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大美天地,青海省國畫作品展在國家畫院開幕

時間:2017-07-22 11:14:1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現場嘉賓與藝術家合影

7月21日,由中國國家畫院、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主辦的“新中國美術家系列——青海省國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的作品,打破了人們對青海繪畫的刻板印象,以緊跟時代的表現力和具有地域特點的感染力展示出青海新中國美術家的面貌。

危聳的皚皚雪峰,遼闊的高原牧地,多彩的民族文化,造就了青海鮮明的地域特色。青海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它孕育出沉靜與深沉的氣質。此次7位來自青海的美術家李忠盛、張海鴻、張權、袁宗福、郭子源、徐子清、劉晨曦,不僅帶來表現西部和青藏高原神奇博大、高原人豪邁粗獷的精神風貌,同時,呈現出新穎獨特的藝術語言。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開幕式上致辭

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副廳長王海紅致辭

如今,在價值觀、審美觀日趨單一、貧乏的文化語境下,能否保持具有時代精神、不斷創新,同時又堅守自己的地域特色和個性創造的藝術道路,成為藝術家們共同的課題。從展出作品可以看出,青海的美術家們致力於詮釋“大美青海,大美天地”的藝術理念,力求貼近生活與自然,多層次、多方位描繪青藏高原,作品尺幅大、數量多,但楊曉陽在與藝術家們交流時指出:“認真對待固然是好,但過分製作會使畫面喪失偶然的生動效果,創作時要發揮宣紙能創造意料之外效果的特性。而且藝術家要從美術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避免讓這個問題形成風氣。”

楊曉陽為青海美術家頒發參展證書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活動作為當代中國美術檔案梳理系列的一部分,是新時期以來中國美術界的一項重大工程。從實踐來看,無論對於藝術家的推出,還是對藝術家個人專業水準和思想建設的促進,以及對各省的美術人才培養及後續人才激勵都起到了一流的作用。實施過程中,不僅為新中國美術家提供平臺,而且在一次次的展覽和學術交流中,能夠發現美術創作中的弊端,並且及時做出調整,起到把握美術發展方向的作用。

現場嘉賓為開幕式剪綵

隨著青海畫家對高原生活情感積澱的增厚,加之受到當地民族文化潛移默化的滋養,他們越來越注重開掘繪畫題材的審美價值,繼而追求地域文化深久的底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紀連彬認為,雖然人們認為地處西部的青海在美術發展上可能會滯後,但從此次展出的作品來看,青海藝術家們在藝術語言的創造上與美術發達地區是同步的,是走在前沿的。

面對日新月異的藝術思潮,新中國美術家們理應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堅守自己的地域特色,這才是藝術家們所應具備的文化自信!就像藝術家代表張海宏所説:“我們高原的藝術家們將站在更高的起點,創作出無愧於時代和家鄉的優秀作品!”

當日,參加開幕式的嘉賓還有,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副廳長王海紅;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趙衛,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兵;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藝術處處長焦瑜;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秘書長劉建,創研部主任何加林,辦公室主任喬宜男,美術館館長陳風新,外事辦主任張楠,創研部副主任趙培智,教學培訓部副主任邱雷;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創作院院長李海林;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吳建科;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邢少臣、李曉柱、張桐瑀。

展覽作品:


高原的禮物(179X98cm)

名稱:辯經  規格:69x138cm材質:紙本工筆重彩

暮鼓祥天

聖域吉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