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修地鐵發現清時期遺址 規劃部將建地下博物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7 13:02:11 | 文章來源: 法制晚報

本市地鐵6號線二期修建過程中,在通州區內發現明清時期通州城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為了保護文物遺址,6號線新華大街站修改了一體化設計方案。在該站的地下一、二層,將建一個1.88萬平米的博物館,完工後將把甕城遺址遷回博物館進行展示。

據了解,遺址位於新華東街和濱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城墻和甕城遺址格局完整,甕城內道路、排水道痕跡清晰。根據規劃,地鐵新華大街站就在這一區域。

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軌道交通一體化團隊負責人、新華大街站的設計師李暉介紹,新華大街站為地鐵6號線二期與S6線的換乘車站。

按照當時第一版規劃圖紙的設計,被發現的甕城遺址,就位於地鐵線必經的位置。但發現文物遺址時,M6、S6線均已經開工,站點位置無法調整,於是設計師們想辦法讓遺址和新站點合二為一。

根據修改後的方案,在該站的地下一、二層將建設一個博物館,位於地鐵的東南側,是甕城原址的區域,面積為1.88萬平米。

李暉介紹,設計師在地面上用綠地包裹住博物館展廳,正上方則是個下沉區域,作為博物館的主要出入口,觀眾可以直接通過下沉廣場走入博物館參觀。遺址展廳設于地鐵夾層,其他展廳圍繞下沉廣場設置。

根據設計方案,博物館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位於6號線的地鐵線路上方,隨6號線二期同期建設;二期位於其南側,全部完成後,甕城遺址將遷回博物館進行展示。

此外,在新華大街站一體化換乘樞紐區域中,還有一處被保護的對象——靜安寺遺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