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展出青海省31位工藝美術大師唐卡手繪精品

時間:2018-01-18 01:06:0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展覽開幕式現場

2018年1月17日下午,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舉辦的中國美術館對口支援青海文化建設扶持項目“雪域丹青 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 中共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建軍,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局長湯恒,文化部辦公廳主任熊遠明,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司長明文軍,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馬勝德,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王山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展覽現場

娘本《五大天堂》2003年110X500cm

鬥尕《白度母》2002年 95X70cm

青海唐卡藝術,發源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地區,歷史上這裡被稱作熱貢。唐卡,源於藏語的譯音,意為卷軸畫。青海安多唐卡繪畫藝術,最早可以溯源到西元10至11世紀,距今1000多年,多以藏傳佛教、神話故事、史詩等為創作題材,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點,因其風格工筆重彩、色調艷麗、造型優美、構圖精緻,被譽為“火一樣的安多唐卡”。幾百年來,在整個藏區、蒙古族地區以及印度、尼泊爾産生了巨大影響,享譽極高。唐卡的發展歷史,承載著高原的社會史、文化史、宗教史、藝術史、生活史,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展覽現場

十八世紀以後,大批熱貢藝人攜藝出遊,其足跡遍及四川、甘肅等地以及蒙古、印度和尼泊爾等國家,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繪畫作品,藝人在遊訪中博採眾長,吸收各家精華,最終形成了熱貢唐卡工藝細膩、色彩濃艷、富於裝飾性的獨特藝術風格。2009年,唐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卡是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歷史見證;同時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它也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件藝術瑰寶。

本次展覽以熱貢唐卡為重點,參展作品來自青海西寧市,玉樹、果洛、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共展出老、中、青三代31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手繪精品48幅,類別有彩繪唐卡、紅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種,既有傳統題材又有現代生活的創新內容,代表了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的新水準。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

更登達吉《釋迦牟尼生平圖》 2013年 111X85cm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在致辭中説:“中華民族偉大的自信是來自於多方面的,其中各民族文化的創造組成了大中華文化。唐卡藝術植根于歷史,植根于宗教,也植根于偉大的自然,特別是青海高原。它的山青、水秀、天空藍藍的,白雲朵朵,就像經幡一樣五彩繽紛,充滿了美,充滿了青海人民純樸,對美好的嚮往。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不僅是對青海文化事業的支援,更是對整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支援。我們看到從青藏高原到中國美術館的藝術高峰,所有的唐卡藝術家們真正懷著一種嚮往、懷著一種追求,特別是懷著最美好的藝術理想,創造出這些美麗圖畫,這種美的心靈映照著青海大地的美,映照著青海大地上的人民勤勞樸實的美。”

現場工藝美術師創作唐卡

扎西尖措《水月觀音》2016年125X125cm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唐卡藝術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援下,在各界的熱情關心下,青海唐卡藝術和唐卡産業得到快速發展。據文化部門統計,目前青海省唐卡繪畫藝術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點産業,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0、11、18號廳,將展出至2018年1月28日。展覽同期,青海省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唐卡》也將於1月17日、18日晚在保利劇院上演。

部分展品:

曲智《資糧田 》2012年130X87cm

當周家《地藏王菩薩》2015年108X82cm

羅藏旦巴《大威德金剛》2016年78X110cm

桑鬥合《白度母》2007年110X90cm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