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平線到心湖——孫蓉芳以iPad作畫呈現當代生活及創作方式

時間:2017-08-21 19:37:41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藝術家孫蓉芳(Funky Sun)與其作品合影

«阿拉斯加病人»中有一句話這樣寫到:“遠方的地平線與心湖的底面一旦溝通,感覺生命頓時順暢起來。”孫蓉芳(Funky Sun)就是這樣一個對生命體驗細膩,以獨特自在的方式生活並創作於世間的行走者、藝術家。2017年8月20日,孫蓉芳個展《從地平線到心湖》在ICI LABAS藝棧空間開幕,現場展示了由其創作的38幅iPad繪畫作品,用科技與藝術的互動相融為這個初秋的798帶來一抹亮色。

展覽開幕現場空間

藝術家現場演示iPad創作過程

“我有時會調侃説,自己就是個‘搓玻璃的’”,談及iPad創作,孫蓉芳調皮一笑。的確,用專用筆或手指在iPad的螢幕上滑動、選擇,就像是在“玻璃鏡面”上的加工製作。相對於傳統布面油畫或紙上水彩、水墨等方式,iPad創作顯得更加便捷——“在各地行走,不再受畫架或桌面的束縛,只要一個iPad,就可以隨時隨地記錄當時的所見所聞,這是科技帶給我的便利,它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傳統創作方式的一些客觀制約和束縛。”而對於創作本身,孫蓉芳強調自己對材料並沒有過分糾結,更多的是對於內心和本質的思考。

孫蓉芳都市題材系列作品

孫蓉芳居於北京二環衚同,一年中也會花上幾個月去遊走世界。“這和‘旅遊’不是一個概念,是一種生活方式,走走停停,就像把自己鑲嵌到異域中,別樣的風土人情。”她愛行走,愛寫作,愛與有緣人聊天,並像習慣一樣把這種有味道、有故事的生活狀態用繪畫記錄下來。在孫蓉芳眼中,自己是個“藝術+”,雖然與“藝術家”同音,但她更強調身上不斷疊加的屬性,這些疊加來源於自然、來源於世間的遊走與領悟。

駐足作品前欣賞的觀眾

展廳現場,作品記錄了藝術家遊走世界的足跡與心路

展覽現場,觀眾也被她帶入不同的境遇:或是尼羅河畔,或是武當山間;或是阿斯旺小島上的漁民,或是某個都市燈紅酒綠的夜色……人間百態,世間萬千,或近或遠,卻都又歸於心間。正如藝術家本人所言:“走得越遠,就越接近於本質。繪畫的創作就如同冥想,運用自然的力量,當自然與內心無限靠近,就會更加接近本質。”

南尼羅河 2017 哈內姆勒藝術微噴

西行系列·紫色調的風景·2013 哈內姆勒藝術微噴

都市系列·東岸·2017 哈內姆勒藝術微噴

的確,孫蓉芳的作品雖然畫面顏色亮麗,以一種快節奏的方式呈現出極具現代感的視覺體驗,但她並未遺落絲毫對於生活和自然的細膩感受。她選擇以一種與當下最“接地氣”的創作方式去流露內心世界,為觀眾呈現一片別樣的“心湖”。自然是創作的源頭和根本,孫蓉芳也格外尊重自然的給予——她特別選用了擁有400餘年歷史的德國哈內姆勒公司Museum Etching收藏級藝術紙做微噴用紙,其原因正是因為這家老牌紙業的環保品質,據説,該紙廠周圍的清泉至今仍是無污染的飲用級別。

Modernista-2015-哈內姆勒藝術微噴

西行系列·門布鄉·2013-哈內姆勒藝術微噴

藝術家孫蓉芳接受媒體專訪

現場觀眾談及觀展感受,認為這是一場十分“接地氣”的藝術展覽

“我的平板電腦成為了我的移動書房,這裡有紙筆、書桌、書櫃、工作室,甚至是交談的‘客廳’。它伴隨我行雲流水穿越不同時空文化的碎片,它也提供不同的筆觸和顏色:油墨、素描、碳棒、油畫棒等等。時間久了,觸感也更敏銳,通過不同的繪圖軟體將感受滲透進畫面中——它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便捷而隨性。”

現場觀眾拿起iPad畫板與之互動,嘗試科技帶來的便捷創作方式

 孫蓉芳通過她獨有的方式和視角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可能性:科技不僅不會泯滅情感,更能成為人類情感更加有效的傳遞載體。無論是都市裏夜色酒吧的一角,還是寧靜高原的聖湖,或是旅途上偶遇的有緣人,孫蓉芳像一個遊吟的詩人,與時空邂逅,用色彩和線條在ipad上傾瀉著自己的情感,記錄著生活中的點滴故事。想必,這是一種挑戰,亦是對“當下”的一種致敬。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7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