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 維爾納·貝格作品展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6 15:21: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開幕式嘉賓剪綵

2013年1月5日,“維爾納•貝格——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了這位二十世紀畫家五十年藝術生涯的百幅作品。

展覽現場

對許多觀眾而言,談及奧地利美術最為熟悉的是維也納分離派。然而儘管維爾納•貝格曾于維也納從師學習繪畫基礎,卻與這一代表流派有別。待其繪畫生涯開始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表現主義已漸式微,眾多新風格尚處萌芽。於是維爾納•貝格的作品呈現出承上啟下之姿。在展方看來,其簡約的線條,大的空間關係頗具後來的波普藝術特徵,因此將本次展覽的副標題命名為“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

展覽現場

不過,從維爾納•貝格的創作經歷上來説,這位藝術家可以不屬於任何流派。他的繪畫大部分是其歸園田居生活的見證。維爾納•貝格1904年出生於德國城市富裕家庭,雖從小心繫藝術卻不得不繼承家業投身商界。然而,在成為一名宏觀經濟學博士之後,維爾納•貝格卻轉而追尋最初的藝術夢,于維也納學院的普通繪畫班學習,師從卡爾•斯特雷。不過,反感於單調刻板的學院式教學,維爾納•貝格此後轉而前往慕尼黑學院跟隨卡爾•卡斯帕爾。卡爾•卡斯帕爾縱情肆意的繪畫方法啟發了維爾納•貝格。最終,1930年他與女友一起在魯塔農莊過上了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在此後的五十年時間裏通過畫筆與自然交流。

藝術家作品

本次展出作品包括油畫與版畫兩類,均反映鄉村生産勞動與日常生活,充滿人文關懷也傳達出自身情感。維爾納•貝格多采用近景構圖,使畫面元素簡約卻不單調。其油畫作品早年色彩多見對比,至晚年則統攝在了深藍色的冷色調裏。木刻也是維爾納•貝格創作的重要媒介,在去世前一年裏,他曾創作了百餘件木刻作品,似有一種想要把世界簡單至黑白分明的內在衝動。在那樣動蕩的年代裏,這樣單純的繪畫語言與創作主題頗為難得。

展覽現場

因戰爭原因,維爾納•貝格曾在很長的時間裏拒絕舉辦展覽。不過,作為已至垂暮的農業生活的見證者與記錄者,其繪畫至今仍被保留在大量藝術館裏,並有專門為他建立的布萊堡博物館。

展覽新聞發佈會

本次展覽的舉辦,得益於奧地利收藏家舒茨夫婦對奧地利現代藝術的傳播。此前,他已促成了2011年同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維利•艾森施茨——從分離派到表現主義”展。本次展覽還將於本月19日巡展至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