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次雁舍四季“飯局” 享一場藝術與美食之宴

時間:2018-10-21 23:53:2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策展人與藝術家在“飯局”上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吃是一種文化,而中國人的“飯局”文化更是飽含人生百態。“飯局”一詞起源起于宋代,“局”原為下棋術語,作“情勢、處境”之解,後又引申出“聚會”之意。

2018年10月20日,雁舍四季(前門店)本著“餐飲即藝術”的跨界理念,邀請黃勇、蔡永輝、江上越(日本)、羅旦、王東、張國亮等六位藝術家參與,通過油畫、版畫、雕塑等多種方式打造了一場以“飯局”為主題的視覺與味覺盛宴。展場以“四季”為線索,共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版塊,結合空間的中式風格,通過作品、美食、設計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把藝術融入生活,讓觀眾充分享受一場由藝術和美食共同呈現的盛宴。

展覽現場

出品人傅湘鋒與藝術家黃勇在現場交談

夏——黃勇的《食局》

打開的長卷上是一張張碼放整齊的撲克牌,與通常撲克牌上的圖案不同,A繪製的是酒,2、3為主食,4到6為素菜,7到J為葷菜,Q和K為餐後水果,由A到JOKER的順序54張牌排列開來,這樣看來倒更像是餐廳的功能表。這一套版畫作品是黃勇的《食局》,原作為色粉畫,按照中餐上菜的順序依次繪製,組合成了一桌好飯,食物色澤鮮艷,搭配著雁舍餐廳中的飯香味,讓人垂涎三尺。

作品中代表葷菜的牌

主食與素菜的牌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勇教授認為社會發展至今,食物的補給已不再成為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精神食糧的補給已提上日程,藝術正是這樣一種精神食糧。“局”在這系列作品中的隱喻較深,有食必有局。食物和牌局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

羅旦 《平衡系列6》 玻璃鋼彩繪 2017年

《平衡系列12》玻璃鋼彩繪 2017年

秋——羅旦的《平衡》與張國亮的《簡愛》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對於姑娘們來説最怕收穫的是貼上的秋膘。但只有瘦子才美嗎?羅旦作品“平衡系列”中的姑娘們偏偏就是胖胖得,豐腴的,一個個穿著芭蕾服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又優雅。豐滿的形象讓人聯想起盛唐時期的仕女俑,有中國古代傳統雕塑中內含的氣韻,表面的細節壓縮後,反而形成了一種由內而外的巨大張力,造就了飽滿連貫的形體。人物的面部是畫上去的,相較于極簡的身體,刻畫得比較精細,人物身上的紅色芭蕾服也是用彩鉛涂繪。

《平衡系列7》玻璃鋼彩繪 2017年

精細描繪的面部

作品系列名為“平衡”,大多時是一種暫態狀態,但羅旦想要追尋的是一種長久的平衡,想要達到長久平衡,則需要不斷地試錯、磨合,一次次在失衡的邊緣尋找默契點,將瞬間的平衡連成長久的穩定。在作品中,羅旦也在尋求輕盈與豐腴的平衡,動與靜的平衡,傳統與當代的平衡。

張國亮 《肥皂泡》 鑄銅 2016年

張國亮的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胖胖得,有圓球一樣的肚子,一雙細長卻很有力量的腿,形體反差帶來一種夢幻的感覺。人們常説“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藝術家説在他的雕塑中豐滿的肚子是現實,細長的腿是夢想,他夢想與現實結合,用理想的腿拖著現實的身軀前行。作品中保留了雕塑創作時的捏塑效果,一個個的小泥點組成了整件雕塑,正如藝術家所説“人生就像是一個一個小泥點一樣,堆砌起了整個的人生旅程”。

這幾件雕塑中的人物都戴著眼鏡長得很像藝術家本人,也戴著王冠,藝術家説“每個人要做自己的王,這是一種對夢想堅持的小符號。”人物吹起的氣球或者説是肥皂泡本來像是要破裂了,而他用金屬來塑造,讓其變得很堅固,代表對於追求夢想的堅定信念。人物拿著的手偶其實是經常用來逗寶寶玩的。張國亮的雕塑有一種童真感,像是從童話王國走出來的一樣,讓人看了忍不住嘴角上揚。

Fly 鑄銅 2017年

holp 鑄銅  2017年

張國亮談到:“《簡愛》系列的創作來自我的兒子,他的誕生給我的創作帶來了直接的變化。當我看到那個小生命,他的純凈格式化了我的創作思路,作品形象的變化依舊真實的體現我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做雕塑是生活的總結,我想讓大家在看到我的雕塑時,能重新體會到兒時那種簡單的快樂和幸福感。”

展覽現場

蔡永輝 《獻壽 布面丙烯 2013年

蔡永輝 《怡然》布面丙烯 2013年

冬——蔡永輝的新文人畫

冬天是四季中的最後一季,萬物在此時沉靜了下來。在這一部分展出了泉州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蔡永輝的作品。《獻壽》中描繪了一女子將壽桃獻給老者,旁邊有代表祥瑞的仙鶴出現,背景中有代表常青的松樹;《怡然》中一小童在吹笛,一文人側臥在竹林中聆聽。蔡永輝以丙烯創作國畫風格的新文人畫,創作風格穩定,常以獨到的中國意境呈現有關故鄉和世界的文化脈絡。

江上越在作品前

江上越 《相系列》布面油畫 2018年

春——江上越的《相系列》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一派生機勃勃。這一部分展出的是青年藝術家江上越的畫作《相系列》。在畫作中她描繪了包括畫家張曉剛、雕塑家展望、音樂家譚盾等人的肖像,這些人物都是參與她的藝術項目“誤聽遊戲”的人。她讓人們聽到非母語的一句話,然後再母語中找出相應的詞。比如説“yada”在日語裏是“不要”,在誤讀中,四川人聽會覺得像“要得”,丹麥人聽起來像“可以”。畫中描繪的正是他們聽到那句話的一瞬間。

《相系列》 布面油畫 2018年

日本的今村有策,參與江上越的語言交流遊戲

日本的會田誠,參與江上越的語言交流遊戲

江上越談到創作作品的初衷與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她出生在日本,小時候在美國華盛頓長大,後來去了巴黎,再回到日本,現在又來到了中國。“所以很多時候我會遇到語言的交流障礙,因此對於語言和交流感興趣。後來發現同一個國家的人也無法完全無障礙的交流。作品想要探討到底是聲音給我的資訊更多,還是表情給我的資訊更多,我一直徘徊于這兩者之間,想要探索聲波和光波之間交流的可能性。”餐廳在中國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交流場所,很多事情都會在飯桌上交談,這是中國的一大特點。由於語言的不同,巴別塔始終無法建立,差異和紛爭永遠存在,江上越在作品中思考人的交流與誤解,探討人和人之間溝通的可能性。

王東 《睡獅》 玻璃鋼 2018年

王東的創作擅長以傳統的造型語言營造出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風格沉穩凝練。展出的作品《睡獅》其實是他今年畢業作品的一部分。他談到畢業創作名為《Deja’vu》(即視感),是一種極為普遍的心理幻覺的極端形式。記憶是個體身份的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所有記憶都一定來自於過去的時間,就好比“我在過去準確地體驗過當下發生的事——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從未有過這樣的時刻”。這種類似“靈光”的感受被稱為即視感,使現實、夢境、記憶與幻覺的界限變得模糊,就如同體驗戲劇中荒誕而無法被即刻定義的真實。

貓與作品中的獅子一樣的睡姿

《睡獅》正是這一作品的延續,正在酣睡的獅子失去了威嚴與野性,好像還有點可愛,似乎也在模糊現實與夢境的界限。獅子沿著絲綢之路被作為禮物從安息國傳入中國,最早在石雕中出現是作為陵墓雕塑中儀衛石獸。王東以當代的眼光去看待,將威懾性質的石獅子改變為了更加貼近生活的形象。

 

策展人胡經緯與出品人傅湘鋒在現場交談

策展人:藝術介入生活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胡經緯與遲昭在談到本次展覽的策劃時,表示對於“非傳統”空間的處理本身給展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不同於配套齊全的傳統展陳空間,餐廳空間有著大相徑庭的規則和秩序。在布展過程中,既要為藝術作品盡可能多的添置射燈、展臺等專業展示設備,同時又需謹慎的置入這些設備讓其不至於影響正常的營業活動。此外,在空間的設計上,展覽動線的安排還要與室內設計師的思路、陳設傢具的擺放、食客流動的路線等因素有充分的結合,這便讓原本連貫的展示腳本需要面臨調整甚至舍去的境況。

活動現場

此次展覽所發生的地點則延伸到了日常的生活場景當中,見於推杯換盞與柴米油鹽之間。當然,這種展陳方式遠談不上創“新”,早有專門以“藝術餐廳”為標簽的空間,希望公眾從中以更自然、更輕鬆的方式接受藝術則是本次策劃的真實初衷。依靠藝術與美食的結合,試圖營造出一種多維度的感知方式。對於食客而言,品美食與看作品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幾乎同時彌散,在用餐過程中對展覽産生的印象和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人們品味美食的另一種補充。

雁舍藝術總監傅湘鋒在活動現場

雁舍藝術總監:美食與藝術融合

雁舍四季作為一家在北京地區久負盛名的餐飲機構,早已在國貿、王府井、三里屯等核心商圈經營多年。其室內空間本著自然溫馨的設計理念,邀請設計師為每家分店精心打造了不同主題的空間風格,並結合了“鳥”、“家”等意象進行特別延展,為空間帶來不同的燈飾和環境氛圍,為大眾餐飲提供了展示藝術品的前提。

雁舍藝術總監——同時也是本次展覽出品人傅湘鋒認為,“餐飲”本身便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同時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正如他所言:“餐飲即藝術,‘菜品’也需要像藝術創作一樣,不斷地反覆調試、修改和打磨,精益求精。”

活動現場

雁舍四季以開放真誠的態度對待此次展覽,除了邀請諸位藝術家外,還採用了花藝設計師付瑞華分四季為餐廳設計顏色各異的花卉飾品,中央美院畢業的陶藝師為餐廳特別燒制特色食具,等各種藝術形式參與本次“飯局”。

 聚散有時而四季常在,赴一場“飯局”體驗美食與藝術的盛宴。(圖文/孟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