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漢化“表現主義”:為中國畫一幅精神肖像(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7 16:17:10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何多苓 《小綠人》

孟祿丁、譚平、關晶晶畫抽象,何多苓、毛焰畫人物,尚揚畫寫意,丁方畫黃土高原,他們一直在不同於玩世主義、政治波普、艷俗藝術的道路上探索著。

2010年秋天,丁方、何多苓、馬路、毛焰、孟祿丁、尚揚、譚平、關晶晶等藝術家,因“中國表現”繪畫藝術展齊聚北京798布魯姆畫廊。

何多苓2008年的油畫《小綠人》印在海報上成為展覽的重要標簽。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當代藝術史上留下的第一個形象《春風已經甦醒》就被選為傷痕美術的代表。而油畫《青春》更是體現了何多苓追求生命的本質。他不僅造型功底好,還重筆觸性、繪畫性,落筆之處充滿生命活力。

在他的處女作《春風已經甦醒》中,就已具備抒情和詩意的調性,而對生命,對人道主義、人情味的強調更是讓他從周圍主旋律題材中脫穎而出。他説:“1969年冬天,在四川西南部大涼山無邊無際的群峰之間,我躺在一片即使在嚴寒季節也不凋零的枯草地上,仰望天空。十年後我才意識到,就在那些無所事事、隨波逐流的歲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覺地織入那一片草地。”他的生命織入了大涼山的草地,而那邊草地又被他畫在了《春風已經甦醒》中,他也在畫面的苦心經營中,“逐漸找到了自己”。

何多苓很佩服美國現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春風已經甦醒》和同年創作的《老墻》都受懷斯的畫風影響。而他這次的參展作品也明顯是在向懷斯致敬。迄今為止懷斯最聞名於世的作品《克利絲汀娜的世界》是穿粉紅連衣裙的女孩坐在黃綠色的草地上眺望家園,而何多苓2008年畫的《重返克利絲汀娜的世界》則用淡灰色消解了原作的鮮艷,前景還加入了一個世俗化的女子肖像。但何多苓畫中一貫存在的強烈的孤寂感仍然明顯。

何多苓愛畫女人,更愛表現女人的細膩、多變和微妙。他自己也承認他總是給繪畫對象,尤其是女性,在畫面上加上他自己的東西,比如唯美、優雅、感傷,有時甚至偏執地將自己的敏感氣質也附加給了畫中人。

丁方的參展作品《雲端之上》有一種崇高和靜穆感。精神性與生命體驗在丁方的繪畫中體現得尤其明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丁方一直在堅持他的“深度繪畫”,在創作過程中更深地融入了精神與人生存的關係。一直強調要堅持朝向永恒精神信念的丁方説:“藝術在現時代的使命是要作為人類生存境況的發言者與見證者在場,把‘自救的低處懇求’與‘他救的高處攙扶’結合在靈魂的筆觸中。”

從1980年開始,他數次去黃土高原體驗生活。這片堅韌的土地給了他強烈的精神震撼,丁方用素描和油畫給黃土高原畫的“精神肖像”,對中國藝術界産生過影響。十字構圖和地平線構圖是他常用的構圖方式,紅、黑、表灰、幽藍、金黃、鉛白是他愛用的顏色,畫面肌理則是丁方繪畫中最具表現力的語言。“它是時代靈魂肖像的註釋”,特殊肌理造就的山巒崩裂狀像是人滄桑的面容。這些肌理難以仿製,是丁方幾十年來對黃土高原的獨特領悟和理解。

譚平的畫雖然抽象卻也不乏中國式的詩意。他的抽象藝術實驗開始於1992年。這與他留學德國受到的影響有關。而他抽象畫中的圓形符號卻又是來自個人生活經歷。2004年譚平父親得了癌症。當他看到父親身上切下來的腫瘤物,那些無數圓形組成的視覺結構剌激他將之轉換成畫面符號。儘管他也研究了蒙德里安和羅斯科的抽象作品,但他呈現的抽象畫更加詩意化、中國化。父親生病時,他將圓形畫在灰暗的藍色上,焦慮而不安;父親病好後,他將圓形畫在明亮的紅色上,歡快而奔放。譚平的抽象藝術因具有強烈的個人性而拉開了與西方抽象繪畫的距離。

參展藝術家中最小的一位是80後的關晶晶,與同齡人畫甜畫,畫卡通不同,她選擇了抽象藝術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並且她的抽象畫以灰色調為主,有著超出年齡的深沉和理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