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 1903-1972)美國第一位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者。裝置藝術家,蒙太奇電影導演。他與當時超現實主義浮誇風氣格格不入。氣質內向,理性。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盒子系列”裝置作品。他將一些不起眼的邊角余料和短暫易碎的什物,通過一種神秘的方式組合在一個精巧的小手工盒子中,以表現超現實主義的核心主題。
作為美國藝術史上早期微型裝置作品開拓者,約瑟夫•康奈爾因為其“憂鬱的盒子”而著名,其裝置作品被他命名為“shadow box”系列,藝術風格融合了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以及波普藝術的特點康奈爾因此在藝術上成為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
約瑟夫•康奈爾1903年生於紐約,他十分靦腆,終生未婚,與患病的兄弟及專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他的大半生都處於母親的強控之下,從小被母親灌輸女人是污穢的觀念。有時為了發泄情緒,他就跑到劇院去,躲在專供演員出入的邊門外,默默觀察來往的女演員。
日後,他的“盒子”成了他創作的舞臺。30歲出頭,約瑟夫•康奈爾結識了紐約一些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也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展覽。為了能夠繼續創作藝術,他索性在紐約的特雷夫根工作室工作。1936年,他的作品在當時盛名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展出。他用盒子做他的“舞臺”,撿拾來的不起眼的“垃圾”,通過神秘的方式裝飾了他的“舞臺”。
康奈爾的盒子中浪漫的女性便是他生活的“溫和的麻醉”,也是他從夢幻中實現自我需要的一個顯現。在他的剪貼中,有芭蕾女伶、女星等。在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永遠的高貴的公主、夢幻的舞者、清純的少女,女性的美麗定格在他的玻璃盒子中。
他是一個狂熱的物件收集者。作為他生前最後的戀人,藝術家草間彌生描述道:“約瑟夫每次來我家都一定會帶著一個空袋子,沿路撿路邊的木片、釘子、沙子……什麼東西都撿。大家都以為我是在和一個流浪漢散步。”
晚年時,他遇到了從日本來紐約的草間彌生,第一次見面就直言不諱地表達,“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可愛又漂亮的女生”。此後他們就開始收到對方寄出的情意綿綿的詩,每天通電話5-6小時,這種情信與電話隨後持續了十年,他們開始了一種“純潔和神聖的關係”。約瑟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們除了接吻,並沒有性的接觸。在這段關係裏面,約瑟夫的母親扮演了十分畸形的角色。有一次草間與約瑟夫在自家草坪上接吻,被約瑟夫的母親看見,盛怒之下的母親提了滿滿一桶水,從他們兩個人頭上澆下去,並威脅約瑟夫:“不可以碰女人。我不是已經跟你説很多次了,女人很臟,是梅毒和淋病的巢穴。結果,你還帶女人回來,和你接吻!”對於這一切,約瑟夫將草間晾在一邊,而是首先向母親道歉。
在草間彌生的自傳中,她與約瑟夫這段殘缺的愛有過很多激情時刻:兩人曾在寒冷的冬天彼此脫光畫素描。在約瑟夫離世前,因為前列腺肥大而動手術,他央求草間去看他。見到草間彌生的約瑟夫喜極而泣,激動地把她壓倒在沙發上,脫下衣服瘋狂激吻。約瑟夫從褲襠裏掏出陰莖,央求草間彌生“可不可以幫我摸摸它。”草間發現那玩意松松幹幹,滿是皺褶,像比薩一樣捧在掌心,但草間還是照他的要求去做,用手蓋住它,她感覺到那團怪異、龐大的薄皮在她手掌裏膨脹,除此之外,“他沒有對我做任何性的要求”。——他愛過的人、早年默默觀察過的女演員、喜歡過的歌手與影星,這些都變成他作品中的偶像。他的盒子裏甚至有他的孤獨、歷史以及普魯斯特式的回憶,有著超現實的、詩意的表述。
約瑟夫•康奈爾生前已經在美國藝術圈享有相當的聲譽,但他一直低調地創作和生活。他非常神秘,喜歡獨處,是深居簡出的隱士,也不和任何藝術流派沾邊。同行將他視作美國第一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而且是完全自學成才的天才般的藝術家。1972年,約瑟夫•康奈爾去世,他的那些盒子成了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痕跡。草間彌生日後在《無限的網》中提到他時,寫道:“我從約瑟夫•康奈爾身上學到很多很多。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譬如説,那種基於侍奉神的立場進行創作的態度。他不是為了自己、名譽或金錢,而是為了親近神才創作。沒有比他更單純的人了。在我所有創作藝術的朋友當中,他最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