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養心神,沉醉花陰:顧靜水墨作品展在北京舉行

時間:2016-10-16 18:47:31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畫家顧靜工作照

2016年10月15日,在北京798藝術區橋藝術空間,舉辦了一場很養神的展覽。

展覽名稱為“醉花陰—顧靜水墨作品展”,作品的主人顧靜是一名高校美術教師。但是雖然身在高校任教,創作的作品卻別具古典氣息,並無多少學院程式化語調。


天仙子-24X43-絹本
 

看到這個展覽的名字的時候,多數人都會想像是一場現實主義的擺拍式場景、實物的描繪,但是在真正走進展館看到作品以後才發現,畫家想訴説的並非是那些外在虛浮的樣式主義。在展覽中,作品被轉換成了畫家內在思想和心緒的承載體,在把眾多作品放在展廳的時候,展品就化身成了一個個思想符號,整體營造出來的文化意境和氛圍,才是畫家要傳達的心境,這也同時也暗合了展覽的名字----“醉花陰”,這個讓畫家沉醉的古典意境。


小重山-52X130-絹本.

眾所週知,歷史上以詩詞入畫的傳統,古已有之,在宋朝徽宗年間更是有畫院以詩詞取仕的明確記載,中國傳統繪畫在宋代達到一個高峰也是和宋代文化的大發展有很緊密的聯繫,所以傳統文化對學習中國畫有十分重要滋養。不過這種好的傳統放眼當今的社會裏已經很少見了,大多數中青年畫家為了獨創一格,多無條件的選擇擁抱西方,讓人欣慰的是,這次我們在顧靜的身上還能看到它被很好的保留著。觀看她的作品,文化氣息濃厚,她的畫讓人思考,讓人安靜,在創作中她紮根傳統,卻又不亦步亦趨古人的“外表”,她選擇在平等的位置上以畫會友,會她心底裏的這些古人朋友。


寧荷圖-50X28 絹本

現今畫家裏,也有不少以描繪傳統題材為主的畫家,但傳統對現代人來説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大命題,大方向,想依靠傳統程式透出現代人的氣息,很容易,但在現代人的筆下描繪出古人的筆調就比較的艱難,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古典文化方面斷層帶來的,在文物修復行業有個詞語叫“修舊如舊”,描繪傳統題材、傳統意趣的中國畫時,也更多的是需要“畫舊如舊”,非為畫面直觀上做舊,而是要實實在在的畫出古人所具有的心境。古人習畫,以文化滋養筆墨,格調不得不高,所以遍觀古畫,“靜”是主基調,動極而靜,心神內斂,在靜裏做出文章,這些對現代人來説確實不太容易,功名、利欲的熏染,讓很多畫家在求藝的路上早早地就“拐了彎”。求藝是條苦路子,在這條路上,顧靜還在默默堅持的做著探索,就像她説的一樣“自己本身對權力金錢並沒有很多奢念”,説到就也要做到,她的畫確如其人一般的“靜”氣,這次展覽,作品就是答卷。


畫家顧靜在展覽現場接受本網記者採訪
 

回到橋藝術空間的這次展覽,在採訪中,顧靜坦言説道:“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自己內心一直都有一種懷古的情結,她嚮往舊時明月,驚嘆古代文學作品和古人繪畫結合所産生的意境美,所以這次展覽,很多作品的名字都自然而然的傾向於選取了宋詞的詞牌名”,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視角和對文化的理解,用繪畫表達文化,傾訴心聲,但又不僅僅只是“按圖索驥”式的進行盲目圖錄,而是希望能“透過現代人的眼睛來表達對古人的思念。”


孫玉潔女士在畫展現場接受本網記者採訪

也就像嘉賓孫玉潔所理解的那樣“在浮躁的社會中可以説這是一個鬧中取靜式的展覽,畫家所表現的文人清供、山中一隅、鬧市一角,其實都是風景掩映下的一種文人的清雅情懷。畫家紮根傳統之中,但又不完全摹古,她對社會、人事都有自己的一份真和熱,所以在表現題材的選擇上也都透露出獨特的視角和自我精神的傳達。一個畫家的創作,必然是和自己的心境、性格以及學養息息相關的。


周建鵬先生接受本網記者採訪

在當下畫壇,求新求怪求出名的風氣到處瀰漫,不能否認多數的畫家作品傳達出來的氣息都是浮躁和缺乏文化素養的,但是觀看顧靜的這次展覽,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些東西,她的作品格調高雅,色墨交融,有著很好的文化氣息,和她的名字一樣,處處透著一股沉穩靜氣,養人心神。採訪中,周建鵬作為顧靜的同窗好友,他談到觀看這次展覽的感受時説:這次展覽的幾十張畫作,整體來看,風格都很統一,都以意境取勝,畫家作品在形式上和傳統結合的很巧妙,既凸顯了女性的柔美,又不失水墨的力度,借鑒傳統又能推陳出新,不失當代意義,形式感很強,章法結構都很有自己的見解和視角。這次展覽呈現出的整體的氣氛高雅沉靜,很能表達出畫家自己創作時的心境和情緒。

顧靜作品欣賞:


暗香-67X41-絹-宣紙-2016
 


塵外圖-33.5X33
 


如意圖-33.5X33
 


齊天樂-40X69-絹本
 


梅-45X28-絹本
 


觀荷圖-45X23-絹本
 


訴衷情-67X42-紙本
 


望江東-67X42-紙本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