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2017年1月12日下午,“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從今天開始,觀眾便可以在國博的北11展廳觀看盧浮宮此次帶來中國的126件(套)珍貴藏品。從一個展廳到另一個展廳,觀眾能夠跨越漫長的世紀,領略到今天盧浮宮的誕生歷程以及世界不同文明的魅力。
展覽現場
雕像殘片:馬頭 阿提卡 約西元前510-500年 大理石 高:53釐米,寬:64釐米,厚:23釐米 (圖片版權所屬:盧浮宮博物館希臘、伊特魯裏亞及羅馬文物部)
在中國人的心中,盧浮宮可以算是知名度最高、最讓人嚮往的博物館。法國人是世界上最珍視美與文明的民族之一。與中國的紫禁城一樣,盧浮宮也曾經是王室的宮殿、王權的中心、城市發展的起源地。
17-18世紀盧浮宮與杜伊勒裏宮木製模型
弗朗索瓦·吉拉爾東 (特魯瓦,1628-巴黎,1715) 古羅馬皇帝裝束的路易十四騎馬像 塑像:青銅;底座:烏木,銅和黃銅的細木鑲嵌,包金銅 高:60釐米,寬:55釐米,厚:39釐米 (圖片版權所屬:盧浮宮博物館工藝品部)
從盧浮宮的大門向公眾敞開的那一刻起,它真正變成了人民的博物館。
不同於以往國博引入的專題性強一些的海外博物館大展,本次展覽實際向中國觀眾展現了盧浮宮是如何從一座皇家禁院演變為一座公共的屬於全人類的博物館,以及其歷經歷史沉澱所積累下來的豐富館藏。展品來自盧浮宮博物館八大藏品部和歐仁•德拉克洛瓦博物館,重現盧浮宮從始建之初,歷經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拿破侖一世各歷史王朝不斷豐富的王室收藏。
展覽現場
今天盧浮宮博物館的收藏最初源自王室藏品。在瓦盧瓦王朝時期,弗朗索瓦一世醉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和北歐精緻的寫實主義流派。從他開始,法國歷代君主都通過訂制和購買藝術作品,表現其個人藝術品味。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則以油畫、素描、工藝品和古代文物為主的大量藏品構成了盧浮宮博物館藏品的核心部分。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萊頓,1606年-阿姆斯特丹,1669年) 三幢茅屋的風景畫 1640年 腐蝕與鋼刻版畫;試版(第三) 高:16.2釐米,寬:20.2釐米 (圖片版權所屬:盧浮宮博物館素描版畫部),愛德蒙·德·羅斯柴爾德收藏
18世紀,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知識分子和哲學家的角色日漸重要,關於藝術創作、文化遺産保護與豐富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明確。此時,將王室收藏聚集到盧浮宮並使之成為“國家收藏”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國王的珍藏不僅僅是國王的私有財産,而是國家寶藏。1815年拿破侖一世在滑鐵盧戰敗,拿破侖博物館對名作的收集也隨之畫上了句號。反法同盟要求法國歸還其掠奪的藝術品,同時,歐洲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保護自己文化遺産的重要性。拿破侖的繼任者們也都十分熱心擴充盧浮宮的藏品,從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到路易•菲利普,從第二共和國、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到第三共和國,無不如此。整個19世紀,盧浮宮逐漸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時也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既是國家權力的象徵、歷任國王的宮殿,又是藝術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萬國博物館。
展覽現場
讓-奧諾雷·弗拉格納爾 (格拉斯,1732-巴黎,1806) 步入魔法森林的雷諾 約1761-1765年 布面油畫 高:72釐米,寬:91釐米 (圖片版權所屬:盧浮宮博物館繪畫部)
赫努塔奈布的巫沙布提俑 發現地點不明 新王國拉美西斯時期,約西元前1295-1069年 木製,彩繪 高:19釐米 (圖片版權所屬:盧浮宮博物館埃及文物部)
進入20世紀,盧浮宮豐富自身館藏的途徑越來越多,來自私人收藏家的慷慨捐贈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對世界不同地區文明文物與名作的擴充。
展覽現場
“歷史上,盧浮宮對古代藝術非常推崇,直到今天它幾乎囊括了人類所有文明的發展階段,但是盧浮宮並不拒絕現當代藝術,我們今天仍然在與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藝術家合作,諸如安塞姆·基弗、塞·湯姆佈雷等現當代藝術家都曾經以他們的作品,運用現當代藝術的口吻和語言與古代的藏品在盧浮宮的環境裏進行過深刻的對話。盧浮宮是一座活的歷史,這是非常重要的。”展覽策展人、盧浮宮博物館歷史部主管Néguine Mathieux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説。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可以説,展覽從審視自己的角度,發掘了盧浮宮建築群的變遷與王室以及各個時期權貴、藝術家、收藏家之間的關係,展現了盧浮宮不斷發展與不斷充實藏品的方法,更是一次美與歷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