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將於香港、美國兩地舉行研討會 賀貝聿銘百歲壽辰

時間:2017-10-12 15:55:46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貝聿銘

適值貝聿銘百歲壽辰,香港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將分別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建築學系,聯合舉辦“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是次研討會分兩場舉行,並獲深圳市創想公益基金會資助。屆時,一眾知名學者將以全新角度探討這位殿堂級大師的一生及其作品。兩場研討會將分別於2017年10月12至13日在美國麻省康橋(哈佛大學),以及于2017年12月14至15日在香港(香港大學)舉行。

儘管貝聿銘設計了多座經典建築,如華盛頓國家藝廊東翼(1968–78年)、香港中銀大廈(1982–89年)、巴黎羅浮宮金字塔(1989–93年),卻鮮有關於他的完整學術理論研究。他對文化整合及純幾何之美始終如一的興趣最為人熟識,亦成為其作品的標誌特色。在長達六十載的建築生涯中,他與二十世紀中葉至晚期建築史上多個關鍵時刻緊密相連,並與更廣闊的範疇互為關係,為外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海報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將會涵蓋建築與都市設計,橫跨美國、亞洲、歐洲及中東等地,以形式、空間、社會、文化、地緣政治等角度重新審視貝聿銘的傑作。從貝聿銘有切身聯繫的兩個國際交匯點──中國/香港及美國/波士頓──出發,兩場研討會相互緊扣,雲集超過30位講者,包括透過邀請及公開招募參與的學者、同業、貝聿銘的同事及朋友。

M+設計及建築主策展人陳伯康先生表示:“貝聿銘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惟外間對其舉世知名的作品認識不深。我們希望為其提供全新和更深入的了解,藉此向一代建築大師致意。除了純幾何之美以外,貝聿銘的作品其實有更多層次尚待發掘。M+一直以不同角度探討建築論述和視覺文化,而貝聿銘是一位源於中國、植根美國、立足全球的建築師,這等身份讓他成為M+的重心人物。”

M+行政總監華安雅女士就是次研討會表示:“自始以來,M+致力通過與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造者、機構以及其他團體合作,發展和促進全球的博物館文化。我們很高興能夠與兩所最為國際認可的權威學術機構—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合作,一起籌辦“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

2017年10月12至13日(麻省康橋)

美國麻省康橋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

Gund Hall

Piper Auditorium

講者:

Daniel M. Abramson、André Bideau、Edward Eigen、Annette Fierro、賴德霖、Stuart Leslie、Thomas Leslie、Bill Pedersen、Leslie Robertson、羅坤、Brett Schneider、Janet Adams Strong、王蕾、Yvonne Szeto,以及Kellogg Wong

2017年12月14至15日(香港)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

鈕魯詩樓KB419室

講者:

Barry Bergdoll、張晉維、曾若暉、張永和、陳丙驊、Thomas Daniell、杜鵑、黃明威、關晟、林兵、Linfan Liu、Eric Mumford、Kamran Afshar Naderi、貝禮中、Sara Stevens、曹慰祖、吳光庭,以及楊敏德

更多有關詳情,請瀏覽: www.mplus.org.hk/rethinking-pei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