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
9月10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報》、中國美術報網、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記憶之光——魯傑羅•薩維尼奧、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張譯丹四人展”新聞發佈會在中國國家畫院召開,宣佈該展覽將於2018年9月15至20日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
本次展覽由義大利美學家、哲學家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 Agamben)與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共同策展,屆時將展出來自義大利的魯傑羅•薩維尼奧、朱塞佩•莫迪卡和中國的唐勇力、張譯丹四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近百幅。
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參贊Franco Amadei 孟斐璇發言
“光”是繪畫中最重要的場所和介質,展覽以“記憶之光”為名,通過將中意雙方四位藝術家看似不甚相關,卻又有著隱秘聯繫的作品共置一室,以他們對超驗世界的觀照與賦形,來重申、恢復藝術的本心與真義。
光在中西方繪畫中不同的形態和共通的微妙是兩位策展人共同的興趣所在。吉奧喬·阿甘本認為,“對於畫畫的人來説,光不僅僅是照亮物體、讓形體可見的東西:光本身是在塑造有形物,使之存在、使之可以認知。光不僅僅存在於形體之外,而且穿透其中,賦予其生命和能動性。此次參展的四位畫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光的這種特性,以及光的存在形式。”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發言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則指出了四位參展藝術家的另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對超驗世界有著異乎尋常的迷戀,神秘地隱喻著不同畫面的精神指向,即:無論語言持何種形態,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通向了相似的目的地——一個超越表像、合於天造的超邁境界:魯傑羅·薩維尼奧的光塑之形、唐勇力的古今互滲圖像、朱塞佩·莫迪卡的神秘鏡像,以及張譯丹的山水秘境——它們近在咫尺,卻永遠無法抵達。”此次參展的四位藝術家都是朝向超驗世界日復一日跋涉的聖徒,在無限接近目的卻永遠無法抵達的旅程中領悟宇宙的秩序。
在現場接受藝術中國提問時,張曉淩繼續談到“光是一切事物的來源,沒有光,世界就一片漆黑。光作為主題,符合四位藝術家的精神追求,也符合藝術本質。此次展覽就是以光為主題告訴大家,藝術是唯一能夠帶著我們走向星空的道路,我們用光、用超現實世界來涵蓋整個展覽,對當代藝術有一個巨大的映照性。當我們今天被物質社會搞得昏昏欲睡時,當更多的藝術家投向現實、投向功力、投向市場、投向金錢時,希望大家能夠仰望蒼穹、仰望星空。”
藝術家唐勇力發言
藝術家魯傑羅·薩維尼奧發言
唐勇力這些年一直研究與探索中國畫語言、技巧和形式,並且對西方藝術的色彩、形式、結構也頗有研究。在他看來,敦煌壁畫的色彩、形式和造型的構成,現在看來非常現代,它的一些形式的表達與西方的很多繪畫是很一致的。他的創作吸取了敦煌藝術的很多因素,尤其是在技巧上借鑒了敦煌石窟經過千年演化後的剝落感,創造了一種繪畫語言。
魯傑羅·薩維尼奧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到:“儘管東西方在歷史、地理與文化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對於西方藝術而言,東方文化對萬物合一的追求也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對繪畫進行思考時,應當排除一切歷史因素及其演變,而始終將其看作精神與物質統一的可能性,我想,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偉大教化。”
藝術家朱塞佩·莫迪卡
藝術家張譯丹發言
朱塞佩·莫迪卡想要通過思考與冥想,捕捉在於空氣中、事物間的磁性張力。他認為排除任何干擾以明確從何著手,對作品的凝神觀察及與其直接的對話就顯得十分必要。他常常會把一幅速寫或是一張照片留在那裏,“我不知道它是否會消失在日常累積的紛繁圖像之中。有時,這個小小的記號會激發我的情感與思考,並促使我投入繪畫創作之中。”
張譯丹本次展出2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10幅新作,並首次展出雕塑作品。她認為,繪畫和人的成長過程差不多,都是逐步成熟和完善的過程。對於創作者而言,觀念和思想的創新是支撐內容創新的核心,觀念和思想有了轉變,那麼一切都會隨之變化。近兩年隨著不斷地積累,她把想像、經驗和記憶有效結合,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敘事體系。
此次展覽亦是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2018年度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第14屆義大利當代藝術日主題活動。9月12日將在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舉辦展覽相關介紹及學術活動。展覽開幕式當日將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以“當代繪畫的形而上學”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就中西方當代繪畫的哲學性探索展開討論。
現場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