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當代美麗的邂逅——“烏托邦·異托邦”開幕

時間: 2016-03-28 | 片長: 00:03:45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藝訊

眾多媒體參與報道 

參加開幕式的眾多媒體記者

本次展覽組委會邀請了包括電視臺、平面媒體、網路媒體150家左右的新聞媒體參與本次展覽活動的報道, 由於藝術家和媒體人數眾多,組委會提前讓媒體預約好藝術家採訪,在3月26、27兩天裏集中安排了多位藝術家群訪。藝術中國記者採訪了崔有讓、徐冰、漢密爾頓、宋冬、翁雲鵬幾位藝術家。

 

南韓藝術家崔有讓在回答藝術中國記者的提問

南韓的崔有讓是近年來在國際上頗為活躍一位70後藝術家。他從小就迷戀科技和藝術,所以在進行了一段正規美術雕塑創作後,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在塑造以史前異樣生物為為摹本的當代裝置藝術上。他的《洞穴守護者》中展現的機械生物不僅外形詭異神秘、做工精緻細膩,而且利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它的肢體還會緩緩移動伸縮和呼吸,仿佛富有生命感。

藝術家徐冰接受媒體採訪

國際藝術家徐冰的群訪吸引了眾多媒體,徐冰本次展覽帶來了兩件作品,動畫《漢字的性格》和影像作品《蜻蜓之眼(預告片)》,其中《蜻蜓之眼》這部影片完全是採用各種監控攝像頭的錄影片段合成的,這部片子展示了人類生存的現實世界幾乎已經完全被各種隱蔽的攝像頭所監視,人類幾乎沒有任何隱私。同時人也在利用各種監控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人性在隱私與安全的糾結中徘徊。影片中各種人在監控下展現出的行為陌生詭異甚至令人戰栗,勝過了很多大片中戲劇效果。

藝術家翁雲鵬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

性格沉穩低調的藝術家翁雲鵬的採訪非常安靜。他的油畫作品以探討人類現實生存之境與傳媒影像的關係聞名,並受到陳丹青的推崇。本次展覽他帶來了自己的錄影作品《歷史·觀》,他檢索翻閱了大量的歷史紀錄片,將眾多單幀帶文字的錄影截屏組成了這部作品,這些跨越古今中外的歷史的影像與它的文字形成了一組奇異的消解對應關係。

藝術家宋冬接受眾媒體採訪

宋冬是一位非常有思考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經常反思人類當下的行為思想並體現出新的意味,近年來他的創作狀態非常活躍。本次展覽他帶來的作品是《街廣場》他利用鏡面反射在不大的空間中虛擬了烏鎮一條街道, 這條街道宋冬稱之為“自由之地”它有著很多現實街道沒有的功能,這也體現了宋冬作為藝術家的烏托邦夢想,宋冬也非常喜愛烏鎮,同時結合他的夢想希望烏鎮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有更多開拓性的可能。

 

美國女藝術家漢密爾頓在回答記者提問

女藝術家安·漢密爾頓的採訪時是在她的作品所在地國樂劇院附近,自由奔放的美國藝術家顯然不喜歡在室內接受採訪,她在墻角被眾多媒體包圍。安·漢密爾頓以大型綜合互動媒體裝置聞名,她在本次展覽的作品《唧唧復唧唧》利用烏鎮當地的紡織技術展示在公共空間中古老文化的記憶。

     1   2   3   4   5   6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