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 國際畫廊展望亞洲市場

時間:2016-03-25 15:43:24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主創團隊

有一場每年一度的藝術展覽,被譽為“世界藝博會之冠”,它發源於歐洲,席捲過美國,如今又落腳香港,被視為全球當代藝術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錶,這就是巴塞爾藝術展。自2013年由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更名以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今年第四次與公眾見面。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亞洲藝術與國際藝術的一次對話。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匯集了來自35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共239家頂級藝廊,為3000多名藝術家提供展出的平臺,包括了藝聚空間、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影現場、藝文出版六大板塊。作為作為亞洲藝術界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在亞洲地區藝術生態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早在開展之前,大牌畫廊帶來的大牌藝術家作品就早已備受矚目,有的甚至在展覽之前就已經預訂;展會現場更是成為焦點。3月22日、23日,是藝術展VIP預展時間,國際性藏家們經過兩天的觀望都紛紛下手,各大國際畫廊及大陸本土畫廊在公眾展出日之前就獲得了較出色的銷售佳績,甚至很多畫廊已經售罄。

Art Basel全球總監Marc Spiegel接受藝術中國記者獨訪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藝術中國記者在藝術展現場約訪到了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主創團隊人員,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總監Marc Spiegel,巴塞爾藝術展亞洲區總監Adeline Ooi,澳大利亞雪梨Artspace行政總監、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Encounter展區策展人Alexie Glass Kantor,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影像展區策展人李振華。他們全面的為我們介紹了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情況。

Art Basel亞洲總監Adeline Ooi接受藝術中國記者的採訪

全球總監Marc先生還與我們分享了藝術展與畫廊、以及藝術家之間的發展關係:巴塞爾藝術展是為了服務於畫廊、藝術家的一個平臺,畫廊為了發展必須要參加, 但最緊密的關係一定是與藝術家的聯繫。他們必須建立一個空間或項目來吸引好的藝術家們。與此同時,我認為很多畫廊低估了拓展藏家的重要性。他們需要去找到好的藏家,把他們引入項目中,同時也用項目去吸引更好的藏家。他們應當留意有收藏意圖的人群,激發他們成為藝術贊助者的興趣。密切地與藝術家、項目和空間合作。所以我認為這種對發展項目和發展藏家基礎的雙重關注,同樣發展與機構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因為對於藝術家來説,他們有博物館展覽,雙年展,他們與策展人之間有良好的關係,這三個因素條件,就如同畫廊為藝術家策劃項目時凳子的三條腿。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今年六大板塊各具特點,亞洲區新任總監Adeline Ooi介紹説:今年展覽設計的變化是基於我們對過去三年展覽的研究,主要是想取得更好的客流量,因為你知道每年我們有大約6萬的觀眾來觀展,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感到很舒服,同時我們的藝術品能夠受到很好地保護。你知道,我們確實作出了一些改變,比如將INSIGHT展區放到三樓,使其更集中和統一,所以當觀眾瀏覽那個展區的時候能強烈感受到這是來自亞洲的藝術品。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而Encounter(藝聚空間) 是突破傳統展會界限,呈現更全面的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作品的裝置藝術展區。跨兩層樓,四個展廳。包括了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6個計劃與作品,五件特定場域作品,和六件首度亮相的全新作品。作品體現一種多元性。香港巴塞爾Encounter展區的重點就是場地的運用,香港會展中心的美麗的走廊和交叉人行道,利用天花板10米的高度,打造出一種真正舒緩的、生動的、給人啟發的環境,讓6萬多的觀眾邂逅不同規模的作品。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藝廊薈萃板塊更是匯集了全球最著名的畫廊參加,藝術中國記者在展覽現場採訪了幾家重要畫廊的負責人,以及藝術家和現場的觀眾。從不同角度了解了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以下是是畫廊負責人對於本次藝術展的介紹和當下藝術市場發展狀況的分享。

澳大利亞雪梨Artspace行政總監、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Encounter展區策展人Alexie Glass Kantor

貝浩登畫廊銷售總監黃知衡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貝浩登銷售總監黃知衡介紹到:本屆香港巴塞爾貝浩登畫廊為公眾獻上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印度藝術家巴爾提•卡爾(Bharti Kher)、法國畫家博納德•弗萊茲(Bernard Frize),中國知名青年藝術家陳飛、陳可、 黃宇興,及埃爾南•巴斯、JR等西方新晉藝術家的作品。畫廊目前的銷售狀況十分令人欣喜,截止香港巴塞爾藝博會預展的第二日,已有40%至50%的作品售出。香港作為亞洲的中心,其低稅的便利經濟環境使藝廊操作相對簡便,同時,藝術巴塞爾也體現出香港引介東西方互動交流的傳統。

德薩畫廊負責人德薩·帕斯卡爾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德薩畫廊(De Sarthe)負責人Pascal De Sarthe先生講到:德薩畫廊這次以“紅色”為題,展出殿堂級的亞洲及西方現代與戰後大師、當代藝術家作品,全面呈現德薩畫廊香港、北京(的專業領域)。匯聚德國重量級藝術家格哈德·裏希特(Gerhard Richter)、趙無極、朱德群、胡安·米羅(Joan Miró)、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和具體派(Gutai)代表藝術家。銷售狀況也實屬不錯,預展首日2件作品售出,第二日售出共5件作品,這是一場充滿活力的藝術盛會,隨著新晉亞洲藏家群體的持續壯大,東西方藝術市場已融匯成全球性的市場,供亞洲藏家品鑒。我對目前的藝術市場充滿信心。雖然縱觀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總體下滑,但藝術市場仍然較活躍,藝術品作為有形資産,受到一些投資者和富有的收藏家的追捧,他們轉而將資本投入到藝術市場中。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藝術市場一定會保持積極態勢。鋻於國際藝術市場總體保持穩定,會有更多的收藏家涌入市場,及越來越多的藝術愛好者的出現。本年的藝術巴塞爾展會也證明了新晉收藏家群體的壯大和對市場的熱情,這將是未來幾年的必然趨勢。

David zwirner (卓納)畫廊負責人Christopher D'ameliok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董事長Christopher D'Amelio先生告訴藝術中國記者:卓納畫廊創立於紐約,並分設于倫敦。今年參展藝術巴塞爾卓納畫廊聚焦比利時當代藝術家邁克爾•波萊斯曼(Michaël Borremans),同時薈萃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尼奧·勞赫(Neo Rauch)、西格瑪爾·波爾克(Sigmar Polke)等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預展兩日以來,作品銷售非常好,作品幾乎全部賣出。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對於中國藝術市場的變化及藝術認知的狀況,Christopher D'Amelio先生也跟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我認為中國的藝術市場尤其是當代藝術方向發展迅猛,而中國的公眾對當代藝術也表達出強烈的求知、收藏意願。中國大陸地區對當代藝術的開放心態應當促使公眾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當代藝術作品,特別是西方藝術品的觀賞中來,並非止步于線上或者圖冊上的了解,而是不論何種藝術表現形式,亦非局限于一個藝術家的單件作品,都親身地體驗作品自身,盡多地參與到藝術展覽中,增進對藝術家的了解。這一互動性的教育意義,正是藝術巴塞爾致力表達,也是卓納畫廊所致力於實現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汲取了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知識也分享傳播了西方當代藝術。以往的經驗證實,中國的博物館、機構和收藏家十分歡迎藝術態度嚴肅的展覽,並有著敏銳的藝術判斷。卓納畫廊秉承一貫的經營理念,致力於呈獻更多的高水準展覽和優秀藝術作品。國際藝術市場多年來勢頭強勁,暫時的減緩可能與目前的經濟形勢有關。但我並不認同藝術市場泡沫化的觀點,紐約、歐洲及香港匯聚了眾多優秀藝術家及作品,放眼中國,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年輕的新晉收藏家,這一群體似乎將促使延續這一趨勢,並在經濟大局扭轉之時,迅速活躍于藝術市場中。紐約和香港為他們呈獻一流的藝術選擇,這也正是廣大藏家孜孜以求的。

Thomas畫廊負責人silke Thomas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德國托馬斯畫廊總監Silke Thomas女士也詳細介紹了他們畫廊代理合作的藝術家:我們旗下的兩家畫廊分別主營現代主義藝術品和戰後及當代藝術。此次展會也由此甄選出一些代表藝術家,包括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保羅·克利 ( Paul Klee)、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萊昂內爾·法寧格(Lyonel Feininger)、胡安·米羅(Joan Miró)等於20世紀上半葉在法國、德國工作並生活的藝術家。這緣于托馬斯畫廊自1927年起推崇這些現代藝術大師的傳統和長期的市場期待,公眾對現代主義經典原作展出反響熱烈。此次會展,畫廊也籌備了波普藝術等的重量之作,如安迪·沃霍爾的熊貓系列,中國色彩濃郁。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美國抽象主義代表大師羅伯特·馬瑟韋爾(伯恩斯)(Robert Motherwell)的作品也有呈獻。因此,此次香港巴塞爾之行,我們聚力呈獻畫廊經營的跨品類專業領域。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今年在中國舉辦了兩次大型展覽,他與托馬斯畫廊合作多年,這次其作品也在售。以上是對畫廊合作的多樣化藝術家群體的簡要概述。這兩天作品銷售很好,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現象。我們收到很多收藏家的購藏意向,他們儘管未在現場決定,但表示將會回訪,並保持聯繫,也考慮聯絡再上屆藝術巴塞爾中相識的收藏家們。這是長足的進步。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2016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藝術中國記者在現場還採訪了張曉剛、顧長衛、章燕紫、伊瑞、劉玉潔等幾位藝術家,他們也各自從參加香港巴塞爾的感受以及與畫廊的合作談了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張曉剛詳細談了近十年來與佩斯畫廊的良性合作,具體內容我們在隨後幾天的報道中與大家分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