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德首次個展在京開幕 呈現回鄉路上的三重意義

時間:2016-11-20 19:05:3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眾嘉賓合影


2016年11月19日下午三點,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北京圖文天地文化集團承辦,王魯湘先生擔任學術主持,盧新華教授擔任策展人的“回鄉路上——劉巨德藝術作品展”開幕式在北京798藝術區的聖之空間畫廊開幕。這次展覽是劉巨德教授在國內首次個展,本次展覽也是劉巨德明年在中國美術館大型個展的預熱。本次展覽作品涵蓋了水墨、油畫、陶藝、青銅、玻璃等多種門類創作的作品,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劉巨德新近創作的一組陶藝作品,簡約古樸,渾然天成。劉巨德早年在工藝美院陶瓷專業學習,這組陶藝作品也在專業意義上對應了回鄉的主題。

出席本次劉巨德個展開幕式的嘉賓如雲,包括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尚剛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等文化藝術界名家,以及798藝術區管委會書記張國華、北京圖文天地文化集團董事長謝宇波等其他眾多嘉賓。


清華美院教授劉巨德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學術主持王魯湘、策展人盧新華、北京圖文天地文化集團董事長謝宇波,本次展覽藝術家、清華美院教授劉巨德分別在開幕式上做了發言。劉巨德在展覽開幕式發言中用了幾個“幸運”來回顧自己幾段重要的人生經歷,以及對自己藝術生涯具有重要影響的人,對包括自己的恩師龐熏琹先生、吳冠中先生和自己的夫人鐘蜀珩表達了深深的感謝。

回鄉:“要想創新,必須要回到源頭”

在中國畫壇上,劉巨德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人謙和低調樸實。他幾十年來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默默耕耘,在近七十歲時才舉辦了自己的個人展覽,這也是他對待自己的藝術極為嚴謹之處。

他接續的文脈,來自林風眠、龐薰琹、吳冠中系統。這派畫家以開闊的國際視野,比較中西異同,繼承傳統精神,融匯西畫現代因素,表現中國韻味,尤其重視藝術的形式美,在藝術探索中,在體現傳統哲學的畫論研究中,“邊傳邊統”,走向中國文化的最深處。劉巨德則是這一派在新時期的優秀後繼者之一。


展覽現場上的陶藝作品





劉巨德擅長水墨畫、油畫、素描、裝飾繪畫、插圖,也創作過陶藝和雕塑。開始,他的水墨畫把師輩的形式美探索與文化尋根相結合,融匯寫實和寫意,既乙太極陰陽的傳統哲理引領作畫;也抒寫濃郁的鄉情。

近十年來,他開始在同一作品中把上述兩種努力結合起來,而且賦予了遷想妙得的象徵性和寓意性。在創作中,他不是被動地描繪客體,也不是一味地自我表現,而是以生命體驗生命,在大氣、簡約、微妙的藝術實踐中,體悟天地之道,亦即把藝術的創造看成“天人合一”的實現。他的這種藝術觀,不是機械地形式服從內容,而是追求神與形、氣與象、道與技的高度統一。

劉巨德強調:“要想創新,必須要回到源頭”,也就是以逆流而上的精神領悟傳統,對此他稱之為回鄉,他説:“我的繪畫創作一直在回鄉的路上,回到童年的故鄉、文化的故鄉、宇宙的故鄉、子宮的故鄉。”“第一階段是找尋童年和文化的故鄉,……第二階段是尋宇宙和子宮的故鄉。”

他的回鄉之論概括了多種關係,包含自然與文化、個體生命與宇宙大化、境界格調與肌體手眼,也可以説是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進一步闡發。近年學者研究,張璪的這句名言實際與佛學的禪宗相關,豐子愷也説:“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那接近之處正是精神的超越與靈魂的安頓。

眾專家評説劉巨德藝術

展覽現場的多位嘉賓對劉巨德的藝術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在開幕式發言中透露了劉巨德先生在學術方向上的追求,比如多年來劉巨德在關於“中西繪畫和藝術生命精神的比較研究”課題研究中認為,只有在文化比較研究中才能深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特徵,並且要善加保護、利用、研究,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共通性;藝術來源於外界客觀和精神主觀上的融合統一;藝術、生命和生命精神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學術主持王魯湘在開幕式上致辭





學術主持人王魯湘在開幕式上發言首先回顧了他于上世紀80年代在電視劇劇組《河殤》與劉巨德相識共事的往事。接著他解讀了展覽中“鄉”的多重意義,第一層就是親情意義上的“鄉”,即自己的故鄉,第二層意義的“鄉”是文化意義的“鄉”。第三層意義是哲學意義上的“鄉”,即宗教意義的“原鄉”,他認為劉巨德是一位思辨型藝術家,他對宇宙的本源,生命的關懷,對藝術家的終極使命一直進行著積極的思考,而這層意義“鄉”也即是藝術上的真善美。


策展人盧新華在開幕式上致辭





策展人盧新華認為劉巨德的藝術體現了精神的回歸,人的生命和詩意的探索。劉巨德的繪畫從筆墨語言形式上有一種內在生命的張力、盎然的生機。通過對生活的表達,筆墨體現了向傳統精神的回歸。另一方面筆墨伸向了生活的深處,這個深處就是震動他靈魂的題材和意境以及詩意的追求和存在的境界。


中央美院教授孫景波在開幕式上致辭





孫景波教授是劉巨德多年的好友,在開幕式上他首先深情回顧了他在文革期間與劉巨德在雲南一起生活工作的故事。他評價劉巨德是一位非常有眼光、有藝術靈感的藝術家。他對劉巨德藝術的評價是“盡精微而致廣大”,在大氣粗曠的格局下隱藏著微妙的細節呈現,無論是表現多麼簡潔的物像,一個馬鈴薯還是盤子裏的一條小魚,都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同時劉巨德在彩墨畫、油畫、雕塑、玻璃、陶藝、插圖、詩歌等各個藝術領域,都勇於嘗試潛心研究,表現出了該材質語言的獨特魅力,在藝術工具、材料、形式上劉巨德的創作是沒有邊界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認為劉巨德的作品中無論是繪畫和陶瓷作品都非常簡約生動,色彩很單純,墨也運用的非常好,最後形成的整體感覺非常有生命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池瑜教授認為劉巨德在藝術上繼承了清華美院的傳統,即繪畫和工藝實用藝術相結合,非常重視藝術形式感的探索,在畫面上強調繪畫的平面性和裝飾性的結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夫也教授認為劉巨德的藝術既有中國傳統的內涵,東方的氣韻,同時又有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要素,在東西方藝術融合上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他的繪畫很適合當代人欣賞,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馮秋子女士認為劉巨德是一位藝術大家,他的藝術是對自然深厚的敬重與敬畏,是生命與自然的融合。以“無形”凸顯了“形”的力量,內容並非著意但內容卻給出了強勁的刀刻一般的烙印。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16年12月4日。

展覽現場


開幕式上的眾嘉賓
盧新華、劉巨德和王魯湘合影
劉巨德為觀眾講解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劉巨德部分代表作品


女畫家 陶瓷-50×25×28(cm) 2016年
雙壽 水墨紙本設29x60(cm) 2016年
水仙 水墨紙本設 29x60(cm) 2016年
舞蹈家 水墨紙本設色 120x69(cm) 2013年
九龍山 墨紙本設色 141×362(cm) 2011年
長嘯 青銅 11x32x56(cm)2016年
白鴿 陶瓷 18x38x58(cm) 2016年
生命之光 局部
無題 玻璃 13x12x11(cm) 2014年
諾子 陶瓷 60x40x40(cm) 2016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