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藝博將於12月在香港公展 水墨從本土走向國際

時間:2017-11-07 16:28:07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發佈會現場

水墨,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徵,自近現代以來開始步入歷史性的現代轉型期。由於視角、身份和地域的差異,水墨陸續展現出不同的面向和發展,越來越突破傳統的定義和界限。

有沒有想過,“水墨”這樣一個古老的東方詞彙,會與藝博會並置,成為香港一大藝術盛事。許劍龍就是這樣一個敢想敢做的人,他作為水墨藝博Ink Asia的總監,創立了這一全球首個以現當代水墨為主題的藝術博覽會。

 

水墨藝博總監許劍龍

2017年11月6日,水墨藝博2017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召開新聞發佈會。許劍龍總監談到,水墨藝博創立三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打造水墨品牌,制定水墨藝術發展的生態,並在國際藝術市場展開交流對話。依託香港這一獨特的地緣位置優勢,水墨藝博致力於推動亞洲水墨的相互了解,以及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為正在進行現代性轉折的水墨藝術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國際性舞臺。第三屆“水墨藝博”也將一如既往,向大眾展示不再局限于利用傳統宣紙和筆墨等創作媒介的水墨藝術,讓收藏家、評論家、學者、媒體及藝術愛好者能夠以開放的視角,一同見證當代水墨新的形式與可能性

墨齋畫廊總監雷澄泉

作為當代水墨藝術領域的代表性畫廊,墨齋畫廊總監雷澄泉介紹了它的經營理念、發展方向和代理藝術家作品的概況,並簡述了近年來水墨藝術市場的變遷。他提到,墨齋畫廊的三位創始人都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很愛中國文化,也想要幫助中國藝術家進入全球平臺。近年來不僅是國內水墨藝術市場,全球藝術市場也將目光逐漸從傳統水墨藝術向新水墨聚焦轉換,在此背景下,水墨藝博這樣一個平臺的出現便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水墨藝博對學術的注重也與墨齋的創辦初衷不謀而合

墨齋策展人楊浚承

墨齋策展人楊浚承從本屆水墨藝博的主題“水墨和抽象”出發,講述了對於這一主題的理解。他認為,抽象的概念與西方現代史關係密切,是現代繪畫對傳統繪畫的叛逆,也是與自然的脫離,也是對於藝術媒介的回歸。雖然看似抽象與水墨沒有直接關聯,但在水墨中確實有很多抽象元素,如八大山人的寫意水墨。在這次水墨藝博中,將帶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來對“水墨和抽象”的主題繼續展開探討。冰逸用音波和水波的互動來創作作品,泰祥洲運用宋代山水技法來描繪宇宙景象,黃致陽將書法技法提煉出來去體現微妙的宇宙力量,楊詰昌80年代的實驗性作品近似于抽象畫,李津受到西藏精神和氣氛的影響也畫了一批比較抽象的作品。


楊詰昌 無題 1987 水墨紙本 墨齋 北京


李津 生生不息  2017 水墨紙本  138 × 69 公分 墨齋

《庫藝術》出品人江濤

作為水墨藝博的重要媒體夥伴,《庫藝術》出品人江濤簡述了從2015年以來與水墨藝博的合作歷史,並分享了今年的合作學術項目,將出版發行《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還將於2017 年11月11日及12月中旬還分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香港水墨藝博會場共同舉辦兩場名為“SHUI-MO”的當代水墨藝術論壇,並期望通過策劃這一系列的活動,對“水墨文化”進行一次全新的、既非“西方話語”又不落入“傳統範圍”的審視與解讀。《庫藝術》執行主編于海元則強調了,希望能通過此專題圖書的出版及一系列相關活動,為當代水墨帶來全新的語境和更加深入的專業探討。

發佈會現場

策展人、藝術學者夏可君

作為《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的學術主持,策展人、藝術學者夏可君講述了當代水墨面臨的複雜局面,從西方美術館近年來舉辦的幾場大型水墨藝術展顯現出來的問題著手,提出了幾類可能的解決途徑,並將“水墨”作為一種獨特的媒介和材質在今天這個時代所應該具有的真正價值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藝術家李津

藝術家戴光鬱

藝術家戴光鬱回憶了自己從一開始比較排斥關於水墨藝術的討論的半隱居狀態,到主動參與其中並受益良多的整個歷程;藝術家李津則從個體實踐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並闡明瞭從自我出發,挖掘藝術本質的重要性。

本屆水墨藝博將延續過去兩年的50個參展畫廊名額,以小型規模將內容優化,力圖做到精益求精。在傳統水墨作品之外,還將有大型公共裝置在會展中心中展出,水墨藝術不僅在紙上,更超越傳統限制,尋找新的突破與發展。此外,展出的作品還將以非水墨媒介來表達水墨精神,從市場角度出發,解讀水墨的全新發展路線。

第三屆水墨藝博將於12月15至1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B展覽廳公展,並於12月14日舉行貴賓預展及開幕酒會,屆時將邀請中、日、韓、港臺地區和歐美的批評家、畫廊主、策展人、藝術家們共同參與。

發佈會現場 

黃孝逵 尼加拉瓜瀑布 2016 設色紙本 水墨創意會 香港

王冬齡 落地書法屏風 2017 塑膠彩 膠片 漢雅軒(香港)

徐永進 反者道之動 2016 水墨紙本 意識畫廊 台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