨時 chi K11藝術空間個展“Rule 32”展覽現場

關於此次駐留,薛梅女士表示:“我們希望參加這個駐留項目的藝術家能夠與瀋陽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所交流,希望藝術家在其藝術實踐中創造一種讓人興趣盎然的參與體驗,藉此喚醒這座城市與公眾文化生活的活力。”KAF在對於年輕藝術家創作的不斷支援中,也進一步印證了“打造中國特有的當代文化”初衷,以及對於中國城市大眾審美提升的堅定責任感。KAF與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為期三年的“藝術家駐留交換項目”深刻地詮釋了兩間機構共同肩負的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對話使命,也將繼續激發項目中後續藝術家創作的活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